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向上滑动启阅)

题记

小时候读《山海经》,看到一大群珍奇异兽,不光名字奇葩,配图也似乎是外星来客,顿时觉得古人好有想象力。直到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犰狳,方知想象也需要有原型,大千世界才是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的所在。

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手不释卷连夜看完,被作者贾雷德·戴蒙德缜密的知识结构和宏大的历史观深深震惊。在那之后,我对整个生命圈的认识都有了全新的蜕化。进而,我开始“穷举”所能买的到的各种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科普读物。

这几年,感觉“穷举”读书开始跟不上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忙了,更是因为市面上各种生命科学科普书籍忽然像仓鼠繁殖一般,短时间内多起来了。

如果说2015年只有10~20本左右的新作,到了2017年则至少有30~50本。更可喜的是,宏观思维大作的跨界水平越发高超,对与时俱进的技术关注越发同步,本土作家的段位臻于一流,中文译者的成果趋于“信·达”。当一个学科开始走出象牙塔,传授知识的方式超越了教科书和专业领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普及,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时,我欣喜地意识到:生命时代真的来了。

科普,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公益。所以,我一直坚持做《天方烨谈》音频节目,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3000万次了。随着更多大咖相继参与,这档节目成为了群星荟萃的天方“众”谈。不仅如此,我还很喜欢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授课,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覆盖”(据很多家长反馈,有很多同学听了我的课程,主动改为主修生物,真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捂脸)。

另外,因为华大自己就有幼儿园,所以我还一直尝试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行生物科普。当孩子们能够给我准确讲出保护色和警戒色的定义,能和我讨论北极霞水母和漂泊信天翁的习性,甚至能告诉我河马和鲸是亲戚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大家可能没对比过这样一组数据。在元素周期表里,中国做出的贡献可能只有炼丹时发现的锌和砷。而在生命周期表里,其中的一项指的是一个物种测序完成的基因组。截至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全球一共发表了510篇论文,分别描述了510个物种,而中国在其中的贡献达到了33%,超过了美国的25%,华大基因更是参与了中国部分的76%。在化学上落后的,生命科学上咱们补回来。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在这个基础上,华大基因的小伙伴们还一起发起了生命周期表第一期哺乳动物补全计划,即对5000种哺乳动物、157个科的物种进行基因组众筹解密,解密后的数据会存储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更有纪念意义的是,这个物种的数据库就可以以贡献者本人来命名了。命名一颗小行星机会渺茫,但命名一个物种还有大把的机会(要知道,已知的物种接近1000万种)!目前开放的157个科中,已经有132个科里的物种被认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您或您的孩子不心动么?详情见生命周期表。

要做好生命周期表的工作,学学生命科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次,我整理了300本与生命科学科普相关的图书/图册,应该说是对自己看过的全部作品的一次梳理,大部分适合大朋友看,也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看(比如恐龙和史前动物的画册),希望能够帮助喜欢生命科学的朋友们节省大浪淘沙的时间。如果您觉得我有哪些未收录的好书,也欢迎留言告知。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特别对生命科学书籍的知名出版机构做了一次评点,希望知识界都能一起努力,早日奉上更多优秀作品,以飨书虫们。

同时,我也终于鼓起勇气,把《天方烨谈》音频节目里的精华内容整理成书,暂定名《生命密码》,配合音频节目一并推出,希望年内能够和大家分享,也感谢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李雯琪、郑涛、张雨宇、唐川、吴彪、林昌泉、翟腾、萧芳权等人)。正是大家携手同心,才整理出了这份史无前例的书单,这个工作量真的很大。所以,如果您觉得这份书单有价值,请给我们一些打赏,我们会把这部分的钱全部捐赠给华基金和光基金,而我会自费请小伙伴吃顿好的,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深圳哪家馆子更文艺?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前不久,我们先后推出了

史上最全300本生命科学书单【精选版】

45本【图鉴系列】

41本【生命史系列】

9本【微生物系列】

20本【科学史系列】

20本【未来科学系列】

生命科学出版机构之七种武器

今天,我们分享生命科学书单【动物与植物系列】,一共收录了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特别推荐《非凡物种:型塑人类文化、改变世界的25个自然造物》和《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 植物看得见你》。

动物与植物系列图书一览图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以下是37本【动物与植物系列】图书的详细清单,每一本都有尹哥评分(满分10分),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同时,如果您觉得有哪些未收录的好书,欢迎留言告知。

D1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尹哥评分:9.0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戴维•哈斯凯尔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涉及生物演化和动物保护,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哈斯凯尔因其创造性地将科学探索、冥想练习和社区行动结合起来而获得了全国关注。2009年,卡耐基基金会、凯斯基金会将他命名为田纳西年度教授,该奖项只授予获得国家荣誉或对大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牛津美国”将他列入2011年美国南部最具创意的老师。他现在是南方大学的生物教授,生物学系主任,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

D2

哺乳动物们:

