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別了,金庸先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018年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歲。“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武俠迷們回味著他的作品,緬懷巨星隕落。“世間永別金庸,無人再笑傲江湖”。15部經典銘刻著他的青春,也安放著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2003年11月17日,《廣州青年報·新綠校園》的編輯陸敏君率小記者與金庸先生有過一次面對面零距離採訪交流。此次採訪源於金庸先生小說新修版的新聞發佈會暨羊城讀者見面會。當時,本報小記者連拋精彩“數問”,大俠巧妙見招拆招,掀起了現場陣陣高潮。

原本報記者陸敏君回憶:大圖中的報道便是當年兩位小記者採訪金庸先生的畫面,那位帶著眼鏡的小姑娘(圖中右二)是李子瑩,另外一位男生是袁建彰(圖中右一)。他們作為一眾學生記者的代表,在當年的採訪中展示了自己的風采,也與金庸先生結下良緣。與金庸先生會面才短短90分鐘,留下的記憶卻化為春風沐雨深刻影響著他們的人生。當年的兩位小記者畢業後進入媒體行業,開始真正的記者生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再後來,他們幾經歷練,開闢了新的職業生涯,成為獨當一面的行業精英,也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

15年過去了,金庸先生“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勉勵,他們從未忘卻!本期特約他們寫出與金庸先生之間的故事。

本報記者 吳敏婷 見習記者 羅亞莉

大俠雖逝,江湖猶在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李子瑩簡介:

廣州青年報學生記者(2003年至2006年)

前星島日報(紐約)記者

現從事長期護理商業合作伙伴管理

金庸先生,不僅是一位學者,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政客。他以過人的學識和極其睿智的頭腦,不僅編撰出蕩氣迴腸的虛擬武俠世界,也在現實中建立起叱吒一時的報業與商業王國。儘管金庸大俠乘鶴西去,但由他開闢的江湖卻將永久地存在。15年過去,曾借《廣州青年報•新綠校園》與金庸先生對話的我,對大俠筆下的江湖和俠客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大俠雖逝,江湖猶在,闖蕩江湖是每個人一生的使命。

2003年,當時只有16歲的我是《廣州青年報•新綠校園》的一名學生記者。還記得我接到可以近距離採訪金庸先生的通知時,緊張得幾乎睡不著覺,一直在想要問什麼問題,要怎樣才可以爭取到發問的機會。到達會場時,自己明明激動得臉頰發燙、雙手發抖,卻還極力裝出一副淡定冷靜的樣子。當被主持人點中發問時,我立馬站起來,努力地把已經在頭腦中重複了無數遍的問題,用最平穩的語調問出來。

那一刻,感覺時間與空氣都凝結了,至今它仍舊是我回憶中閃閃發亮的瞬間。在我16歲的記憶中,金庸先生是個慈祥的智者,對現場讀者和學生記者往往有問必答。彼時談論的江湖是個蕩氣迴腸的虛擬世界,而眼前的先生則充滿大俠風範。

第二次近距離接觸金庸先生,是在三年後的汕頭大學禮堂。那時,剛剛考入新聞學院的我早早地和同學們商量好怎麼搶佔座位,一衝入會場就努力地在黑壓壓的人群中往前擠,只為能夠找到一個靠近金庸先生的位置。記得金庸先生在交流會上毫不保留地分享了報紙印刷前趕稿的匆忙,也明確地表達了辦報並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的新聞人精神。

在19歲的我眼中,金庸先生是個頗接地氣的作家與報人。他絲毫不掩飾創作的天馬行空,也毫不保留地分享成功背後的艱辛汗水。此時談論的江湖,是個近在咫尺的真實世界,而眼前的先生則是透露著睿智與精明的報業泰斗。

2011年,國際新聞專業畢業的第二年,我終於走進了真真切切且槍林彈雨的新聞世界,也開始切身地感受到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領悟到江湖俠客的熱血、衝勁和身不由己。在那個爭分奪秒的報業世界裡,信息與來源是記者的生命線,而手中的筆墨不僅是撰寫新聞的工具,也可投槍匕首造就社會的激流暗湧。

