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爲國爲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對於金庸的仙逝,小編此時此刻,不想說什麼,因為無論用什麼樣的文字形容,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所有的悼念,所有的惋惜,所有的悲痛,到最後,我們也只能輕輕的說一聲:

一路走好!!!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而金庸先生,能夠笑傲江湖,絕非偶然,小編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用文字,向大家概括的介紹一下,金庸先生的傳奇一生。只是,乍一聽聞這個消息,心中難免有些不適,下筆之處,有什麼不對,懇請大家諒解。在此次,謝過!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金庸先生,原名叫做查良鏞,這個大家都知道。於1924年在浙江省海寧市出生。即使是個大文豪,金庸先生在出生之前,也沒有所謂的天現異象。只是一戶普通人家,降生了一個普通的男嬰,當然,所有的降生都是讓人喜悅的,金庸也不例外。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在24歲之前,金庸先生一直是在海寧這個不大不小的地方長大。當然,熟悉金庸的都知道,金庸算是書香門第,所以自由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只是,金庸年輕的時候,有點不受管束,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叛逆,所以經常被學校驅逐出校。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一直到24歲,也就是1948年,金庸才開始移居香港,那個時候的金庸,其實才名已經被很多人知道了。但是在香港,金庸的名聲,還沒有那麼響。被稱之為“香港”四大才子,也是之後的事情了,香港四大才子的另外三位分別是黃霑、倪匡和蔡瀾。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至於金庸的筆名由來,這個好像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就是把本名中的“鏞”字拆開。自此之後,“金庸”這個名字開始出現,很快便被人熟知。其實,大家看金庸的小說,也是可以看得到,一旦書中有人物需要使用假名字,就會把自己的名字拆開來用。比如楊鐵心就曾化名穆易行走江湖。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大家都知道,現在金庸的著作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共十四本武俠小說。其實,除了武俠小說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著作。比如《絕代佳人》和《蘭花花》等電影劇本,都是出自金庸先生之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1959年,金庸先生離開《大公報》和《新晚報》,在香港創辦了《明報》。這個報紙大家都是知道的。關於這份報紙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報紙在一開始的時候,銷量並不是太好,金庸就開始在上面寫武俠小說連載,沒想到後來報紙賣到脫銷。最開始連載的那本小說,叫做《書劍恩仇錄》。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1976年10月,金庸的長子因情自縊身亡。這對於金庸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不是誰都可以承受的住的。金庸也在在採訪中說,一直到三四年之後,這件事對他造成的痛苦,才慢慢開始減輕。而在這三四年之間,金庸沒有一刻不是沉浸在這種巨大的傷痛中。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2005年,劍橋大學把榮譽文學博士的證書,遞到了金庸的手中。其實,金庸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很想做一個學者的,這一點金庸在後來也說過。他說,想做學者,想要取得一點成績,想要研究歷史,寫一本書出來的話,肯定會很有成就感。大家在看金庸的小說的時候,可以發現大部分的故事,都和歷史貼合的非常緊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之後,金庸先生一直在做學術研究。

金庸先生,還有一大愛好,就是到處旅遊。從60年代開始,一直到80年代90年代,金庸差不多去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地方,用金庸自己的話來說,沒去過的地方,所剩無幾。金庸也說過,最大的願望,就是走遍中國每一個省。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1000字,只是想告訴你金庸的傳奇一生

時至如今,我們不知道金庸先生的願望是否達成,我們希望金庸先生已經完成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不管怎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八個大字,將永遠成為數代人的座右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