英国博物学家的自然观察笔记

尹哥评分:8.5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本书为《简明自然史》(The Outline of Natural History)的第一部分,收录作者对哺乳动物的细致观察。作者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看出哺乳动物们特殊行为背后的用意;用一颗总是想着要归纳全世界的聪明脑袋,从地毯式细密的观察之中理出了演化之路方向的奥秘,和在食色、生育之中演绎出的丰富生命意义;更用一颗细腻善感的心,感知牠们在野外林地求生的喜与苦。

约翰‧阿瑟‧汤姆森(J. Arthur Thomson)(1681-1933),生于苏格兰,1899到1930年间,作为博物学的特聘教授(Regius professor)任教于英国的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教授动物学和生物学,对软珊瑚的研究尤其知名。1930年他退休时获得加冕,成为约翰.阿瑟.汤姆森爵士。汤姆森致力于科普写作与教学,涉猎的研究范围宽广,除了动、植物、演化等,他也着重探究于自然与宗教这两学科的冲突,着有《何谓人?》(What Is Man? (1923))、《科学和信仰》(Science and Religion (1925))、《科学简史》(1~4册)(The Outline of Science Vol.1~4)等。

D3

真实的幻兽:

从神话寓言中现身的二十七种非虚构生物

尹哥评分:8.0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作者初试啼声之作,受波赫士奇作《想象的动物》启发,有感于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的奇异之处远超人类想象,沿用并改造源自古希腊、盛行于中世纪欧洲的「动物寓言」(bestiary)体裁,以地球上真实存在的生物取代神话、历史、文学中的幻兽,以科学研究取代宗教色彩,以环保与动保意识取代一般道德教训。在二十七种真实存在的幻形生物面前,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吉尔伽美什》史诗里狮掌鹰爪、全身覆盖角质鳞皮的杉树林守护者洪巴巴、古埃及神话的人面狮身兽、卡夫卡笔下身如袋鼠、扁脸几似人貌,透过牙齿传达讯息的《变形记》大虫,不过是想象力贫乏的拼贴动物。本书依演化生物学的重要性,挑选二十七种代表生物,流畅地从演化生物学漫谈历史、轶事、小说等人文领域,不仅富含与自然史及生物演化相关的科学知识,还有科普书少见的历史、人文深度。作者以二十七种生物作为知识之窗,用蒙田式的随笔写作歌颂生物多样性,带领读者探索人类认识、阐述生物与生命的世界旅程。

卡斯珀‧韩德森(Caspar Henderson),作家、记者,文章散见于《金融时报》、《独立报》、《新科学人》等报章杂志,定居英格兰牛津。曾获路透社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新闻奖。2009年,以《真实的幻兽》写作计划获英国皇家文学会非小说奖。

D4

动物的精神生活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作者根据自己护林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完成了这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兔子与林鼠,野鹿与野猪,鸫鸟和山雀,它们的情感世界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它们能够对同伴产生同理心,拥有着结构明确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分享爱和悲伤。作者还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动物们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母马布丽吉“做错了事露出马脚”时,羞愧得扭头离去;大公鸡佛理多林为了能得到传宗接代的机会,机智地蒙骗母鸡太太;乌鸦能够把屋脊当成滑道,开心地享受着滑雪或冲浪一般的快乐!

彼得·渥雷本,1964 年出生于德国,童年即立志成为自然资源的守护者。大学时选择攻读林业经济学,毕业后二十余年,一直在林业管理局做公务员。为实现用生态平衡体系管理林区的理想,他辞去公职,在德国埃菲尔(Eifel)地区领导并管理着一片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这片森林的原始形态,并就森林和环保等主题发表演说,开设课程,著书立说。已出版《树的秘密生命》《森林—— 一场发现之旅》等十余部作品。

D5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沙滩上散落着石头和贝壳,哪一个是生物,哪一个又是非生物,想必一眼就能看出,但你可曾想过那一瞬 间做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人类能绘制出基因图谱,就能像操控机械一样掌控生物吗?薛定谔对生命的诠释是完全正确的吗?真理、智慧、人性在生命科学史的舞台上,上演一出又一出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大戏。

福冈伸一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与众多鲜为人知的天才科学家同步而行,踏上寻找生命真相的精彩历程,以机智而诗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揭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的伟大谜团。作家吉本芭娜娜在读完后感叹:“《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中充满了惊险与温暖,梦想与绝望,令人心动不已。”

福冈伸一,1959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京都大学。历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京都大学副教授,现任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专攻分子生物学。除在专业领域发表论文外,还以深邃活跃的思维和清新幽默的文笔,著译面向大众读者的科普作品,代表作有论述疯牛病的《可以放心吃牛肉了吗?》、质疑蛋白质病原体说的《论朊病毒说的真实性》等。2006年获日本科学新闻工作者奖。

D6

博物学家的自然创世纪:

亚历山大・冯・洪堡德用旅行与科学丈量世界,重新定义自然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200年前,他就以博物学式的观察,提出了自然是「生命之网」。他的眼界超越了自己的时代,更重新创造了我们眼前的世界。1799年,洪堡德带着42件仪器,来到少有欧洲人踏足的地方。他进入雨林,冒险探寻亚马孙河的源头;他记录叶子的形状、温度计的读数与岩石的层次;他像品酒师一样,品尝不同河流的河水;他解剖电鳗、研究活火山的活动,更察觉殖民者削减森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当他来到钦波拉索山顶,他曾观察过的一切,开始产生了连结:库马纳的某种树木让他想起意大利的松树;安地斯山的苔藓让他想起德意志北部森林的某个物种;在瑞士、拉普兰和安地斯山区,同样都可以看到高山植物。一切似乎都以某种方式彼此相连,万物似乎已融为一体。他走过24000哩路,几乎等于绕了地球一圈,带回60000件植物标本,涵盖6000物种,其中将近2000种是新物种。这趟长达5年的旅程,改变他的生命与思维,让他创造出许多科学发现的第一次,影响了达尔文、歌德、华兹华斯、柯立芝、梭罗、约翰.缪尔、瑞秋.卡森⋯⋯等人,形塑了如今我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

这是一位博物学家的自然朝圣之旅、一部精采动人的科学发现史诗。

安德烈雅・沃尔芙(Andrea Wulf),出生于印度,年幼时搬到德国,目前住在英国。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受训成为设计历史学家。她的《现代园艺的创造者》(Brother Gardeners),荣获美国园艺学会2010年最佳图书奖,以及2008年山谬.强森奖。2011年春天出版的《国父与园丁》(Founding Gardeners)则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安德烈雅的文章经常刊登于《卫报》、《金融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纽约时报》。她也常定期受邀上广播与电视节目,如美国的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及英国的BBC。

D7

地球也是它们的!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世界并不为人类所独享,对待动物我们不仅要有爱更应有责任。本书作为“主题与主张”书系的第一本,从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生物学、法律等角度讨论和介绍了动物的情感、它们的痛苦、它们遭受的人类的残忍待遇和人类如何利用、滥用或娱乐它们的相关事实,以及关心动物福利或动物权利的人都该知道的各种复杂议题及各方因应之道。本书的目的是要让读者了解地球上各种奇妙的动物之基本尊严,以及人类对他们所应负的责任,给世人发出一个信息,那就是:“给动物应得的尊重。”

汤姆•睿根:当今世界著名哲学家,动物权利运动公认的知识分子领袖;彼得•辛格:世界著名生命伦理学家,《动物解放》一书的作者;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20世纪唯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索尔•贝娄:世界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珍妮•古道尔;世界著名生态保护者;约翰•罗宾斯:世界著名的生态保护者。

D8

性、植物学与帝国 : 林奈与班克斯

尹哥评分:7.5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本书的内容核心在于现代植物学和分类的发展、植物学家们进行的异域探险和这些航行为大英帝国经济扩张带来的推动。聚焦于两位顶尖博物学家,林奈和班克斯,作者在本书中详细分析了他们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二者既有相似的理想和抱负,如为自然建立秩序,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国家经济自足等,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发展博物学的方式。全书分为七章,按主题描述了林奈和班克斯之间的异同。

法拉,英国科学史家,供职于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本科攻读物理专业,毕业于牛津大学。后转向科学史专业,在伦敦帝国学院得到博士学位。法拉善长分析科学史中肖像画等艺术品的作用,对启蒙运动时期英格兰的科学,以及妇女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主要作品有《无名的科学家:科学 中的伟大女性》(Scientists Anonymous: Great Stories of Women in Science)、《致命的吸引力:启蒙运动时期的磁学奥秘》(Fatal Attraction: Magnetic Mysteries of the Enlightenment)、《科学:四千年的历史》(Science: A Four Thousand Year History)等书。最新作品为《伊拉斯谟·达尔文:性、科学和机缘》(Erasmus Darwin: Sex, Science, and Serendipity)。

D9

花朵的秘密生命 : 一朵花的自然史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 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

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曾获“山与原图书奖”,被赞为“将文字谱以音符”,著有《大地少年时》《杀了牛仔》《吹笛人之歌》等作品。

D10

羽毛 : 自然演化的奇迹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羽毛是演化中的奇迹,它涉及空气动力学、绝热、欺骗和引诱。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亿年前,然而有关它的故事,却尚未完整地呈现给读者。本书中,生物学家托尔•汉森详尽地搜罗了自然史中关于羽毛的故事,在演化的历史时空里,羽毛被用来飞翔、保护、吸引和装饰。在综合了古生物学家、鸟类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学家甚至艺术史家的研究成果后,作者给出了一个问题:羽毛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工程师将羽毛视为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率的隔热材料,而且它们还是生物学上不断争论的根本所在。羽毛不仅让猫头鹰飞起来悄然无声,而且能让企鹅在冰面上保持干燥。它们还被女王、弄臣和神职人员用来作为身上的装饰,以及用在从宪法文书到小说的页面装饰。而书中要探究的就是这些美丽而吸引人的羽毛。

