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访谈」唐威:什么时候需要用CT筛查病症?影像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医生访谈」唐威:什么时候需要用CT筛查病症?影像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医生访谈」唐威:什么时候需要用CT筛查病症?影像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1.为什么CT是非常普及的、最简单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主持人:影像学检查还有一种特别常见的就是CT,也请您给我们讲一讲,CT适合哪些部位,它的作用是什么?

嘉宾:首先就是像你说的,CT是一个非常普及的、最简单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什么说它普及呢?因为现在对于医疗方面来说,价格也是调整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程度。

第二,CT是一个断层扫描相当于把人体横断位切成不同的层面,从上到下,横断位的切这样切有什么好处呢?比如胸片上一个正位的片子,对于长在心脏后面的病变,我们是看不到的,因为它有重叠,就等于是你站在影壁的后面,我们看不到。那这样怎么办呢?我们就从影壁的上面看,这样的话,影壁在前,你这个人在后,就是一个横断位的检查。

另外我们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我们听到CT的排数越来越多

比如从8排到16排,到128排,排数越大,它针对的人群就不一样,扫描的快,这个用于心脏方面,心脏跳动的快,扫描的越快,越能够抓住心脏静止的那个瞬间。对于肿瘤甚至一些普通的疾病诊断来说,我们知道16排、64排、128排,这些就够了,没有必要再高。有的人找我问,我们医院到底是多少,我跟他们说64或128,有人就很轻蔑的说,我们哪哪还是256排的呢!这个请大家放心,对于诊断来说,64排基本上是目前中国用的最多的CT扫描仪

CT最常用于什么诊断呢?就是胸部的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对于对比越强烈的东西,影像学观察的检出率越高。对于胸部来说,主要是,肺是一个含气的器官,在CT上相对于表现为黑色

。如果长了东西,甚至一些病变,那么它马上就从黑色变成了灰色、白色。可能对于大家来说分辨很难,因为里面还有血管、气管这些,分辨不出来,对我们来说,首先我们对正常的解剖结构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在我们脑海里,首先要把这些正常解剖结构去掉,如果还有东西,那么就是长东西了。除了肺,其他的比如还有肝脏,腹部的一些脏器,肝胆胰脾肾,它也是一个检出、诊断,最常用的方法

为什么常用或者是普及呢?比如磁共振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第一,磁共振相对于CT来说相对贵一点第二,磁共振它对病人的要求非常高,比如体弱的,身上做过骨头手术、置换术的、戴心脏起搏器的,这些有金属东西的,做不了磁共振的检查

。再一个就是检查时间长,比如单器官的磁共振,最少也得20分钟以上,CT就比较快速了,平均最快扫描一个全肺的CT,只用2秒多钟。比如急诊,有的急诊比如车祸的患者,脑袋受到损伤,处于一个躁动的状态,配合不了磁共振的检查,那么最简单的就是做一个CT,看看出血的地方在哪,范围有多大。

再比如身体比较弱的,肿瘤的患者做一个CT,因为有图像,可以前后对比肿瘤的发展治疗前后的进展或者好转

刚才说的,CT对肺部的疾病、肿瘤来说首选,所以,除了甲状腺癌筛查要注意什么人应该筛,或者筛完了以后应该干什么之外,对于肺癌筛查来说,CT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肺癌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再一个,就是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

,最主要的还是媒体的推波助澜,所以大家对肺、肺癌这两个概念非常关注,所以现在大家去体检,都要去做肺癌筛查,那么CT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我们来说,就是因为胸片和CT,都是主要关注于肺里面的东西。

2.什么时候用CT筛查病症?什么时候需要用到CT的不同剂量?

