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對文學界有什麼影響?

小連翹


意大利文版《雪山飛狐》


法文版《射鵰英雄傳》


日文版的《笑傲江湖》


韓文版《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越南版


“武俠小說雖然也有一點點文學的意味,基本上還是娛樂性的讀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學作品相提並論。”這是金庸老爺子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多人認為金庸老爺子是自貶,可是,金庸老爺子這番話站在文學角度是有道理的。


但是,那又怎麼樣?


武俠小說對於60後、70後、80後中國人來說並不是單純的消遣讀物,也不僅僅是青春記憶,更是文學啟蒙。


金庸的小說是被無數人願意放在課桌下面,上課時悄悄拿出來看的書;而通常躲著旁人,悄悄乾的事情才是一個人真正喜歡的事情。

金庸雖然不是武俠小說這一門類的開創者,但是毫無疑問他與梁羽生、古龍把武俠小說發揚光大,風靡整個華人世界。


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這絕不是溢美之詞,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實。


在我心目中,金庸老爺子歷史地位至少是和大仲馬一樣的,是可以“不朽”的暢銷小說作者。


只不過大仲馬正好處於西方文化最強勢的時代,他又是通俗小說作家,因此大仲馬的作品藉著強勢歐洲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也因為歐洲文化在19世紀的強勢,使得19世紀大仲馬在現代世界依然享受大名。


而由於華人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弱勢,金庸小說在整個世界範圍影響力遜色於大仲馬,如此而已。


但是金庸小說到目前為止,依然是華人文化對外進行文化輸出最成功的文化產品之一。


現在西方很多人喜歡看我們的網絡小說,但是他們分不清玄幻奇幻魔幻武俠仙俠,他們對我們這些小說統一歸在一個類別下面,這個類別叫“wuxia(武俠)”


在美國的悟空問答Quora上,許多外國人都表示,他們對中國流行文化了解最多,接觸最多的就是武俠這個門類,這其中金庸老爺子功不可沒。


最後,我想用金庸老爺子作品裡的一句話來表達我對金庸先生的懷念: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克羅採和春天


大俠走好!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金庸都會“被去世”幾次,最終只是被證實為一場“烏龍”。然而這一次,“一代武俠小說宗師”真的離我們而去,讓人們有些措手不及,悵然若失。

熟悉金庸老師的人,都能脫口而出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14個字,是由金庸先生最得意的16部武俠小說的書名連接而成,可以說是金庸老師的武俠世界的精華所在。

老實說,想必很多90後都和我一樣,第一次接觸金庸先生的大作,都是通過電視劇,尤其是那一部曾經火遍全國的《天龍八部》。也是從那時開始,自己開始喜歡上了閱讀武俠小說。感謝金庸先生,讓人們在日益浮躁的社會里,能夠重新迴歸閱讀。願老先生一路走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補充,發表你的觀點。我是旅行體驗師、頭條旅遊體驗官:揹著女兒去旅行。據說愛旅行而且顏值高的小夥伴,都悄悄關注了我的頭條號哦!


揹著女兒去旅行


金庸作為新武俠文學的一代宗師以及新武俠無法逾越的最高峰,他創造出燦爛瑰麗的武俠世界體系。在這個世界中,既有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積澱,又有江湖豪情壯志;既有歷史傳奇色彩的俠客英雄,又有對兒女情長的細膩描繪。金庸自50年代創作武俠小說,影像著一代又一代人,在華人世界中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學寶庫。

在金庸17年創作生涯中,寫了15部武俠小說;故事年代更是跨越了中國歷史幾千年,而武學的傳承在金庸世界中形成了一個閉環,這讓諸多武功招式和武林幫派得以自圓其說,更讓許多人津津樂道、銘記於心。如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小無相功、北冥神功以及乾坤大挪移等等,這些武學招式在展現了金庸豐富的想象力之餘,也展現了金庸深厚的文學功底。



無奈隨著金庸於今日的去世,新武俠文學的代表人物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等三人皆駕鶴西去,金庸的離去無疑讓許多人感嘆,無奈在金庸之後並無人達到他的高度。而金庸的文學價值卻一直閃亮非凡,照耀著後人。慶幸的是,金庸的所有作品皆被多次改編成了影視劇;尤其經典名作《天龍八部》更是被寫進了教科書當中,可見其於當代文學的影響力。


金庸的離去對整個華人武俠文學界無疑是沉重的,其逝世造成的損失同樣無法估量。但是我相信在金庸的感染力之下,國內可以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武俠文學作品,讓武俠文化再度發光發熱。


關注頭條號武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俠。


武俠小王子李言


回望金庸先生一生,為我們奉獻了無數經典武俠鉅作!