托尔·汉森是一位独立保护生物学家,曾获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 Fellow)和斯威策基金会环境奖(Switzer Environmental Fellow)。本科毕业于雷德兰兹大学,经爱达荷大学和(哥斯达黎加)热带农业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居住于美国圣胡安岛。著有《无法理解的森林》(The Impenetrable Forest,2008)、《种子的胜利》(The Triumph of Seeds,2016)等书。

D11

天生建筑家:

铃木守的109种动物巢穴大发现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中只有鸟类会筑巢吗?其实还有很多技术高超的天生建筑家。

鸟巢专家铃木守带你走遍109种动物的家!铃木守这次将视野拓展到鸟类以外的生物,从巨大鸟类到横行水陆的鳄鱼、擅长爬树的浣熊,甚至深海里的微小生物,透过精致细腻的图画、简练的文字及独特的筑巢密技大公开,揭开109种动物巢穴的神秘面纱。此外,每个巢穴皆附上「建筑师的履历」说明,不仅帮助你认识动物,还能快速掌握牠们的特殊习性。

不论你身在何处,不妨抬头看看、低头瞧瞧,也许你会意外发现大自然的建筑家所打造的神秘家园!

铃木守,1952年生于东京。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肄业。为日本知名插画家、绘本作家及世*鸟巢搜集研究专家。曾荣获日本红鸟插画奖、讲谈社出版文化赏绘本赏等多项肯定。

铃木守是世*罕见的「鸟巢达人」。1986年,他迁居至伊豆半岛婆娑罗山时,在山野中发现一些鸟巢,从此成为鸟巢迷,展开一场动人心弦、无怨无悔的鸟巢情缘。铃木走遍世界各大洲,寻找、观察、搜集、研究各式各样的鸟巢。

1998年起,铃木守在日本各地举办多场备受瞩目的鸟巢展览会以及绘本原画展,成为*知名的鸟巢研究家。同时并以细致、写实、科学又兼具视觉美感的绘图风格,逐一画出他所钟爱的鸟巢、鸟儿和自然环境。已出版绘本创作有:《我的山居鸟日记》、《鸟巢大追踪》等。

D12

大自然的猎人 : 博物学家威尔逊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当今美国生物学翘楚,堪称20世纪最出色的生物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之一。本书是他的自传,讲述了他的生平和科学上的成长历程以及贡献。作品简洁明了,文笔优美。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1929年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1949年毕业于阿拉巴马大学,1955年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目前,他任教于佩莱格里诺大学(Unuversnty of Pellegrino),并为哈佛大学的昆虫学研究员。

威尔逊是当今美国生物学翘楚。他于196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过全世界最高的环境生物学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负德奖(Craford Prize)。1996年,威尔逊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25位美国人之一。

威尔逊擅长著述,曾以《论人性》(On Human Nature)和《蚂蚁》(The Ant)两度获普利策奖。

D13

发现之旅 :

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

林洁盈,台湾大学动物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物馆学硕士。目前定居意大利,为独立接案的自由工作者,从事翻译与博物馆规划的工作,译作包括《博物馆行政》、《艺术经理行销手册》、《威尼斯》、《设计之都 米兰——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美感天堂》等。

D14

树的秘密生命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你知道树会说话吗?金合欢树会彼此警告,提醒同伴在叶子里散布毒素,把啃食的长颈鹿赶走。你知道树也怕嫁错郎吗?甜樱桃会阻止同一朵花上的雄花粉和雌蕊相恋,只有陌生的雄花粉才能一探香闺,爱情也才能开花结果……

森林里,时刻都有令人惊讶的事情在发生:树木与树木之间,不时地进行着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它们不仅满怀爱意地养育着后代,同时也无私地照料着年老体弱或病痛缠身的邻居伙伴。树木具有感知能力,也拥有情感和记忆力。这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不是吗?但这却是真实的!

终日在绿色世界的护林人彼得·渥雷本,用优美恬静的笔触与自身的实际经验,写出三十六篇森林里不可思议的精彩故事,细细诠释树木生命的华丽与苍凉,字里行间洋溢着发自树木灵魂深处的宁静与睿智。

彼得·渥雷本,1964年出生于德国,童年即立志成为自然资源的守护者。大学时他选择攻读林业经济学,大学毕业后二十余年,一直在林业管理局做公务员。为实现用生态平衡体系管理林区的理想,他辞去公职,在德国埃菲尔地区领导并管理着一片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这片森林的原始形态,并就森林和环保等主题发表演说,开设课程,著书立说。已出版《动物的精神生活》《森林——一场发现之旅》等十余部作品。

D15

海洋中的爱与性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情色”,一半是“科学”。本书以拟人化的诙谐笔法和科学严谨的写作,描写了海洋中各种动物不可思议的性行为。比如,石斑鱼会举办盛大的满月性派对,蓝头鱼每天要来150次闪电式性爱,美国龙虾的尿液是强力春药,银汉鱼喜欢上演五十度灰的戏码,庞大的灰鲸会憋着气在水下进行3P大战……