在之後的四年裡,我每天遊走在紐約的華人社區、政府機構與商業機構之間,從清晨到夜深,認識了數以千計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與事,執迷不悟地愛著這個充滿複雜情感並且刺激靈魂的行業。

摸過真槍,見過死屍,闖過醫院,爬過案發現場,目擊了兇殺案,也見識了政治的威力……每日穿梭在不同的人生與舞臺之間,始終盡力保持著一個新聞人應有的客觀與批判。如同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俠客,一路未知,一路冒險,一路前行。

後來漸漸地發現,原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每一個人其實都是金庸筆下行走的俠客。也許有人會一直藏在古墓,有人喜歡停留在桃花島,有人則一生雲遊四海……然而,江湖裡千人千面,每一個人都是江湖的細微組成,一直在變,卻從未離開。

仍記得在辭職信上,我由衷地感激採訪主任給予機會,令我成為了一個有故事的人。踏入而立之年,我重回校園,決定轉戰全新的江湖舞臺。如同金庸先生,一生在學術、寫作、商業和政界中轉戰穿梭,從未停下闖蕩學術的腳步。這份俠客精神,足以激勵後人繼續無懼未知而奮力前行。

(李子瑩)

俠義之道,家國胸懷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袁建彰簡介:

廣州青年報學生記者(2001年至2006年)

2010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

前《南方都市報》高級記者

前優步中國市場經理

現摩拜單車全國市場總監

小時候的我很外向調皮,大人指東我一定跑西,愛看書但不愛看自認為無聊的書,因此作為當年長期霸佔“老師家長指定野書榜單”第一位的金庸小說,自然也沒有少讀。金庸先生筆下的一個個武俠人物、一段段恩怨情仇,無需刻意背誦,卻已滾瓜爛熟。

時值讀高一,有一天《廣州青年報•新綠校園》的編輯陸敏君給我打來電話,說明天有一個採訪金庸的活動,問我是否有空參加。什麼?金庸?寫武俠小說那位金庸嗎?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當時我在這家廣東省內最優秀的青少年報社,擔任學生記者已有兩三個年頭,參加過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採訪,也見過很多名人明星,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個深秋的下午,我掛了電話後已經激動得手心出了汗。

第二天,是金庸小說新修版的新聞發佈會,在流程之後,金庸先生開始現場接受記者群訪,形式是各家媒體提前把單位名稱交給主持人,主持人隨機抽出媒體進行提問。被抽中的媒體一個接一個地提問,金庸先生回答。隨著發佈會的進行,我也愈發焦慮,一是一直沒被抽中提問,二是提前準備好的問題大多已被專業的記者老師們問完。

正在恍惚間,突然聽到主持人點到了廣州青年報的名字,“是我嗎?”我看了一眼身旁的陸敏君,她不住的點頭,鼓勵我:“快快快,問吧。”我站了起來,看到金庸先生也看著我,我藉著自報家門的幾秒鐘,迅速敲醒了已經花痴掉的自己。“查先生,我覺得您在刻畫歐陽鋒這個人物時,是留有餘地的,在您的心目中,覺得歐陽鋒是一個反派角色嗎?”是的,我問了一個跟新版修訂完全無關的問題,也是一個壓艙底的問題,我想著老師們都把圍繞時效性的問題問完了,那我就問一個帶著私貨的花絮問題吧。

金庸先生似乎沒想到有人會問書迷角度的問題,他停頓了一下才開始回答。他認為,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好人,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壞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歐陽鋒是個壞人,但在靈魂深處,“西毒”也有其善良的一面。金庸先生說,他希望自己書中的人物能讓人看完,在自己內心思考這些問題——俠義之道、家國胸懷,這比單純定義人物好壞更重要。

15年前的細節,有很多我都遺忘了,唯俠義與胸懷成為了我學習與工作的座右銘,無論是在媒體工作時恪守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還是在企業工作時堅持為大家的生活多添一分方便,金庸先生當年給我的答案,更像是一份對我的勉勵,至今不能忘更不敢忘。

(袁建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