從《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從《倚天屠龍記》再到《天龍八部》……金庸先生筆下的一部部小說陪伴了又何止一代人。

金庸先生是在《大公報》開始寫武俠小說的,就連《大公報》的主編羅孚都曾說“他是新武俠小說的催生婆”。

年輕時的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本名查良鏞,生於海寧的名門世家。海寧自古有文脈,金庸的海寧查家,則是這條文脈中顯赫的一環,康熙曾為查家祠堂題:“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此外他還是徐志摩的表弟;是錢學森的表小舅子;是詩人穆旦的堂弟;還是瓊瑤的三舅媽的堂弟。但這都只是他的一部分。
1955年2月的一個夜晚,冷冬還未過,暖春亦未到。金庸先生剛完成了他小說的開頭,還缺一個筆名。交稿時間快到了,他突然靈光一閃,把他姓名最後一個字“鏞”一分為二,是為金庸。自此,世人大多隻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鏞。
但出身名門查家的他,從未忘記“重氣節,有俠氣”的家風,而這些更在他的一部部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2003年版《天龍八部》 蕭峰

1946年,查良鏞從杭州的《東南日報》開始了自己的記者生涯,隨後上海《大公報》招聘國際新聞翻譯,查良鏞被錄用。1948年,香港《大公報》復刊,24歲的查良鏞被從上海派到香港,“身無分文走香江”,一段傳奇由此開始譜寫。
查良鏞在香港的頭幾年並不得意,正是武俠小說扭轉了他“窮記者”的窘境。
1952年,查良鏞跳槽到《新晚報》做副刊編輯,負責人羅孚見他筆下“功夫”了得,便要他和另一位編輯陳文統(即梁羽生)寫武俠小說連載,不意這部《書劍恩仇錄》一炮而紅,窮記者查良鏞由此化身大俠金庸,並在隨後的幾年裡憑在《商報》連載的《碧血劍》與《射鵰英雄傳》一舉奠定了自己在新派武俠小說的盟主地位。

1960年金庸與電影《神鵰俠侶》演員在一起

武俠小說引起的轟動也激發了金庸的創業熱情,1959年,他夥同中學同學沈寶新出資10萬港幣,籌備出版《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週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亦被譽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

1959年,金庸找到昔日同學沈寶新,兩人一起出資,創辦了《明報》。

古龍去世時,尚有喬奇先生為他寫: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可如今,金庸先生仙逝,怕是沒有人有資格能為他寫這樣一幅輓聯了……

時到如今,隨著陪伴我們年輕時的一位位前輩逝去,終於我也意識到,原來我們也到了要面對死亡話題的年紀。
金庸先生曾說:“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先生走好,雖人間少了一片江湖,願天堂多了一位大俠!

金庸先生生平: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
1948年與杜治芬結婚,後離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朱玫,生二子二女。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1956年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
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等劇本。
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同年在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
1972年宣佈封筆,退出俠壇,之後對其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
1976年金庸與朱玫感情破裂,主動提出離婚,並娶年輕二十九年的林樂怡為妻。
1995年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
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
2004年獲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勳銜。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院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
2014年3月10日是金庸的九十大壽,於是各個領域紛紛為金庸先生慶生,有武俠迷手抄840萬字賀壽。
2016年,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看這五條


金庸先生在中文文學界是一位大師級人物,他和古龍讓武俠小說成為我們可以寄託夢想的所在。沒有以他為領軍人物的武俠小說作家,我們的少年、我們的青春甚至我們的中年會更加殘酷。