在带我们走近海洋动物咸湿而狂野的生活的同时,玛拉·哈尔特又引领我们认识到,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和污染都在影响海洋动物的繁殖,而海洋中的性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类:关乎数十亿人的食品安全、健康、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

玛拉·J. 哈尔特,珊瑚礁生态学家,哈佛大学科学史学士、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海洋科学博士。曾任蓝色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目前担任非营利组织“鱼类的未来”的研究带头人,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生物保护事业。她长期研究渔业及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经常为《科学美国人》《美国瞭望》《潜水》等杂志撰写文章。目前定居科罗拉多州圆石市,享受如鱼得水般的生活。

D16

鸟的感官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蒂姆·伯克黑德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动物行为学和科学史专业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研究生涯中,他曾前往世界各地去了解鸟类的生活。伯克黑德曾经为《独立报》、《新科学家》和BBC《野生动物》杂志撰写文章。《鸟类的智慧》(The Wisdom of Bird)曾被英国鸟类学基金会和《英国鸟类》杂志(British Birds)评为“年度最佳鸟类图书”(2009年)。他最新出版的作品包括《鸟类的智慧:插图鸟类学史》(Wisdom of Bird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rnithology,2008年)、与另外两位作者合著的《一万种鸟:达尔文以来的鸟类学》(Ten Thousand Birds: Ornithology since Darwin, 2011)以及《最完美的事物:鸟蛋内外》(Most Perfect Thing: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a Bird's Egg, 2016)等书。

D17

兰的10个诱惑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这是10段兰花与昆虫间充满爱恨交织的故事,也是10种让人惊叹的植物演化奇迹……

兰花,在美丽的外表下,暗藏许多心机。被锁定的昆虫往往无法抗拒它们的魅力或性诱惑,一步步走入那精心设计的陷阱中……

吕长泽(步骤绘图)

庄贵竣(撰文)

郑杏倩(水彩图)

D18

从相残到相爱 :

两性行为的自然演化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本书关于雌雄两性的自然实验;吸引与排斥的种种信号;非理性的力量;相聚的问题;如何赢得一个雌性的爱;没有能力结婚的动物们;婚姻的形式。

维托斯·德吕舍尔(Vitus B Droscher)(1925—2010),当代最负盛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全球最受欢迎的动物题材科普作家,德国汉堡州人文科学院院士。大学时期,德吕舍尔专攻动物学和心理学,自1954年起开始从事动物学研究并发表专著。至今,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3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版,总发行量超过千万册。

D19

哲学家与动物

尹哥评分:7.0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在作者看来,“动物”和“人”一样,与其所处的环境共同努力、彼此作用、感受、了解,并且发号施令,予以执行,不但拥有一个“环境”,而且拥有一个“世界”。但动物同时又是个完全“与人相异”的个体,哲学家因此受困于动物的“奥秘”。最后,哲学家就只有借着谈论动物来谈论人。我们有时甚至会用确定的语气说:告诉我你有哪种动物,我就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人。从某个角度看,这种说法并不完全错误:动物对于人而言是一面镜子,让人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他作为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和动物的关系是永恒的论题。人具动物属性,又与动物有别。从最初的猎食与被猎,奉动物为神明,到后来征服自然,将动物视作器物工具,漫长的文明历程中,动物作为参照物,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人类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博爱、真挚与良善。

古希腊人讲“认识你自己”,如何认识自己呢?借助同类,谈论动物,都不失为好的途径。哲学家的言论或许深刻,或许浅薄,但无疑都是针对这一目标的不懈尝试。诗人有“借物咏怀”的说法,哲学家则“借动物求知”。那么读者诸君,你的“动物观”有没有形成呢?阅读此书,相信必能获取新知,找到答案了。

罗伯特·马吉欧里(Robert Maggiori),法国枫丹白露库普兰高中的哲学老师,也是《解放报》的记者。主要著作有《论相处》《每日哲语》,以及共同主编的《谈哲说理》。

D20

植物名字的故事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植物名字的故事》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植物书。新锐科普作家、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刘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钩沉鲜为人知的有关植物名字的故事,用清新雅致的文笔讲述植物的人文背景,以及植物名字中隐含的各种趣味知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郁郁芊芊、平易近人的植物世界。

《植物名字的故事》简洁清爽的装帧设计,优美凝练的文字表达,真切动人的背景故事,在陶冶科学素养的同时,想必也能激发您的人文情怀。

刘夙,国内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新锐作家之一,具有理工科和人文背景相融合的独特优势,文理兼通。1982年7月生于山西太原。200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业余从事科学传播活动和科普创作,为“自然之友”植物组指导老师,互动百科“多识”小组向导,曾在《新京报》《新知客》《牛顿科学世界》等报刊发表科普文章数十篇。参与编著《基因的故事:解读生命的密码》《燕园草木》《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等书,作品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D21

形塑人类文明的80种植物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全球植物迷最想收藏的经典!与英国皇家植物园合作,205幅馆藏植物手绘图曝光。从食用、医疗、经济、科技、地景到神话崇敬,80种改变世界的特种植物,娓娓解读数千年的植物演化与文明史。

