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醫院販賣胎盤案,一個胎盤數百元,警方無法立案?

2010年9月13日,安徽亳州一處中藥材市場。由人體胎盤製作成的紫河車,在這裡比較常見。

本該由產婦處置的胎盤,在產婦不知情的情況下,從醫院進了販賣者的編織袋。

河南醫院販賣胎盤案,一個胎盤數百元,警方無法立案?

河南通許縣查獲一起販賣人體胎盤案後,相關部門調查發現,醫院對於胎盤處置無任何登記管理。

衛生部規定人體胎盤禁止買賣,不過對倒賣者的處罰尚無法可依。由胎盤加工而成的紫河車,則是一種中藥材。在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其價格逐年高漲。而無論從醫院管理環節還是紫河車製作過程,都難保其不傳播病毒。

專家指出,針對既是人體組織又是藥材的胎盤的處理,包括與正規藥企間如何銜接,在法律上還是真空地帶。

2010年8月23日,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特巡警大隊長趙鼎接到報警。

報警者稱,一輛麵包車上攜有違禁物品,正從縣人民醫院往縣中醫院方向行駛。

趙鼎他們控制麵包車後,發現了兩個大的黃色編織袋,內裝人體胎盤。

警方抓到兩人,名叫劉可川、劉子臣,河南鹿邑人。當天下午,兩人被移交給通許縣衛生監督所。

通許縣衛生監督所醫療科長徐泉嶽回憶,兩大袋共有191個胎盤,“清點的時候,那氣味燻得我氣都喘不過來”。

他從縣疾控中心借了個大冰櫃,把這兩個編織袋塞了進去。

據劉可川交代,這些胎盤分別採購自河南鹿邑縣、淮陽縣、扶溝縣以及通許縣的醫院婦產科、鄉鎮衛生院。其中在淮陽的醫院收購了約100個胎盤,每個30元;在通許縣人民醫院收購了五六個。

他們原打算把胎盤販賣到安徽亳州去。

產婦被“剝奪”處置權

一名產婦曾索要胎盤,但護士告訴她“都不給,都放在醫院裡”

根據劉可川他們的交代,8月24日通許縣衛生監督所對縣人民醫院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讓監督所人員驚訝。9月7日,通許縣衛生監督所所長楊運濤介紹,根據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登記本的記載,2010年8月10日至8月23日凌晨,產婦共201人。但他們發現,大部分病歷中沒有胎盤處置告知書。

胎盤的處理過程完全無登記,因此無法查知去向。

而衛生部2005年3月《關於產婦分娩後胎盤處理問題的批覆》明確要求,胎盤歸產婦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

河南醫院販賣胎盤案,一個胎盤數百元,警方無法立案?

按規定,醫院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產婦擁有對胎盤的處置權。並將《胎盤處理告知、處置單》歸入檔案備查。

8月25日,通許縣人民醫院提交了一份400餘字的自查報告,稱“婦產科病區存在病歷書寫欠規範、產婦胎盤處置告知有口頭無書面形式、胎盤處置無制度而且混亂等現象。存在有胎盤被人倒賣的隱患和缺陷。”

記者調查發現,通許縣人民醫院曾被媒體曝光,他們對索要胎盤的產婦收取費用,一些產婦嫌麻煩索性不帶走胎盤。

9月11日,約一百公里外,河南周口市淮陽縣婦幼保健院,護士抱來一本空白《胎盤處理告知、處置單》,稱醫院會在產婦入院時就與其籤協議。

記者隨後拿著一張空白單子,在“母嬰同室”病房隨機找了幾名產婦詢問。她們都稱,她們和家人從未見過這張單子,也沒有醫生、護士提醒過她們的胎盤處置問題。

一名產婦說,自己曾索要胎盤,“但護士說沒有給胎盤的慣例。她說,都不給,都放在醫院裡。”

