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越是底层出生的人,越安于现状”?

wydnyg


错!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正因为安于现状才使得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很多人的穷恰恰是性格有残缺引起的。所谓人穷穷一时,心穷穷一世,只有内心世界贫瘠的人才会一直穷下去并一发不可收拾!

和平时代没有穷人,只会有意外跟懒人!在现在社会,其实提供了很多脱离底层的条件。只要自己去把握去努力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我们的很多农民工兄弟,他们选择进城打工,再用打工赚的钱回家盖房买房。基本上只要家里有人有工作的,没听到说有哪一个是饿着肚皮穿裤衩的,大部分人一两年的努力就可以在自家盖一栋小楼房。真正那种一贫如洗的人除了有一些人是遭遇病痛倾家荡产的,大部分是懒得一逼。而且这些人不仅懒还是事特多。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表象,往那种麻将馆一坐,我们会发现里面大部分长期泡馆的人除了每天打麻将外,他们的工作也基本上没有或者不怎么样。每天做的事除了麻将外就是抽烟喝酒吹牛,甚至嫖妓;反过来往飞机头等舱一坐,我们会发现里面那些人各个都是惜字如金,静静看书或闭目养神,装逼也好真实也罢,这些人的私生活往往自律得多,他们很多人甚至是连烟酒都不沾的,甚至是疯狂加班族。由此可见穷不是没有理由的,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优己


因为越是底层出身的人,越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乃至改变自己所身处的环境,因为他们单单要活着,就已经拼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

我之前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来自于贫穷家庭的学生,越不想去努力学习,不是他们看不到学习的好处,而是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勤工助学的事情之上了,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在出身于家庭优渥的同学看来,他们就是在本末倒置,他们根本就是在虚度光阴。

但任何困境,只有你深陷其中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任何的努力,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底层出身的孩子,不单单受制于自己的眼界非常浅薄,更重要的,他们无论是精神还有物质,都处于「稀缺」的状态。

所谓的「稀缺」,指的是当你连自己的物质条件都不能够满足的话,经常吃了这一顿,就没了下一顿,那你整个人的视野,就会非常短时,你只会想到那些能够给你带来即时反馈的事物,对于那些现在做了,将来能够受益匪浅的事物,你一般会自动过滤掉,因为你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去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穷人不懂得买点保险,为将来遇到的风险提供保障;说穷人只顾吃喝玩乐,不懂得将钱给存起来,以做不时之需的原因。

穷人有时候光活着,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所以,下次当你想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评判或者鄙视底层人民的时候,请记得,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你现在的物质条件。


曾少贤


这道题问的其实非常的好,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出身于底层人,他们安于现状,只是希望过着小富即安,甚至于安于温饱的生活,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三个:

环境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他们身边的人都是一样的人,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受身边人的影响,如果当你身边的人都是这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希望通过拼搏获得更大成功成就的人,那么你去拼搏之心也会大大降低的。而且当你想去做出改变的时候,当你开始奋发努力的去工作去读书,去想去改变自己的现状的时候,身边的人就会说你不要白日做梦了,你这样是做不到的,你就应该像我们一样,安于现状,因此他们如果想要改变现状,只要付出的努力和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见识的广阔

第二点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自己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这个世界上的工资比永远不是因为你的劳动强度有多大?是因为你是否提供了这个世界上所稀缺的东西,如果你提供的东西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所非常稀缺的东西,那么你所收获的回报也就更多,而且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影响,你的回报也会更多,我说这个事情工资比是按照你做的多,就应该获得多的话,那么那些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应该是最富有的人,因为他们劳动的强度是非常之大的,远比那些坐在办公室里面吹着空调,喝着茶指点江山的人要辛苦得多,而只是因为它们所对世界的影响过于低了,因此他们才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出身底层的人,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些大道理他们也不认可这些大道理,他们认为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行,因此他们觉得现在做的就是正确的事情。

