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金庸先生,我的青春,不说再见

从没有想过,我会以这种方式重新回归头条号。

昨夜晚上九点多,已经陪儿子睡了一觉的我迷迷糊糊起来,却被告知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瞬间再无睡意。

致金庸先生,我的青春,不说再见

在我心里,金庸老先生是宛如他笔下张三丰张真人一样的存在。即便常年闭关,不在江湖奔走,但江湖始终有他的传说。他就是文坛武林中的那个泰山北斗,高龄长寿。

拿起手机,朋友圈已被刷屏。最后还是等到了六神磊磊的文章,他说,从此,我再没有后台了。有网友评论:你没有了后台,而我没有了青春。

是啊,青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庸的文字或是改编的影视剧都是青葱岁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还记得最初接触到金庸,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男同桌把一本漫画藏在书桌肚里翻看。我看着画面上潇洒另类的人物,好奇的问这是谁。他回答说:这个漂亮女的,是这个男的的师傅,姑姑,还是女朋友。

那时单纯年幼无知的我被这个回答搞的一脸懵逼,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物设定,这个作者的思想是不是有问题。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那本漫画正是黄玉郎画的《神雕侠侣》。

后来慢慢其实也看过一些金庸的武侠剧,但都因年纪太小只是觉得武打戏真是爽啊,你看一个抬手一批人就被秒了。

要说真正的深入接触金庸文字,应该是在初中。那年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大热,一向爱看电视的我自然也被圈粉。在得知是金庸小说改编之后,就跑去租书店租了一整套回来,看得如痴如醉,后来发展成许多同学也会跟我借来看。在多次续借之后,我终于用攒了许久的零用钱买了第一套盗版的《倚天》。

自此一发不可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本接一本的盗版金庸变成了我的宝贝。

还记得李文秀那句:“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直戳泪点。

初中的课余生活,我读完了全套盗版金庸。而从初中到高中,每逢假期,看金庸剧和读金庸小说,都是例行。以至于江苏卫视给我的印象就是每逢假期就会轮播金庸武侠剧。

最让我兴奋的,是在上班之后,我终于用当时少得可怜的工资买了一整套正版的朗声旧版金庸全集。其实也想过收集三联版和明河初版,但实在囊中羞涩。

这套金庸,除了射雕三部曲,其他本的塑封包装我都没有拆开,一直小心翼翼放在家中,视为珍宝。

致金庸先生,我的青春,不说再见

我常说,金庸是我的偶像,真希望能有机会亲眼见上一面。可惜的是,连六神都无缘得见,何况是我呢?

94岁的查老走了,而我的小儿子才出生七个月。在我得知这个消息时,他正在自己的小床上睡得香甜。但我一定会在他长大之后,让他也去看看那个曾让我痴迷的江湖。让他也去看看那些侠者,读读那些鼾畅淋漓的文字。

致金庸老先生,我的青春,不说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