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前進教室是好習慣,做這8件事收穫多!

老師提前進教室是好習慣,做這8件事收穫多!

每天上課,你習慣踩著點進教室,還是習慣提前幾分鐘?別看這只是一個小習慣,背後卻有點講究的。

建議老師們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學生休息到十分鐘的黃金分割點(約6分11秒)時,老師進入班級最為合適。那麼老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應該做些什麼呢?

1. 進行教學設備檢查

教學設備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常有教師因教學設備準備不足或設備故障沒發現而帶來不必要的尷尬。

教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就可以檢查一下設備情況,這樣可以減少上課時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 調整教師的教學心態

教師的心情,並不是每天都充滿激情、充滿陽光的,教師的不良心態,既會影響教師自身水平的發揮,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可以利用這幾分鐘自我調控情緒,力爭以飽滿的精神、陽光的心態投入教學。

3. 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教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問一問、聊一聊,瞭解一下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對新授課的預習情況,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知識準備、資料準備、思想準備、身體準備等情況,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學定教,適度調整教學設計進行教學。

4. 穩定學生情緒

課間十分鐘,班級裡會有各種情況發生,有時是某項遊戲活動的活躍場面,有時可能是上節課某個話題爭論的延續,有時可能是學生從實驗室、音樂教室、運動場歸來。

教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可以友善地提醒學生調整狀態,做好迎接新課的課前準備工作。

5. 溝通師生感情

教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和學生進行“非正式溝通”,這種溝通可以讓學生親近老師。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會更加信賴老師。老師和學生這種平等對話能夠融洽師生關係,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樣一來,“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教學效果就會產生。

6. 處理偶發事件

在課間時可能會有偶發事件,如學生打架、吵架、進行出格的遊戲、突然身體不適,或教室門窗損壞、電器故障、極端天氣等。

教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學生活動、教室情況就處在教師的視野之中,教師就可以及時妥善處置。實踐表明,教師提前進教室,課間偶發事件基本為零。

7. 個別指導學生

個別學生的一些特殊情況,如作業問題、知識缺陷、學習習慣、家庭變故、身體康復、心理障礙等,如果不涉及隱私,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前一點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這種指導往往能使許多在課堂上不易處理的問題得到有針對性的解決。

8. 私下激勵學生

我們常說,“公開表揚,私下批評”,但有些特殊情況不宜公開表揚,如某學生帶病堅持學習(學生的病不想讓其他同學知道);

某學生克服父母離異對學習產生的困難,調整好學習心態;某學生作業中的“偶一閃光”(對其他同學而言不算什麼),等等,教師就可以利用提前進教室之機,私下激勵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