家庭的负担

最后一个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也就是他们家庭的负担,很多,出身底层的人民之所以叫做出身底层,就是因为他的原生家庭不能提供给他非常充足的物质条件,以及不能送他出去看看这广大的世界,他身边的人也只是与他们一样的这些贫苦人民,或许他们有一个重病在床的父母亲或许自己家庭贫寒,以种地为生,那么成长在这样环境当中的他们,对于钱的概念认识得非常之不正确,他们觉得有了钱必须要存起来,这样才有安全感,他们从来不敢去进行任何方面的投资,哪怕是投资在自己的身上,而且当他们赚了一毛钱的时候,往往这些钱还要用于还债,因此他们去改变现状的能力也非常之薄弱。


朱少锋


喵女王观点:视野决定见识。见识决定认知,也就是思维方式。

底层出身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成长环境的限制,只有少数的人能够冲破环境和家庭的束缚,实现跃迁。无论是认知阶层的跃迁,还是整个在社会体系阶层的跃迁。

子曰,生于春,而亡于秋,何以见冬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领域里面见不到冬。

处于那些处于相对底层的人,见识相对更少,直接的后果就是视野很窄,没有开放的心态。不能伸出更多的触角,和这个社会产生更多的连接,他们的信息更为闭塞。

他们更容易用我现在拥有什么资源来决定,我还能做什么。而那些见识特别多的人会有更好的思路,去想我未来要拥有什么,我现在能做什么,而不会囿于现状。

那些底层出身的人,由于生长环境所限,更容易集中拥有穷人思维,会把自己的关注重点在于稀缺的资源上面,就是我现在没有足够的资源,我不能够做很多事情。

拥有开放的心态和这个世界做更多的交互,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北大保安有过去20年间有很多逆袭成了大学教师,有一些取得了很多在常人来看不可能的成就,那是因为他们在身在北大,耳濡目染,教育的环境,让他们打开了更多的视野。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深造,来改变了命运,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越学习越知道自己的无知,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找到突破,把生命活出亘古多的可能。

我是职场喵女王,用专业的能力和美丽的态度行走职场,关注我,助力职场,一路UPUP~~~~

本回答由喵女王原创并首发头条,欢迎你的点赞关注转发,O(∩_∩)O谢谢。


职场喵女王


不是安于现状,是不敢折腾。

我老公的一个朋友,本来打工吧一个月稳挣四千,但是他不安于现状。他盘了一家洗车店。他光转让费付了二十五万,一年雇了五个工人,光人工工资十八万;还有房租,一年八万。;再加上其他什么的费用;一年到头收入小于支出。通过他两年间不断的努力,终于欠银行一百万了。现在两个儿子都是他老婆挣钱再养,他的钱每个月不够还银行利息的。

我老公还有个朋友自己条件不好,但找的老婆家很有钱。有多少钱尼,就是我们这里最繁华的街是她爸爸盖的。他说没房子,他岳父说那条街上好几套,随便挑个住。他说结婚后想开个少儿特长培训班,他岳父说那一排铺面随便挑几个,打通去弄。他不交房租,怎么样都是挣钱。再不行转让掉,又挣一笔钱;店铺房租又挣一笔钱。


霞霞162458451


作为传说中的“凤凰男”,曾经处于底层的人,我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为什么越是底层的人,越是安于现状。

我大学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其实是公务员,虽然工作的单位是省份城市,但依然是处于底层的小公务员,没钱没房没车,后来因缘巧合干上了教育培训行业(让大家失望了,这个过程里,我并没有靠老婆,而是靠自己的打拼),到现在也算是实现了一个阶层的跳跃吧!

但是每年回老家看着同龄人现在的生活状况,感触还是有蛮深的,因为有的人跟我一样实现了财力物力上的逆袭,有的人却依然干着月薪几千块的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呢?我想主要是分两个情况:

1.被动去安于现状

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好爹,都有一份失败了重头再来的底气,对于农村出身的人来说,他们能动用的金钱是来自两代人的辛苦打拼积累而成,他们不敢去冒险,也不敢去拼。

但并不是说,他们真的放弃去拼一下了,像我的发小,前几年攒了几十万的积蓄,直接去搞了建筑公司,现在也是差不多实现财务自由了,也有像我这样的,靠着找了个好工作入了个好行业从原有的底层跨越到中产阶层了。

2.主动去安于现状

这一部分的人比较多,他们本身基础差,而且因为条件有限,眼光也比较狭隘,这时候让他们去不安于现状,有可能他们折腾完了后,连现状都维持不了。

我现在从事的教育行业每次开招商会,来的客户有很多,最终签约的还是家有余资的人,甚至外企高管也有。

为何?因为他们有那个眼光,也有那个基础去承担创业带来的风险,换做底层的人士,可能会更加着眼于风险,而迟迟不肯下定吧!

