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日報》創刊70周年:與寫作同行

《張家口日報》創刊70週年:與寫作同行 來源: 時間:2015-08-06 08:01 閱讀量:

鄭軍

從看到“我與《張家口日報》”徵文啟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20多年前我在沽源縣委宣傳部從事通訊員的一幕幕不由自主的浮現在眼前……

我是1993年調到沽源縣委宣傳部工作的,說起來有點陰差陽錯,當時聯繫的單位是縣委農工部,這多少與我大學所學的農學專業有點聯繫。但臨辦手續時卻是宣傳部,既然命運如此安排,我別無選擇,義無反顧的走上了新聞報道道路。誰知這一干,我竟深深的喜歡上這項工作,並由此逐漸成長、成熟。

由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逐漸成了縣城的“名”人。一開始寫稿子,由領導安排到某單位採訪什麼內容,有時也有自己瞭解到的新聞線索,我們或結伴或獨行前往,但有時會遇到對方委婉的拒絕或推諉搪塞應付。每當此時,我們總會厚著臉皮,死纏爛打,直到把採訪內容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全部搞清楚才收兵。那時還沒有電腦,全是手寫,一次次的修改抄寫,直到滿意後才小心翼翼的投遞到報社。有時會乘班車到報社,當面送給編輯。沒稿寫時的彷徨無望、有稿寫時的苦思冥想、投稿時的忐忑不安、見報時的喜氣洋洋,讓我深深迷戀並熱愛上這項工作,我的稿件不時見諸於報端,成了當時縣城小有名氣的人物。

由普通幹部逐漸成長為單位中層骨幹。幾年的執著堅守和滿腔熱愛、幾年的嚴格要求和不容懈怠,我的稿件見報數量和質量逐漸上升,由“火柴盒”“豆腐乾”逐漸向頭版頭條和長篇通訊發起進攻,並逐漸引起縣委領導的關注。有時,縣委領導直接給我出題目、談工作思路、講工作措施。我知道,這既是榮譽鼓舞,更是考驗壓力。每次接到任務後,我都是不遺餘力,保質保量完成。長篇通訊《眾志成城譜華章》(沽源縣“普九”紀實)、《旱個明白、幹個實在》連續報道等一系列有分量稿件陸續見報,《沽源縣退耕農戶吃上“商品糧”》還榮獲我市第二屆(2002年)對外傳播獎外宣稿件二等獎,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我也逐漸成為新聞科骨幹主力,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連續四屆被市委宣傳部評為優秀宣傳幹部。我也於1998年被提撥為新聞科長,2002年為副部長。2003年3月我被調任縣委辦副主任,搞文字材料工作。

由單純青年逐漸變得成熟穩重。寫新聞必須是雜家,不敢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基本對各行業一些名詞術語有所熟悉,有所瞭解,只有這樣寫稿時才能寫深寫透。從1993年到2003年的通訊員生涯,讓我得到全方位歷練,不但增長了各方面知識,增強了邏輯思維,而且學會了與人溝通和交往藝術,逐漸成熟穩重起來。2004年春天,我被借調到市委組織部電教科從事宣傳工作,再次與新聞寫作結緣。按照領導安排,我們深入縣鄉和企業進行採訪。短短兩個多月,發表了《黨員帶好頭,群從有奔頭-我市農村黨員幹部助農增收紀實》《一枝一葉總關情》等通訊和消息。而今,我雖已離開宣傳部十多年,歷經幾個單位,但我一直與文字工作結緣,與寫作同行。(作者單位:沽源縣財政局)

《张家口日报》创刊70周年:与写作同行

張家口市竹笛小選手全國獲殊榮

揭秘中紀委是如何處理手機舉報"四風"線索的

張勁夫同志遺體火化 習近平等送別

騎行驛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