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湘鄉這個村莊從貧困村蝶變爲全國文明村!

3年前,湘鄉市金石鎮文星村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3年後,文星村不僅實現脫貧“摘帽”,還成功躋身“全國文明村鎮”。是什麼力量讓這個集體經濟“空殼村”實現瞭如此華麗的轉身?

三年,湘鄉這個村莊從貧困村蝶變為全國文明村!


(網絡配圖)

10月18日一大早,為了在村裡的蔬菜種植合作社“謀得一職”,湘鄉市金石鎮文星村村民喻勳秋和胡慶文“吵”了起來。

“莫急莫急,都有事幹。喏,那邊種芥菜還需要人手呢!”合作社負責人趙伏明一說完,喻勳秋與胡慶文趕緊拿起耙頭,朝菜地裡走去。

站在一旁的村黨總支書記劉和平,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文星村地處湘鄉市最北端,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6戶201人。過去,村民以水稻、蔬菜種植為主,主要經濟來源靠村民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於2015年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

“鄉村振興,首先要‘振心’。要把村民們的信心和決心激發出來,要讓大家有活幹、要幹活。”劉和平說。

三年,湘鄉這個村莊從貧困村蝶變為全國文明村!


(網絡配圖)

在市鎮兩級的支持以及駐村幫扶工作隊與後盾單位的幫扶下,文星村修築、硬化、拓寬主村道及通組入戶道路22公里,基本實現每個組通水泥路;整修水利設施38處,打造美麗屋場4處,安裝路燈近200盞……村容村貌有了顯著變化。

記者沿著村組道路漫步前行,只見青山綠水之間,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出優美的曲線,沿途魚塘成片、果園飄香;四周屋舍儼然,房前院後鮮紅的雞冠花爭相怒放,又有雞犬相聞、孩童嬉鬧。

三年,湘鄉這個村莊從貧困村蝶變為全國文明村!


(網絡配圖)

2016年,殘疾貧困戶趙壽明在村支兩委的支持和鼓勵下承包了5畝田,搞起了自己的家庭農場養殖。如今,他不僅創辦了合作社,養雞規模也從最初的500餘隻發展到了近千隻,還帶動村裡10餘名貧困戶就業。“今年掙個3萬元不成問題咯!”說到自己的養雞場,趙壽明笑得合不攏嘴。

近年來,文星村逐步形成了以水稻、蔬菜、苗木種植和牛、青蛙、泥鰍等養殖為主導的種養業,先後成立了長塘蔬菜種植合作社等13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出了一條“合作社+農戶+品牌產品”的脫貧致富之路。在產業帶動下,全村所有貧困戶都以土地、扶貧扶助資金等入股,加入了合作社。貧困戶不再坐吃“愛心糧”,“比、學、趕、超”蔚然成風。

2016年,文星村實現了“戶脫貧、村摘帽”的目標。2017年,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000餘元躍升至1.2萬元,並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