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所谓的底层人士安于现状是不成立,还不都是被现实逼的,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拼搏,有的人选择保守而已。


布米童艺运营总部


的确,越是底层出生的人,越容易安于现状,因为:

1.人穷志短

井底之蛙一辈子看到的就是巴掌大的天空,想当然的以为世界就是这样,对于未来的规划也全依据这巴掌大的世界展开,如此一来,怎么可能拥有大的格局?

2.长期处于压迫地位,习惯了

穷人不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而是在哪里跌倒,就干脆在哪里躺着了,受到压迫久了,久而久之,腰就直不起来了。

3.底层人多,容易找到同类

想要突破自己呆习惯的安全圈,突破自己固有的阶层,首先就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的。高处不胜寒,底层熙熙攘攘,容易找到同类自我安慰,也容易获得虚假的安全感。

4.思维已经陷入这个阶层了

而思维的僵化才是最终把人钉死在底层的毒针,久处底层,思维短视,眼界闭塞,所求与所谋都是眼前之小利,一旦陷入这个循环,很难挣扎出来。


我是农民工“懂事长”李合伟(抖音号:hws666888),20多年创业经验,非著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更多有关创业的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合伟说,与我一起聊聊创业那些事!


合伟说


前段时间被一则新闻刷屏了。

文章讲了一篇很悲惨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蒋贵英。

老奶奶17年的时候已经八十一岁了,还有几个姊妹,但都去世了。

老家是四川资阳的,在他60多岁的时候,他跑来了成都,已经快20年了。

但这20年来,大城市的繁华和她一直无关,她家真的是“家徒四壁”啊,严格来说都不算家,只是租来的一个房子,里面堆满了她捡来的垃圾。

他有个老伴,比她年龄还大,88岁了,又患了肺病,也没法工作。

这还不算,她还要养一个58岁的女儿。

女儿叫郑淑兰,6岁的时候就得了脑膜炎,瘫痪了,而且人也变傻了,生活都没法自理,全靠老奶奶一个人来照顾。

每天一大早,据说是6点左右,蒋贵英就会跑去街上捡垃圾。

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怕晚了垃圾就被清洁工打扫了。

我看过新闻报道,她一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好在事情一经报道,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好心人纷纷跑去给老奶奶捐钱捐物,现在处境应该好很多了。

可是,生活中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的人。

也许没有到这么穷困的地步,但确实生存还是不容易。

这些底层的人,你说他们不安于现状,倒是能干嘛呢?

做生意吧,没本金,连贷款都不知道去哪里贷;找工作吧,没学历、没背景,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又没有文化和技术的。

有些时候,之所以越是底层的人越安于现状,主要是两个原因:

根本看不到方向

生活在底层的人,大多数是从一开始就出生在社会底层。

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没法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更大的世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根本就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啊。

有些农村的孩子,父母从小外出打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平时基本上就没有人很好地教导。

或者也有些跟随父母外出,可是父母都要去打工挣钱养家了,哪有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呢。

农村的教育也是越来越衰败,好的老师都跑去城里头或者县里头了。

努力也未必有成效

另外有些其实最开始也还是挺努力的。

可是努力了也未必见成效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高中入学率为例:

现在虽说是九年义务教育,可实际上,很多农村的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然后跑去打农民工。

当然,打农民工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凭自己本事挣钱,正正当当。只是,这样一来,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处境和发展确实是处于不利地位啊。

再比如考大学:

资料来源: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legacyintouch/d640.html

而且,名校的农村孩子录取率越来越低了,现在好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比例,他们的父母都是公务员、企业管理者、白领、教师等。