淮陽縣人民醫院新區婦產科病房,一名產婦家屬稱,他們誰也沒見過胎盤,生完孩子後產婦被推出產房,胎盤就被留在了裡面。

記者在該醫院隨機詢問了20餘名產婦,她們中索要過胎盤的只有4人,無一人收到過胎盤處理、處置單。

是否作廢物處理無據可查

在通許縣人民醫院,因無登記過程,沒人知道胎盤是否真正作為醫療廢物被處理

“這是醫院的一種小偷行為。”通許縣衛生監督所醫療科科長徐泉嶽認為,因醫院管理混亂,導致監管部門無法監控哪些胎盤產婦領取了,哪些由醫院處置了。

按衛生部文件要求,產婦放棄或捐獻胎盤的,可以由接產醫療機構進行處置。據通許縣、淮陽縣的一些醫院產科護士介紹,按程序,產婦遺留的胎盤,應全部作為病理性廢物處理。

這些胎盤由產科護士長負責保管,存放在專門的收集桶中,再放入黃色包裝袋中,進行專門處理。

河南醫院販賣胎盤案,一個胎盤數百元,警方無法立案?

依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衛生部關於產婦分娩後胎盤處理問題的批覆》中明確指出,孕產婦患有傳染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病毒陽性者,胎盤可能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醫生告知產婦後,按醫療廢棄物處理方式處置。

而記者調查發現,因醫院缺乏相關登記,無法知道哪些胎盤有傳染疾病可能,也無法知曉胎盤是否進行了消毒銷燬。

據通許縣人民醫院醫療廢物回收工王宏偉講,他從未查看過該院婦產科的醫療廢物,婦產科也沒有專門用於盛放胎盤的醫療廢物包。

該院的胎盤並不經過醫療廢物處理環節登記。該院婦產科助產士祁玲承認,婦產科沒有相關醫療廢物交接單。

“這意味著誰也不知道醫療廢物裡有沒有胎盤,有多少胎盤。”通許縣衛生監督所徐泉嶽說。

9月9日,作為通許縣醫療廢物唯一指定處理單位,開封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蘇先生介紹,他們與醫院交接醫療廢物的轉移處置單上,只有重量、數量,不會註明醫療垃圾的具體名稱、種類、數量,“肯定也不知道來了多少人體胎盤”。

市價不斷上漲

一藥監官員認為,不斷上漲的市價刺激著醫院,“更樂意幹倒賣胎盤的買賣”

9月11日晚,淮陽縣婦幼保健院一名產婦的家屬向記者透露,一名已出院的產婦與其閒聊時提到,她交了50元才拿到自己的胎盤,“開始開價20元,護士還不賣。”

記者獲得了該產婦孩子的姓名,不過淮陽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拒絕接受採訪。

曾有媒體報道,通許縣人民醫院一位醫生匿名透露,該院婦產科的人體胎盤通常被中間販子轉手高價賣給了一些賓館酒店、藥材市場,這樣的做法已有十多年。

記者網上搜索,有人通過販子買胎盤,每個大約兩三百元。

人體胎盤製作成中藥後,名稱為紫河車。在劉可川他們原本打算的販賣地安徽亳州,紫河車經銷商為強調其貨源可靠,會向假扮購買者的記者透露,他們的“貨”均購自各大醫院。

他們介紹,醫院不會向陌生人出售人體胎盤,一般賣給長期合作的商業夥伴或熟人。

9月13日,在亳州規模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幾家主營紫河車的藥鋪中,成千上萬的紫河車,按顏色、大小、品質,被分別裝在數十個大麻袋或大紙箱內供挑選。

資料顯示,亳州目前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藥商們介紹,這些紫河車來自各地,以河南、福建、廣東、山西、陝西等地居多。

幾名受訪藥商告訴記者,他們的“貨”由中間販子購買自醫院,其中兩名藥商告訴記者,販子每月到各地收購一次。

調查發現,紫河車價格約在500元至700元每公斤,一般每公斤紫河車約10個胎盤。根據搜索到的交易行情,三年前紫河車約180元每公斤。

由接產醫療機構處置

作為醫療垃圾銷燬

(調查中的部分醫院涉嫌倒賣給販子,約30元每個)

轉讓給藥企

(尚無相關法律法規)

製作成中藥紫河車

河南醫院販賣胎盤案,一個胎盤數百元,警方無法立案?