海伦与威廉.拜能(Helen & William Bynum),毕生对植物和园艺充满兴趣,在英国萨福克辟建了一座两英亩的花园。

海伦.拜能先后在伦敦大学学院及卫尔康研究院研读医学史,之后在利物浦大学担任医学史讲师,目前是自由接案的讲师、编辑和作家。

她的著作包括《吐血:肺结核史》、与威廉.拜能共同主编的《医学传记字典》与《医学的伟大发现》,以及与他人共同主编的《疾病传》丛书。

D22

野生大熊猫科学奥秘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大熊猫不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帜,更重要的是适应性演化研究的理想模型。《野生大熊猫科学探秘》是一本介绍野生大熊猫科学问题的科普图书。作者从事野生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研究三十余年,通过在野外拍摄到的大量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讲述了野生大熊猫鲜为人知的科学故事。

魏辅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保护生物学家。现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事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他从20世纪80年代起,始终坚持在位于秦岭、邛崃、岷山、凉山和相岭山系的科研一线,不断将新的技术手段充实到野生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中去,使大熊猫这一古老物种的诸多科学之谜得以一一破解。

D23

非洲:零距离感受未知的世界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非洲:零距离感受未知的世界》是BBC纪录片《非洲》的同名图书,由“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及屡获奖项的BBC自然历史部联手推出,带你领略从未被镜头捕捉到的震撼人心的非洲景观。在这本精彩纷呈、不容错过的图书中,著名的自然史作家、曾任BBC自然历史频道制片人的迈克尔·布赖特(Michael Bright)将为你展示非洲五大特色地区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非洲:零距离感受未知的世界》将带你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感受其壮丽辉煌及出人意料的自然百态。先进的摄影技术将捕捉到前所未见的野生动物行为、令人着迷的新生物种以及神奇的地质景观,你在此前对非洲的认知可能会被动摇甚至被颠覆。

让我们一起见证鹰捕捉飞行中的巨型蝙蝠、蜥蜴在狮子背上追踪猎物以及长颈鹿互相搏斗的奇妙场景,共同窥探世界上最罕见的鱼类及首次踏上非洲企鹅的庇护之岛,叹赏保护蝴蝶迁飞的高速公路和在黑暗中发光的丛林地面吧!

迈克尔·布赖特(Michael Bright)是BBC自然历史部的前执行制片人,同时也身兼BBC其他部门的执行制片人一职。他是一位知名作家,著有100多部关于自然历史、自然科学、资源保护和环境方面的书籍。

大卫·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的媒体生涯已经跨越了60载,他对自然历史方面的报道和拍摄的大量影片让他获得了国际认可,其代表作有《生命的进化》(Life on Earth)(1979年)和《冰冻星球》(Frozen Planet)(2011年)。大卫曾是BBC 2的fuzeren ,也是皇家学会的一员。他获得过众多专业奖项、荣誉和表彰,其中包括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和功绩勋章,并于1985年被加封为爵士。

D24

动物武器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动物武器》是一本集军事、历史、演化、博物学及营养学等内容于一体的科普书,内容之广博,用语之精炼,案例之丰富,令人手不释卷!书中还囊括了70多幅手绘插图,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动物武器》一书回答了我们关于动物与人类武器的诸多疑问,比如明为同一类物种,为什么有些配备有武器,有些却手无寸铁?人类武器的迭代与动物武器的演化有哪些共通之处?动物武器演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为了说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用犰狳的甲类比冷兵器时代的盔甲再到现代的防弹衣,用兽类的尖牙利齿类比狩猎的梭镖再到战列舰上的巨炮,向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武器演化中那些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的生动故事。

[美]道格拉斯·埃姆伦,演化生物学家,从事动物武器相关研究20余年。蒙大拿大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获“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和“爱德华•威尔逊博物学家奖”。

D25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 植物看得见你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本书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种类的植物生活,吸引我们将其与人类的感觉相对比,结果发现我们与向日葵、橡树之间的共同点远远比我们以为的多得多。

丹尼尔•查莫维茨,成长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并在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获得遗传学的哲学博士,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他对植物和果蝇的研究成果曾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上,《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他多年研究成果。

D26

3小时读通植物学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植物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从农业经济学「利用」的角度切入,首先了解植物生存的机制,进而利用这些机制,转而控制植物的生长,研究植物栽培的技术,呈现最新植物工厂科技。

植物学入门的第一本书,带你走入植物奇妙的世界!

