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3年作 山阴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4年作 换鹅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4年作 李太白像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4年作 三家对话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4年作 折柳送别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5年作 布施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5年作 山斋饮酒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5年作 松荫二老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46年作 东山携妓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56年作 东山携妓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东山携妓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57年作 九老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1959年作 围棋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大涤草堂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高士牵马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虎溪三笑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怀素蕉书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秋山行旅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人物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人物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人物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人物故事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三老图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松林高士

风流人物——傅抱石国画欣赏

松下问童子

傅抱石的人物画,充分体现的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神精髓。

傅抱石人物线描很难以传统归类,但近于游丝描和铁线描。而他与传统技法的最大不同是化工整严饬为写意飞动。破峰飞白线条的运用看似潦草荒率,事实上是为求传达人物的动态与神韵,是高度的省略与概括。因为衣纹手足与衣饰只勾勒其动势,不做确切的描绘,才能把观者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头面,眉眼与头面的神采才能凸显出来,这样才能达到让人专注体味诗意人物之美的效果。傅抱石的人物最使人勾魂摄魄处往往在于眉眼处所传递出的神情,这使傅抱石的人物画技巧与山水画中的“抱石皴”一样,显示出旋律与节奏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