但是,金庸先生去世對於文學界來說沒有什麼影響,他的創作巔峰時代早就過去了,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文思泉湧而且永遠佔據在領軍地位,能夠寫出膾炙人口的文字就算不虛度了。同時,武俠小說的巔峰時代也已經過去了,網絡時代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愛好,那種沉浸於武俠世界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以金庸為首的那一代武俠宗師只是中老年人們的青春回憶而已。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個活得的金庸讓他們的夢想不死,金庸死了,他們便徹底地陷入冰冷而無趣的現實世界之中。但人生就是這麼悲慘,就像剛剛看到一個懷念金庸的帖子所言:先是我們認識的人。然後是我們身邊的人。最後,是我們自己。 每個人都會漸漸地老去,就以金庸之死來徹底埋葬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吧。


京虎子


金庸先生逝世消息當我真正知道的時候以是晚上。

很突然,對於我這個武俠迷來說真的是晴天霹靂太突然了,其實我在網上白天時有看到說老先生逝世,我當時認為又是惡作劇沒理。

只到晚上躺在炕上點開頭條才看到上面都在發金庸先生逝世才知道老先生以離我們遠去。

我在這裡祝先生在遙遠的世界在創輝煌🙏。

我現在都記得我接觸最早金庸作品是83版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小小的年紀看的蕩氣迴腸 為國為民。 那時就在想什麼人可以寫出這樣精彩的作品。

謝謝先生的作品為我帶來生活的精彩。





格子能量分享


心中有金庸,哪裡都是江湖,金老一路走好

這些天有些悲傷,先是李詠,後是金庸,屬於一代人記憶的人一個接著一個逝去,一個時代是要結束了麼?



金庸、古龍、梁羽生去後,可能就真的再無武俠了吧。

翻看了很多網友的留言,這個網友說的這段話讓我想哭:

古龍去世時,喬奇為他寫: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金庸去世,是否還有人有資格且能為他寫這樣一幅輓聯。 然後又想,他這輩子不早已為自己寫好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哪裡還有能壓過這十四個字的。

是啊,再好的輓聯也壓不過這十四個字,因為這代表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青春和記憶,代表著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心中的嚮往的武俠。


保險助手服務


說實話剛剛聽聞噩耗還有點不相信,畢竟沒過一段時間金看先生總要“仙逝”一回,萬萬沒成想,突然之間他就走了。

說實話金老先生帶走的不僅僅是94歲的人生,還有許多人的青春回憶,而這裡面也包括我,說實話已經記不清第一次接觸金老先生的武俠作品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但是那些影視作品留給我的回憶卻讓我記憶猶新。


李若彤的小龍女、陳小春的韋小寶、高圓圓的周芷若……那麼多鮮活的人物彷彿就重現在昨天,而這一切,都隨著老先生的逝去離我遠去了。
唉……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祝大俠一路走好,來世再給我們寫更多的江湖故事!


軍事小科普


關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就在剛才,金庸逝世的消息充斥著各種消息的頭版頭條,一些人可能還在感慨李詠的離去,這裡一代“武俠大師”金庸老爺子又走了。

人們最大的願望或許就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親人離世,但這也是我們人類最無能為力的事情,生死輪迴是正常的,新陳代謝才是這個社會和世界發展的保障。

金庸的大名,我們是從小就有耳聞的了,可以說,我們從小看的大部分武俠電視劇都是出自他手,這讓我們的童年又多了一份回憶,特別是讓男生充滿了一種武俠的豪氣。

九十多歲的金庸離去,對於他來說,應該是沒有遺憾的,他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無數的榮譽和光環會使他得離去是體體面面的,他的小說依然是經典,自然是電視劇翻拍的永恆題材。

金庸的去世肯定是文化界的一大損失,就像當年魯迅逝世一樣,少了一位文學巨匠,但是,金庸是早已經封筆了,從這一點來看,他對文學界的影響就在於沒有了他這個標誌性人物的存在了,失去了一位精神食糧的生產者。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讀文史!


鐵匠讀文史


真正的大師,讓人欽佩,文化界的泰山北斗,無人出其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