(倒賣給販子的胎盤,在運輸販賣過程衛生條件無保障;人體胎盤經過製作加工,沖洗去淨血液,將胎盤置沸水蒸煮,瀝淨水後高溫乾燥而得紫河車,此過程中有製作者為了重量等,省略一些環節或摻加東西;流到市場上的紫河車批發價在六七百元每公斤)

產婦自己帶走

人體胎盤流向調查

人體胎盤

胎盤是由胚胎的胚膜和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母子間交換物質的過渡性器官。衛生部規定,人體胎盤屬於產婦所有,人體胎盤禁止買賣。產婦擁有處置權(記者調查發現,此環節很多產婦不知情)。用人體胎盤製作的紫河車是一種中藥,據稱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之功”。

批發商們介紹,來購買紫河車的有普通市民,也有藥品企業。

藥監部門一官員證實了交易價格。他認為,不斷上漲的市價,會刺激醫院“更加樂意幹倒賣胎盤的買賣”。

這名官員認為,醫院倒賣胎盤的行為,“從道德上講,醫院在賣人肉;從法律上看,醫院在賣醫療廢物。”

“生產”加工環節均存病毒隱患

無論胎盤來源還是製作過程,都難保證加工成的紫河車中不存在傳染性病菌

“紫河車就像菜市場裡的芹菜一樣常見。”9月13日,安徽亳州市藥監部門官員估計,當地長期經營紫河車的企業約百家。

他介紹,紫河車是一種常見中藥材。中醫認為其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之功”。經營者並不需要藥品經營許可證。

一家規模較大的紫河車專銷商,和順昌藥業的王大偉說,一般從大醫院流出的胎盤,營養價值比小醫院、鄉鎮衛生院的好。因為大醫院對產前疾病檢查和對病體胎盤的處理相對規範。

不過,多數受訪的經銷商無法分清哪些貨從大醫院流出,哪些購買自鄉鎮衛生院。

9月8日,通許縣人民醫院業務院長沈永軍介紹,產婦入院分娩前必須進行各項檢查,以確定是否攜帶傳染性病毒等。而根據檢查,也可判斷胎盤健康與否。

不過沈永軍也承認,存在少部分急診產婦來不及體檢,以及農村產婦因檢測費用高而拒絕接受檢查的現象。“這種情況肯定不會讓胎盤流出去,必須以醫療廢物處理。”

而通許縣衛生監督所的徐泉嶽指出,醫院連起碼的胎盤處理登記都拿不出來,又如何保證這些胎盤不流失,“靠他們的道德底線?”

除了“貨源”有攜帶病毒隱患,對於紫河車製作過程是否實現無毒處理,記者在亳州採訪的數名藥商,都無法給予肯定答案。

據介紹,製作紫河車需要健康新鮮的人體胎盤,事實上販子運輸過程中難保胎盤不變質及感染病菌。而紫河車製作中,也未必嚴格按流程,例如有的略過清洗程序,有的高溫乾燥不夠。

數名受訪藥商表示,不排除一些頑固性病菌,如乙肝病毒殘存的可能性。

9月13日,為推銷高價紫河車,一位楊姓藥商主動透露了自家門市低價紫河車的秘密。

他指著一大袋賣價為550元每公斤的紫河車稱,這批只乾燥了表面,掰開一點,會發現裡面還有點潮,“如果你要講衛生,這種貨就不好說”。

400元每公斤的,乾燥時摻了麵粉,“不建議買,麵粉相當於細菌的培養基地。”

