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白忙活一场!

酝酿11个月,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泰禾“员工持股计划”的夭折,往小处说是泰禾在资本市场遭遇的一次滑铁卢,往中处说是“防控金融风险”大背景下资本遭受严监管的直接体现,往大处说则体现了包括泰禾在内的大多数房企对市场环境尤其是政策走势糟糕的预判能力。

白忙活一场

10月26日,泰禾(000732.SZ)发布了两则公告,一则宣布终止2017年员工持股计划;一则为倡议公司员工增持公司股票,若赚了则归员工个人所有,若亏了则由大股东泰禾投资给予全额补偿。这和前两天阳光城、皇庭国际等房企的套路如出一辙。

如今在监管部门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自家股票的大背景下,号召员工持股本没什么不妥,但若把两则公告放在一起解读,就有反常识性的问题了。

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通常是企业拉升股价或巩固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手段,而且效率要比鼓励员工自行购买(企业兜底担保)的操作高得多。

今年以来,和大多数房企的遭遇一样,泰禾股价也是一路走低,截止10月29日,泰禾股价较年初高点已抹去61%,跌至三年来新低,另一方面据其最新公告显示,其第一大股东泰禾投资持有的泰禾股票(占比48.97%)超过99%被质押。


泰禾,白忙活一场!


为防止可能爆发的质押危机,泰禾显然有着拉升股价的巨大动力。可这个时候为何放弃效率更高的“员工持股计划”而选择让员工自行购买呢?根据市场公开信息看,泰禾可能已经黔驴技穷,这已是没办法的办法。

“员工持股计划”始于去年底,2017年11月20日,泰禾发布2017年员工持股计划,其拟向员工筹集资金总额上限为3.8亿元(含),以全额认购由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的一般级份额。该信托计划按照不超过2:1的比例设立优先级份额和劣后级份额,信托计划合计上限为11.4亿元,投资标的为泰禾集团股票。

那个时候借助市场东风,泰禾销售额直逼千亿(全年销售额1007亿)创历史新高,公司上下斗志昂扬,大老板黄其森甚至在一个月后喊出2018年2000亿的大目标。

此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最终失败的种子也在此时埋下。

同年11月17日,国家出台资管新政规定,开放式私募产品、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私募产品、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不能进行分级。按照上述最新规定,用于员工持股、份额分级的产品,不符合新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与信托公司、银行合作,对信托计划按照优先级、劣后级分级,是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通用做法。

所以,资管新规必然会让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受到影响。现在问题来了,既然资管新规发布在前(早三天),为何泰禾还要执意公布分级的员工持股计划?是误判,还是想打插边球?具体内情不得而知。

5个月后又出了新问题。2018年4月,泰禾将该员工持股计划筹集资金总额上限调整为为5亿元,信托计划规模上限由11.4亿份调整为10亿份,信托计划设置的优先级份额与一般级份额杠杆比例由不超过2:1调整为不超过1:1。


总的来说,新计划就是总额降低、员工加钱、杠杆降低,直白地说,资方此时已经不愿多出钱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泰禾股价已经开始了大跌模式。

即使这样的妥协方案在最后时刻(10月26日截止日期)还是未付出实施,计划最终流产。

对此,泰禾的解释是员工认购积极性高,但因实际市场情况等因素最后作罢。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泰禾对市场信号和变化的反应迟钝。

这种迟钝最典型的就是大老板黄其森“放卫星”。

黄其森“放卫星”

记得有一个笑话。

三个老板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在电梯里,一个原地跑步,一个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记者问他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用头撞墙上来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带他们是那部电梯——高速增长的地产行业。

去年的一件小事,让人怀疑黄老板是其中三个人之一。

2017年12月22日,泰禾老板黄其森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几天之后泰禾集团就将进入千亿俱乐部,而2018年的销售目标则要相比今年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同时希望将负债率降低到75%。若按2017年泰禾销售增速,同比增长152%,这话并没什么不妥,甚至还能超2000亿。

但黄老板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2017年之所以大丰收并不是因泰禾自身有多牛逼,而是大环境使然。尤其是房地产这个深受“有形之手”撩拨的市场,生意好坏全靠踏准周期。

当然基于当时乐观的市场情绪及泰禾的储备(土储货值7775亿,行业排第十),黄其森的牛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当时放卫星企业可远不止泰禾一家。

然并卵,市场并不讲人情,翻过年来,黄老板就被狠狠打了脸。

2018年1-9月,泰禾销售额955.3亿元(权益销售额777.6亿),连其2000亿大目标的一半都不到。


讲真,与恒大许家印、融创孙宏斌等一帮大佬比起来,黄其森对市场大势的预判能力可以说还是一个小学生水平。

泰禾的“钱饥渴”

可能有人会问,员工持股计划夭折后,泰禾为何不自己选择回购增持股票?

毕竟如今恒大、碧桂园等房企今年都拿出了几十亿资金来回购增持自家股票,再说泰禾盘子并不大,总市值才182亿左右,前十大股东又占据了80%股份,股价也处于近年来的地位,用钱把股价砸起来并不难。

这条路黄老板之前肯定考虑过,怎奈泰禾现在囊中羞涩,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呐。

据泰禾2018年三季度显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激增115%,高达450亿。虽然现金流为正,但基本是靠借钱来支撑。


泰禾,白忙活一场!


(泰禾2018年三季报)

2018年上半年的新增借款就达到114.5亿(占到17年底净资产的45%),累计借款更是高达1473.33 亿元(很大一部分来自土地款),资产负债率达85%以上,位居行业高位。

随着市场凉凉,本就鸭梨山大的泰禾势必要斟酌每一分钱的花销。事实上,与前两年比,今年以来泰禾已近乎停滞了在土地市场并购扫货的步伐。

据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泰禾新增土地建面146万方(房企排名第58位),新增货值150.3亿(房企排名第68位),与其总土储(房企排名第10位)、销售额(房企排名第20位)排名相比,差距不可谓不大。与此同时,与销售体量规模相当的中南、富力等房企仍在大举吃进。当然这并不意味,泰禾会掉队,毕竟总土储量在那。

现在对泰禾来说,真正的难题是在调控不放松的背景下,如何消化掉肚里的货,尤其是大量项目又在广深等严调控的一二线城市。

就现在趋势来看,“撑着”的泰禾怕要继续难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