主持人:您提到了一个新的,是X光片。我们最常见的也是这个检查之一。

嘉宾:X光片第一是比较便宜,第二简单,第三是辐射量比较小,相对于CT来说辐射量小。我们关注辐射之外,还要关注做检查之后,获益有多少

刚才说了胸片,一个正位一个侧位,它只是一个相对来说非常简单、最基础的三维成像,只有前后和左右,好多小的病变,越小的结节或者越小的癌,越是早期癌。咱们筛查的目的,就是为了筛出这些早期癌,如果漏掉了,等于筛查目的没有达到,所以在我们大数据里发现,肺部病变小于2个厘米就相当于是一期的病人,

如果是小于2个厘米的肺部结节,在胸片上有80%是看不到的,所以10个里面有8个看不见,当你能看到那2个的时候,五分之四的人已经漏掉了。所以胸片在美国从2013年之后就不再推荐用于肺癌筛查了。比如要想去做肺癌筛查,那么就直接选胸部CT

因为咱们医学也讲人文,不光是要做出诊断,还要顾及到受检者。这个CT的剂量给他以后,就相当于刚才说的PETCT一样,那么大的剂量适合不适合他来做,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低剂量CT

主持人:您刚才通过肺部的疾病,来比较了X光片、磁共振和CT,我们现在推荐大家进行肺部疾病早筛的检查就是低剂量CT,低加量就是不加强CT吗?就是普通CT吗?

嘉宾:这两个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剂量是一个概念,增强又是一个概念,比如我们有症状了,咳嗽甚至咳血,那我们到医院去,做的叫常规CT,

常规CT就是诊断用的。

什么时候用低剂量CT?就是健康人群,需要做早期肺癌筛查,那用不着常规CT,因为它的剂量非常高,只能选低剂量CT,低剂量CT的重要作用就是筛检出有什么问题,至于这个问题是什么,还要交给常规CT去解决,常规CT里就包括增强CT和普通CT。低剂量用的最广的就是肺癌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

比如说还没到50岁,首先从年龄上不是肺癌高危人群,如果要去肺癌筛查,其实是不推荐低剂量CT的,因为没必要。在美国的这些数据里,50岁以下,不是吸烟比较多的,肺癌的发生率很低,所以多方考虑,就定下来肺癌的高危人群是有一个标准的,55到74岁。再一个,就是对于吸烟量来说有一个明确的指标,这个咱们今天就不说了。

在中国

,我们发现其实不单是美国界定的高危人群,还有一些比如年轻女性、45岁以上的女性,得肺癌的人也比美国高,至于什么原因还在研究当中。所以在中国,对肺癌高危人群的界定,慢慢的把年龄就拉下来了,降到多少还没有定论,但是我们为了不漏,目前在45岁,尤其是女性,尤其是有长期二手烟接触的一些女性,那么她适合做肺癌筛查。肺癌筛查就用低剂量螺旋CT

低剂量螺旋CT目前吃线的量,在咱们医院相当于十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常规剂量CT,但是我们有一个标准,就是你不能一味地低。

低剂量这个定义就是,在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低,所以完全可以放心地用这个低剂量,你不用考虑它看不清,因为这个都是在大数据或者几十万的人群里面已经做过了,完全没问题。第一对于检出,第二对于大部分疾病的诊断都是没问题的。

当然,有一小部分,即便是常规CT也诊断不了,这些低剂量CT会发现,发现之后怎么办?这就要听专业的体检医生,或者是专业的筛查医生去告诉你,是观察三个月以后再来复查一次,还是直接做常规CT,还是直接做增强CT,这都不同的建议。所以我们不要自己去解读,因为只能看到一个结果,至于这一次的检查有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就需要接着往下去检查。

增强CT属于诊断CT,诊断CT和非增强的普通CT有什么区别呢?增强CT如果大家做过就知道了。

主持人:增强是增的什么?

嘉宾:就是从血管里打进去造影剂为了让全身的血管亮起来,比如血管在横断位上的断面,大部分是圆形的,长肿瘤、长淋巴结,也相对是圆形的,圆形跟圆形有的时候在一起,分不出来,所以要是

做了增强CT,亮起来的是血管。有的时候做一个普通CT,我们看到肺里有一团东西,有的医院就说它是肿瘤,其实做增强CT一看,是一个血管的变异,迂曲的血管,就等于一团绳子在那,没有肺的结节。如果在这一团东西之外,血管亮起来了,还有东西没亮起来,那就怀疑是不是有问题了,所以增强就起这么一个作用——对比强烈

又回到咱们一张纸一个墨汁的比喻了,等它亮起来了就不用考虑了,因为它是血管,没一起亮起来的,那么它就有问题。

3.CT的排数代表什么?