田中修,1947年生于日本京都。毕业于京都大学农学部,修完同大学研究所之博士课程。曾于美国史密森尼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现任于甲南大学理工学部教授。为农学博士。在NHK广播节目「暑假儿童科学电话问答」担任解答老师。日文著作有:《种子的不可思议》、《花的不可思议100》、《不可思议的叶子》(Science I 新书),还有《植物真奇妙 七大不可思议篇》、《植物真奇妙》、《都会的花与树》、《杂草的故事》、《神奇的植物学》(中公新书);《舍命求子的植物》(中公文库);《植物是人类最佳的伙伴》(PHP新书);《植物惊人的生存方式》(幻冬舍新书);《一果实一故事》(讲谈社现代新书)等书。

D27

非凡物种:型塑人类文化、改变世界的25个自然造物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本书由英国BBC广播电台团队,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共同制作。由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长年编制节目的精准眼光,佐以自然历史博物馆丰厚的馆藏,将25个影响人们最深远的物种,以最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讲述最深刻的人与自然故事。

布列特.卫斯伍德,获奖无数的资深制作人、电台主持人和博物学家,BBC电视台纪录片《春日观察》(Springwatch)和《秋日观察》(Autumnwatch)的顾问。2014年监制的《一日一鸟鸣(Tweet of the Day)》(暂译)系列荣获最佳广播节目。

D28

植物Q&A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这是一本与生活最有关系的植物知识问答,内容涵盖植物型态、植物私生活的解析,对蔬果、盆栽的常见问题,以及有关的植物界之最,有生动有趣的说明,是大小读者都能轻松阅读的植物常识集。

郑元春,1951年生。台湾大学植物研究所毕业,台湾博物馆副研究员、植物学组组长,小区大学兼任教师,曾与国科会科资中心合建植物数据库,为 “Newton Kid”网站建立植物数据库。 著作《台湾的常见野花》《台湾的海滨植物》曾获金鼎奖最佳图书,另有重要著作《常见药草图说》《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图鉴》等。

D29

自然的记忆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作为世界知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及研究机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收藏了超过3200万件标本和文物。本书集中呈现了该博物馆中极具魅力、极具标志性、大众熟知的100件重要展品,每件展品均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亲自挑选推荐。

这些展品涉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各大重要展区,包括地球和行星科学,人类起源和文化,化石,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以及罗斯中心等。这100件珍贵展品包括1894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约克角陨石,1878年由西北海岸印第安人利用大型雪松树干制作的独木舟,1925年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发现的29米蓝鲸的玻璃纤维复制标本,以及美国本土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乳齿象(沃伦乳齿象)骨架化石。每一件展品均有精美图片,并配有起源和年代等基本信息以及科学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说明。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869年建馆,世界知名科学、教育和文化机构。馆内共有45个常设展品陈列厅,包括化石厅、西奥多·罗斯福纪念馆、罗斯中心等,拥有超过3200万件标本和文物。

D30

醉酒的植物学家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这本书是一篇在植物学与酒的婚礼之上朗诵的充满激情的祝酒词——清酒始于米粒,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特基拉来自龙舌兰,朗姆酒酿自甘蔗,而波本酒出自玉米。你已经渴了吗?

在《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中,艾米·斯图尔特考察了许多能让人晕眩的花草、树木、果实和真菌,几千年来,人类用他们的才智和激情,不顾一切地把这些植物转化成酒精。

在所有被发酵和蒸馏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植物中,有些是危险的,有些极为古怪,还有一种和恐龙一样古老——但是每一种植物都为全球的饮酒传统和人类历史做出了独特的文化贡献。

这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其中还有50多种调酒配方和可供园艺爱好者参考的种植诀窍——会让你在任何一场鸡尾酒宴会上都成为最受欢迎的嘉宾。

艾米•斯图尔特是获奖书作家,她写了六本关于危险与乐趣并存的自然界的书,其中有三本书是《纽约时报》的最佳销售作品,它们分别是:《邪恶的虫子》(Wicked Bugs)、《邪恶的植物》(Wicked Plants)和《鲜花帝国》(Flower Confidential)。她是著名的博客“Garden Rant”的创始人之一,《优雅园艺》(Fine Gardening)杂志的特约编辑。艾米和她的丈夫现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尤里卡,并开了一家叫“Eureka Books”的古书店。

D31

生物的“性”世界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本书作者不讨论人类性事,而是介绍各种有趣的生物“性”知识。作者也介绍了主导人的性别的性染色体X和Y、荷尔蒙与大脑的关系,以及:基因是否可以决定人的性取向?同性恋是否是基因所致?

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曾为台大医院医师,现为开业医师、OneGene Biotech Inc.研发顾问。著有“生命三部曲”系列。其中,《认识DNA》一书介绍DNA;《细胞种子》介绍干细胞;本书则以性为主轴,兼及简介达尔文如何用开阔的心胸看待这个世界,也是这一系列的终曲。作者期待通过这三部著作,让喜爱科学的读者能从书中得到一些阅读的乐趣,同时体验到文明浪潮扑身而来的震撼;更期盼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听到“是什么”“所以如何如何”的时候,要追究“为什么”。

相关著作:

《细胞种子:干细胞和脐带血的故事》(修订版)

《认识DNA:基因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全新增修版)

