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新:一张珍贵的《张家口日报》

连日来,《张家口日报》刊登了一系列纪念创刊70年回忆文章,无论是昔日的老报人、编辑记者,还是在各自不同岗位上从事稿件写作的通讯员等的文章,我均认真细致的品味和咀嚼,最大可能的去了解它的历史脉络……,读着一篇篇征文,我将一直珍藏的一份《张家口日报》小心翼翼的翻出来,看着这份浸透着家乡泥土味道的“家乡报”,想起自己与《张家口日报》的渊源。

我是一名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职员,由于喜欢写作和工作的需要,日日必读“日报”,在每天拿到张家口日报后,我会从头至尾粗读各栏目上的文章,再抽时间精读部分与我的爱好与工作相关联的文章,尤爱读以党建理论文章专栏所载理论文章,再者,就是周末版的文学作品类文章。在我发表过的为数不多的稿件中,有一篇《陋巷忆旧》的文章发表在1998年12月26日的《张家口日报》“社会与人”栏目中,由于这篇短文在我所发表的文章中自认为“质量上乘”,故而时隔数年,我依旧可以大体背下文章段落,这篇文章描写了我所经历的平房拆迁过程,对于居住了几十年平房的依依不舍的“别离”。我将这张已经泛黄的《张家口日报》视为非常珍贵的收藏品,那是因为这是一份独具特色的“周末版”,除了内有“回忆文章”、“文化类文章”之外,再有就是第四版的《长城》专栏,文学韵味甚浓。

从对一份报纸的最初的陌生到渐渐熟悉,再到对各栏目的阅读和不断研究探索,慢慢地我也开始了“写”的想法和不懈的实践,只是量很小,常常以爱好写作为荣。自与写作结缘,对于神圣的文学也有所涉猎。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曾得到报社资深编辑刘明堂等老师的指教,记得我将一首诗歌稿件投给刘明堂老师时,他很快给了我回复,具体指导哪些地方需要再进行雕琢,这首以大境门为题的诗歌,后来被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市级文艺繁荣三等奖。

在我的收藏中,有“张家口日报特约通讯员证”等。阅读和写作,与我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每天早晨走进办公室,阅读《张家口日报》像收看每天的新闻联播一样,显得精神世界十分充实。(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卫生监督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