主持人:排数不一样,快慢就不一样,排数越大越薄,排数越小越厚,现在CT的薄层能够到达什么的水平?

嘉宾: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射线,CT都是射线,射线出去经过人体,到对面去接收这个信息,就这么一个原理。排数越多,比如一排有一个,那么打出去以后就是一个一个的点,这个时候再采集就很慢。如果对面一下能接收128个就快了,节省了时间,所以排数和层厚是两个概念。

64层,也可以给它拆成很薄,现在最薄的可以达到0.6个毫米一层,而且层和层之间,比如做肺结节诊断,我们要求有80%的重叠,因为比如说0.6毫米一层,这个结节0.3毫米,有可能落在这两层中间,咱们就看不见。如果有80%的重叠,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检出更小的结节,所以它的排数不一样。

主持人:CT是把人切成横断面,是竖着切,还是横着切?

嘉宾:横着切,你看到CT的图都是圆形的,就相当于人体的横断位,但是有了横断位的数据以后,我们还可以给你三维重建成各种方式的,各种角度的。

所以你拿到的,不光是这种横断位的圆形,还有比如竖着的,就是从前到后的,那就有可能是冠状位,左到右的就是矢状位,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个图不是给病人看的

4.做影像检查前的误区

主持人:在做影像检查的时候,有的是先预约再缴费再做,有的是先做再缴费,有一些不同的。如果是先做再缴费,根据身体的部位,或者剂量、药量不同,最后决定我的检查?

嘉宾:如果要是先预约再缴费,或者先预约再做,就涉及到检查前准备的问题。

比如在做造影检查的时候,首先要禁食禁水,像消化道检查,从食管到胃,到十二指肠,甚至再下面结肠、直肠,消化道的系统,是一个空腔的管状系统,如果要是有食物残留,尤其在胃里,等我们检查的时候,钡剂造影就有可能和这些食物混在一起,变成一团,到时候就观察不到了。

尤其早期胃癌,它只是一条胃黏膜的改变,如果我们不去仔细地找,比如这个人真有胃癌家族史,或者真的是胃溃疡,那它是不是恶变了,还是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良性溃疡,我们就要观察黏膜的改变。并不是它还没长到肿瘤那么大,都是从黏膜改变开始的,观察的越精细,检出早期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当这些混杂的因素都在一起的时候,那它把你所有的东西都给掩盖了,所以这样的话就容易造成漏诊。

还有比如做钡灌肠,结直肠的造影检查,还要服泻药。服泻药的作用就是把结肠和直肠里面的粪便尽可能地排出去,没有粪便了再打进去造影剂。如果造影剂在局部还形成充盈缺损,就是有这种聚集,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有肿瘤。如果要有粪便或粪便的残渣,有可能就和它混在一起,这时候就容易造成误诊,不是漏诊的问题。一看好多东西,有可能是他肠道准备不充分,所以当你预约的时候,预约的地方都会根据不同的检查,给一个非常详细的说明。

主持人:什么时候喝药,喝多少瓶水,一定要遵医嘱去做这件事。

嘉宾:对,大家不要着急,因为肿瘤病人今天预约了,就想今天做,但这种需要肠道准备,当天做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往往对自己造成不好,这是造影。

主持人:在做影像学检查之前,先预约,预约两天或三天之后,前面要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以便能够达到最好的一个检查效果。那还有一个部位,就是像盆腔妇科的憋尿,这种检查也请唐医生给我们介绍一下。

嘉宾:这个没有什么定论,作为检查医生来讲,我们也能够理解这个病人的难处,因为在咱们的思想里,尿憋得越多检查效果越好,但是这是一个误区

憋尿的量,要有一个把握度,既能够将盆腔里的很多肠管推开,又能够通过液体的对比,和旁边带空气的肠子、卵巢、子宫,从密度上、回声上、信号上区分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检查前的准备。所以没必要憋得那么多,像B超对于盆腔的检查来说,因为位置比较深,所以有的时候探头不光是跟甲状腺、乳腺一样,放在那就能看得见,还要压你的肚子和小腹,如果你要憋得太多了也是很难受的。所以一旦做检查之前有了尿感,想上厕所,一般再坚持个10到15分钟就差不多了

对于我们来说,膀胱撑得越大,对一些小的病变反而造成了漏诊,因为它把所有的东西都挡住了,观察的更不好,不是说一味的大就检查的越好,这是一个误区。

主持人:还有一种检查,是不是属于影像学的范围,就是镜子,各种喉镜、腔镜、结直肠镜,它们的原理是跟影像学的不一样,对吗?