再说找工作吧

找工作的时候有不少靠关系,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这一事实吧。

如果你爸是李刚,是某单位领导,那几乎不管啥学历,总有法子把你塞进去,比如,我以前一个学生,他爸就说国企领导,这家伙还没毕业工作就基本敲定了,等班上其他同学都在苦逼找工作的时候,他还悠哉悠哉地玩耍。

如果你没有关系呢,假设各方条件非常好,名校好专业,各方能力突出,问题也不大,但是,又没关系,又不是好学校,条件也平平,你要找个好单位就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说,很多人也不是不努力,只是经常努力了也没有正向的反馈和收益,就丧失了动力,不愿意努力了。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人聪明,又很努力,这种一般也还是能在这个社会上有立足之地的,但是,一来人少,二来过程也会比较辛苦的。

所以,总结一下:

为什么越是底层出生的人,越安于现状?

  • 一是因为身处底层,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 二是因为缺乏人脉、资金和方法,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效果,慢慢丧失动力,逐渐安于现状了。

冯老师也算是过来人,现在专注于个体成长、发展与职业规划。


冯起升


首先纠正一个观点,越是底层出身的人越是维持现状,而非安于现状。

投胎是个技术活儿,同样为人,但命有不同。对于出身越好的人来讲,他们就越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因为他们有任性的资本,代表人物例如比尔•盖茨,索罗斯,小布什等人。而底层出身的人,要么安稳地活着,要么死。其实底层大众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可以从改革开放以后,把他们按时期来划分,分析一下。


一 、底一代,即第一代打工者

当年改革开放以后,一批批底层大众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涌向珠三角打工,成为第一代打工者。他们是一批先行者,后来会带着他们乡亲和亲戚一同投入时代的洪流中,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他们干最累的活儿,挣最少的钱;吃最差的饭,流最多的汗;住最差的地儿,盖最好的楼;做最底层的工作,得最心酸的名声。


农民工、外来妹;河南人、四川妹;⋯⋯,不一而足,难道他们不想成功吗?想,可是,他们除了身体本身外,大多文化不足,更无一技之长。他们该如何去发现并抓住机会,谁又会给他们机会?


更何况,他们身无分文,他们敢任性地不工作,去发现自己也不知道的机会吗?不想被饿死,他们必须安于现状,因为家有父母要养老,田地要化肥,儿女要交学费,都等着他们挣钱回家,维持生计呢。


就这样,他们还被欠薪,以至于维持正常现状都成为奢望,所以他们何谈跳出圈儿外,发现机遇。到后来更是惊动了两任总理为他们“讨薪”。

二、底二代,第二代打工者

底一代的辛苦换来了子女或者兄弟姐妹的读书,终于有底二代上了大学,也有人参军。没上大学的底二代只好又重复上一代的老路,好在他们大多有人传帮带,很多有了一技之长,生活好了很多。

上了大学的底二代们,其实大多考上的是一般院校,除了成绩,几乎没什么特长,更别提什么八面玲珑的情商了。更何况,大多数底二代们也没时间去学习什么别的,总之一句话,都是钱闹的。

好不容易毕业了,底二代们大都想留在大城市工作。于是,他们又造就了一个新词儿"房奴",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有儿女要花销,中有房贷压弯腰,如果期间平平安安还好,如果一个环节出问题,马上全盘皆崩。

他们敢对工作说不吗?非不想也,实不能也。去年发生的,现在还在议论的"女儿患病,父亲花了40万后放弃治疗",就可以见底众无奈之一斑。

并且,天花板效应也是存在的,几番风雨,几番挣扎,底二代们也只能重归于平静,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

三、底三代以及新一代打工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很多底层大众已不愿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工了。

在家乡,他们只要勤劳肯干,算下来也不比去北上广地区挣得少,而且由于父兄们的积累,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比起先行者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再加上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北上广的形势对于底众并不都是美好,所以前去打工的肯吃苦耐劳的人越来越少,这又造就了一个新词儿"用工荒"。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而扎根于大城市的底二代们,他们的孩子就属于底三代,现在具有了城市户口,正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当然,这时又有更偏远,更闭塞地区的的人们受到社会发展的惠及,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从而走出了家乡,去找寻自己的梦想,重新续写打工者的悲欢离合,这是新的一代打工者了。他们自身状况比起第一代要强,但面临的社会情况又有所不同,还需要他们自己摸索。