最便宜的是300元每公斤,個小、發黑。他稱,這些來源不明,產地、流出醫院均為胎盤中的末流。

9月14日,一名孫姓藥商說,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對藥材全部檢查,只能抽樣。但紫河車個體之間不同,“這是個需要從源頭解決的麻煩問題。”

作為中藥存法律空白

針對胎盤的處理,包括醫院是否可轉讓給藥企等,目前尚無法律法規

因國家禁止買賣人體胎盤,從醫院到製藥企業,只有無償轉讓胎盤一條途徑。不過目前國家尚無相關規定。

記者調查的幾家醫院,也未發現與藥企之間存在免費轉讓胎盤的行為,通許縣、淮陽縣的幾家受訪醫院均表示不瞭解相關情況。

9月14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法學教授卓小勤提出,對於人體胎盤這種既是人體組織,又是中藥材原料的特殊對象,目前存在政策、法律不銜接的問題:“針對人體胎盤的處理,國內沒有高層次的法律法規,這是一個真空地帶。”

據他了解,如按照正常程序加工,風乾、粉末化後,紫河車可能存在的大部分病菌會遭滅活。

9月11日,通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長張衛東提出,“紫河車”作為常見中藥材,既然被列入中藥藥典,那法律法規就應當對相關製藥企業獲取人體胎盤的渠道作明確規定,否則容易滋生灰色空間。

據卓小勤介紹,國外有人體組織器官法,而國內在起草《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時沒有把人體組織放進去,仍按照慣例當作醫療廢物處理。

通許縣人民醫院業務院長沈永軍建議,如果確實需要人體胎盤供應藥材市場,不如由國家規定,醫院可以無償向有資質企業提供健康胎盤。

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閱到,有一些製藥企業生產的紫河車膠囊、人體胎盤組織液已獲得國家藥品準字。

無法對販賣者立案

河南醫院販賣胎盤案,一個胎盤數百元,警方無法立案?

無論是警方還是衛生部門,都沒有找到相關法律處罰倒賣者,只好將其釋放

8月26日,通許縣衛生監督所以縣人民醫院違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十四條,對通許縣人民醫院處罰金3萬元。

相關值班醫生、助產護士受了內部處分,不過沒人承認倒賣過胎盤。醫院的自查報告也稱:“我院倒賣胎盤暫時因缺少過硬的客觀證據而落實不了。”

通許縣人民醫院業務院長沈永軍說:“醫院絕對沒有對婦產科下達類似‘創收’任務,但不排除婦產科有人揹著醫院參與此事。”他承認,有人託關係找醫院買胎盤,不過數量很少,自己吃。

目前通許縣警方查獲的191個人體胎盤,還冷藏在通許縣衛生監督所。

兩名涉嫌倒賣的嫌疑人,在8月23日當晚8時被允許離開。

9月3日,通許縣特巡警大隊長趙鼎說,並未對兩人立案,因為沒有相關法律依據。

他說自己還未處理過類似事情:接警時,一面派警員布控,一面給縣、市兩級公安局法制科打電話,諮詢相關法律。

他被告知,人體胎盤是醫療廢物,除非嫌疑人的行為導致了重大傳染病的流行,才能依據刑法立案。而《社會治安處罰條例》也沒相關條文。

也就是說,雖然不準買賣人體胎盤,但對於倒賣者無法處罰。趙鼎說,他們只好向衛生執法機構移交。

9月7日,通許縣衛生監督所所長楊運濤表示,衛生系統也沒有相關法規對倒賣者處罰。詢問完畢後,衛生監督所不得不釋放二人。“這幾天再打電話,根本找不到人,他倆連被警察暫扣的車都不理了。”

查獲的191個紫褐色胎盤,目前等待著被塞進開封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焚燒爐中。楊運濤說,只有這樣才是合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