嘉宾:我个人感觉原理应该一样,因为都是影像学,但是检查的方法跟成像技术、原理不同,所以和我们这个专业是分开的。但是它的一个好处它看到的东西,比如说气管镜、胃镜,它看到的东西能够马上取活检,真正地把这个东西钳取出来一块,然后做细胞学,做病理,这个是它最大的好处

主持人:优势,对,影像学看到了,但是拿不到。

嘉宾:对,比如现在影像学就有CT仿真内镜。就是说用CT三维重现的办法,把整个的气道、整个的消化道重建出来,就和我们在镜子下面看的一样的,因为它是三维重建的,各个角度,各个方向,各个深度,在电脑上就和过山车一样,就来回来去地这么倒。

但是这种比如说看见东西了,我们没法拿到病理,就像咱们刚才说的,结直肠和粪便是分不出来的,在胃里它有可能和食物残渣分不出来。所以这两个的检查,视觉上基本上相同的。区别在于,如果发现了溃疡,那么它镜子可以直接将其摘掉,我们就不行,只能提示。

5.影像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主持人:请唐医生给我们总结一下,在影像检查的时候,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注意事项,比如说紧急手术,术前准备这类的。

嘉宾:每个检查因为它的成像原理不同,所以对于病人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说做磁共振,因为检查室里是磁体,所以任何带金属的东西带进去都会产生影响,戴眼镜或金属的东西,接近磁体的时候,都会觉得眼镜要被吸进去,就更别说因为有的人,身体比较弱,推个轮椅或检查床进去,那肯定要被吸进去,而且是紧紧地贴到磁铁上,所以这个是绝对禁止的。

对于人本身来讲有什么损害?比如说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内固定的移位。甚至于现在比较潮流的纹身,因为它是重金属来做的,所以要是进到磁场里,

会和金属颗粒产生影响,就可能造成局部的灼伤,所以具体能不能进得去,那么一定要咨询当时的医生。

主持人:当时的大夫,说明自己的身体情况。

嘉宾:对,而且磁共振除了脑袋和鼻咽部、头部这些检查以外,(其他的除了肺,因为肺是不做常规的检查的,因为一些成像原理),对于肝胆胰脾这些辅助的检查,是对CT的补充。因为CT太普遍了,又很简单很快,所以一般基本上发现问题就先做一个CT。如果CT鉴别不出来,再用磁共振成像,各个序列,不同的方法去给它鉴别,对它是一个补充。由于造影剂的进步,它对一些特异的病变,特异的器官,也有它特异的显示方法,它也在从补充变成了并驾齐驱,这是磁共振。

对于宫颈、后子宫内膜这些,都是它的优势,除了检出以外,它还能检出非常小的、早期的,甚至于黏膜刚刚开始改变的病变。再一个是分期,我们知道子宫宫体或者宫颈,不光是手术,还有放化疗,放疗为主,指导下面的治疗方法。

CT对于肺来讲,主要一个就是屏气、憋住气,因为常规都是从上走到下,如果要是憋不好气的话,上面看着没问题,那么越到下面,他的呼吸伪影越大,有的时候随着呼吸伪影大,血管模糊,和病变是分不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大概也就是心里数个五六个数,一般就差不多了。

对于肝和胆,这些腹部的病变来说呢,屏气更重要,因为它要保证你每一层,基本上在一个扫描层面上,所以才能够对大小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然后对性质的一个鉴别,对于盆腔来说CT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但是如果有一些钢板,或者内固定的金属它对病人没关系,但是对于诊断来说,伪影多,就可能造成局部伪影掩盖

「医生访谈」唐威:什么时候需要用CT筛查病症?影像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影像诊断科 主治医生

发表媒体:大咖聊健康

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纹上,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关注后,免费订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