农夫们想着皇帝用的是金扁担,皇帝想着饥荒的农民为何不食肉糜。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实际了解就容易造成误解。

正是由于有各个岗位上的底层人士的"安于现状",才有中上层人士的岁月静好。幸福来之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吾生于底众之多艰

吾将奋力以维现状兮

愿家人无以颠沛流离

夜继日以打工兮

望子女之出人头地

为使其不走吾之老路兮

虽九死而未悔

———聊以此致第一代打工者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有书共读


“底层出生的人”泛指那些出生在缺少物质资源、教育资源、人脉资源等家庭条件低于大众水平的家庭中的人。有人说“越是底层出生的人越安于现状。”这里的“现状”是指“底层”工作、生活的现状,这是符合社会现实的大多数实际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从小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底层出生的人”,其父母大多数应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对于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从小形成优良的习惯不能给予有效地指导,有很多人甚至从小可能就在田间、麻将桌旁或者父母不在身边的环境下长大。这一层的父母对待孩子往往可分为三种态度:

①不管不问,这类孩子随性成长,往往容易形成很多不良的习惯;

②要求过高,这类孩子从小承受那个年纪无法承受的压力,往往适得其反地形成性格上的问题,如自卑、自闭;

③教育孩子认命或高高在上的打击,表现在“我们就是这样的命”,甚至可能出现考试考了高分还要追问“你能考这样?老师没有搞错吧?”这样的问题。

以上的①②③种情况下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很难保证三观、性格、情商、技能塑造上符合现今社会普遍认为的优秀的范畴。所以进入社会后大多难立足精英群中,最终不得不被迫“安于”简单的事情、简单的关系。

2.个人受教育程度不高

“底层出生的人”往往由于上一辈大多数对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知,而且往往受惑于被告知“某某没怎么上过学照样混的很好”的偶然性案例,或受家庭条件的限制,需提前承担起家庭财务方面的困难,往往无法接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至此,一方面,提前步入社会中的人由于在学习能力、知识体系上无法匹配社会更高要求的工种,长期受限于在有限的环境中活动,最终被迫安于现状。另一方面,由于接受的教育知识内容不多,与各方面的知识关联点就越少,就会越不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的无知,导致缺乏求知欲,更不用说对以后有什么样的规划了。同时,由于认知和暂时对掌握资源的判断,往往自我设限,不能主动突破,所以只能安于现状。

3.自卑又固执的性格和社会关系问题

“底层出生的人”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多养成自卑的性格,但又对现状极度不满,所以往往用“自傲”掩饰“自卑”而搭建不了优质的社会关系,为了掩饰“自卑”往往对自己认为的事情固执己见,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对变化的事物和环境做出全面分析和应对,导致更多的问题,恶性循环,最终对新的事物出现排斥的情况,只能安于熟悉的现状下生活。同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示其身边的人多为同自己差不多认知的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很难突破,最终被群人牵扯在现状的漩涡中。

4.短暂的社会分工需要以及人类进化的必然

从大的方面讲,万物皆平衡。这一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安于现状的人”参与社会分配工种对应活动的开展。另外,任何生物的进化都是优胜劣汰的,生物的多样性才能辨别出优劣,所以说社会上的人不可能全部都是“安于现状”或者全部都是“不安于现状”的人,处在人类进化长河中,从某些层次区别物种状况,进而实施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必然阶段。

以上,从几个方面来看“越是底层出生的人越安于现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乏只是表面上看安于现状的情况,因为我们首先要相信每个人都想变的越来越好。因此从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的角度讲,首先应注重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部分区块的强化甚至深层的强制干涉,社会团体及企事业用人单位应注重成员、员工的引导、关爱、再教育工作开展,社会个体方面应保持对这部分人员的一视同仁、关爱、尊敬、互助,与其发展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