D32

花,如何改变世界?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作为传粉生态学家,作者在花朵的植物学、传粉动物学、生技研究、全球花卉经济学、园艺学中看到花存在的意义,而人类又在烹饪、摄影、绘画、芳疗、香水等领域与花有着多层次的文化交织。作者梳理植物学和各种主题的文化史,不仅看见了社会爱花风潮的演变,还深入探索花、人类和大自然共存共生的关系。作者不只探究人类在情感上、文化上为何对花朵产生需求,更呈现了花朵作为自然和文化资产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展现对人类境况的深思。

史蒂芬‧巴克曼(Stephen Buchmann),传粉生态学家,现为亚利桑那大学昆虫系与生态演化生物系合聘教授。他是伦敦林奈学会会员,作品《被遗忘的传粉者》。

D33

缤纷的生命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本书作者带领我们从洪荒一路走来,攀上热带雨林的浓密树冠,潜入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看蚂蚁、蝴蝶、飞鸟、浮游生物等纷纷登场,上演一部辉煌伟大、异彩纷呈的地球生命演进史诗。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威尔逊以生物学家的博学多识、孩童般对自然之美的热情追逐,以及优美典雅的文字,勾勒出地球生命变迁的脉络,细致描绘了地球生命图景中教人屏息的绚丽景观。

爱德华·威尔逊( Edward O. Wilson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生物社会学”之父,“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者。目前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

D34

鸟的天赋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鸟类,是思维最缜密的思想家,拥有天生的机灵、风趣与幽默,有时贪婪、脾气暴躁、争强好胜,有时却又知足常乐。作者带领我们观看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鸟类的智慧行为,同时穿插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

当自然界四季更替时,鸟类也不得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在本书中,作者纪录自己追踪鸟类的一年生活,从春季的聪明破壳而出,到冬季蜕变成熟有智慧,同时探索了嗷嗷待哺时、刚学会飞翔时、以及少年时期的鸟类行为。鸟类从成年到性成熟、再转变老的过程中,牠们学会呼朋引伴、唱歌、哺育后代、制造和使用工具,同时,牠们拥有天生非凡的记忆力,能精确辨识...

珍妮弗.艾克曼(Jennifer Ackerman)撰写有关科学、自然和人类生物学方面的文章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她经常为美国《科学人》、《国家地理杂志》和《纽约时报》等刊物撰稿,并曾经荣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所颁发的非小说类文学奖、邦汀(Bunting)研究院以及艾尔弗•斯隆基金(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的奖助金。

D35

地表最强水熊虫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第一本专门研究熊虫、饲养熊虫的科普书。揭开熊虫的神秘面纱,以最幽默的方式,带你爬梳悠悠哉哉而神秘惊奇的熊虫生活史。

日本熊虫研究专家‧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学博物馆研究员:铃木忠。

D36

动物的内心生活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你知道公鸡会对母鸡撒谎,只为一亲芳泽吗?

你知道小马遭到喝斥以后,在老马面前会觉得丢脸吗?

你知道羊妈妈为了让小羊独立,会故意把奶变苦吗?

这些情感和行为是真实的吗?还是这一切不过是动物爱好者的情感投射?国际畅销作家渥雷本融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和最新的科学研究,用可爱睿智的笔触描绘出森林与田野间时时上演的惊奇桥段,带领我们细细倾听动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牠们和人类一样,懂得爱、有七情六欲,更懂得享受生活。

Peter Wohlleben,1964年生于德国波恩,在市中心度过童年,从小就对大自然心生向往,六岁便立志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内卡河边罗腾堡(Rottenburg am Neckar)应用科技大学林业经济系毕业之后,展开在莱茵─法尔兹(Rheinland-Pfalz)邦森林管理局长达二十年的公务员生涯,之后调任到梦想中的工作辖区:埃佛区(Eifel)胡默尔镇(Hümmel)旁的原始森林区。

D37

英国皇家植物园巡礼

37本动植物经典图书,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透过 25 个精采篇章,及一百多幅首度披露的图片与手稿,现任园长及科学记者将带领读者从植物园出发,逐篇了解植物是如何深深地改变我们的历史,并影响未来。

卡西‧威里斯Kathy Willis,现任英国皇家植物园主任,牛津大学生态学教授与墨顿学院研究员。曾获得多个奖项,在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已有二十五年以上的教学及研究经验。

卡罗琳‧弗莱Carolyn Fry,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杂志(Geographical magazine)前主编,周游列国找寻精彩故事。现为科普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新科学人、卫报、电信报等。他写了七本大受欢迎的书,其中包括知名的《植物猎人》(Plant Hunters)。

如果您觉得这份书单有价值,请给我们一些打赏,我们会把这部分钱全部捐赠给“华基金”和“光基金”,我会自费请小伙伴吃顿好的。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深圳哪家馆子更文艺?

艺?

华基金(扫描二维码献爱心)

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会旗下专项基金,用于救助重症地中海贫血及其他罕见病患者,开展罕见病诊断、预防相关的公益和科普活动。

光基金(扫描二维码献爱心)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旗下专项公益基金。由华大基因7位女高管自发捐款成立,以期救助遗传性眼病患者,已联手沈阳何氏眼科等多家医院开展精准防盲公益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