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無奈!最溫情的家人變成「陌生人」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在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家庭中,因心氣浮躁或病理性原因,大部分老人都會對家人產生排斥、甚至猜忌的心理。

他們反應變得遲鈍,對家裡的子女中,只叫得出“最疼愛的那個”的名字;患有幻想症,總是懷疑子女偷拿了自己的錢物……原本是骨肉相連的至親,卻因這些誤會而漸漸心生隔閡,讓雙方都備受傷害。

子女不厭其煩地照料,卻換不來老人的理解。給出的溫情再多,家人卻只是他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記者 張浩

【講述一】

半年買5萬元保健品,把推銷員當成“兒子”

45歲的鄭雲飛早已在北京定居。三年前父親過世後,母親就患上了輕度老年痴呆。“帶她去了醫院,說要慢慢調理。”去年,鄭雲飛想要帶母親去北京一起生活,老人卻以“適應不了外面的生活”為由拒絕。

考慮到母親病情不算嚴重,而且長沙老家也有幾個侄子能照應一下,鄭雲飛就隨了老人的心願。由於平時工作繁忙,鄭雲飛幾乎一年才能回一次長沙探望母親。

今年9月底,鄭雲飛利用出差機會回了一趟長沙,初入家門時的情形卻讓他倍感意外:客房的角落裡,堆放著各種各樣的保健品。盒裝的、瓶裝的,吃的、喝的,攏個堆能佔去半間屋子。

“母親說,這些保健品都是兒子要她買的。今年吃不完,明年可以繼續吃。”鄭雲飛心生疑惑,自己從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大致算了下,母親積攢的保健品票據有10多張,累計購買保健品的花費有5萬元。

足足清點了一個晚上,鄭雲飛才逐一列出母親寄存在每個保健品公司的產品數量。他拿著這些單據,想要找到各家保健品公司要求退款,卻被母親大聲呵斥。

“我另一個兒子給我買的東西,關你什麼事?”面對母親的質問,鄭雲飛才明白過來:母親口中的兒子就是保健品的推銷員。“心就像被針紮了一樣。”鄭雲飛說,到底是母親病情加重認錯了人?還是母親故意拿這話氣他?自己都無心再去過多追問。

在鄭雲飛看來,並非自己不關心母親,而是老母親寧願選擇單獨生活,也不願去北京。 “我雖然一年回來一次,但明顯每次她給我的感覺都不一樣。”鄭雲飛說,老人的這次“認親”讓他慌了神,自己已經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讓母親搬去北京跟自己一起生活。

【講述二】

三個子女中只惦記小兒子,迷路了不願向人求助

“你說不要跟老人較勁,但不一定每個子女都大度。”66歲的黃女士有三姐弟,自己是老大,還有兩個弟弟。隨著母親的年紀越來越大,“明顯感覺越來越糊塗了”。

黃女士的母親今年89歲了,“這種情況(患老年痴呆症)有10多年了,屬於比較嚴重的那種。”早幾年,老母親還能夠叫得出姐弟三人、甚至孫輩的名字。但這幾年,幾乎完全分不清誰是誰。

“作為女兒,我肯定照顧老人多一些。”黃女士說,名義上是三姐弟輪流照顧老人,但自己退休之後就會經常抽空去探望母親。“幫著曬曬被子,做做飯菜。”但在黃女士心裡,即使自己付出得再多,老人永遠只叫得出小兒子的名字。

在常人眼裡,這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在黃女士看來這件事就像一根刺一樣。年輕時,父母的愛總是會給小兒子多一些。“以前住鄉下,出戶時小弟分的家產多一些,平日裡的退休工資也會補貼給小弟。”

如今,姐弟三人都已過了花甲之年,黃女士也不會在乎那麼多了。“雖然看得淡了,但偶爾想想還會心酸。”她稱,自己女兒也很有孝心,一到週末就會買點吃的拿給外婆。

“她一邊吃,一邊說‘文華(小兒子)買的真好吃。’”每當這時,黃女士就想解釋一下:這是外孫女買的,“但你跟她說這些,她反而更生氣。”

有一次,老人獨自下樓去散步,走著走著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老人明明有手機,也存了每個子女的電話,但是“她就是不問路人,也不打電話給我們。”直到兩個小時後,家人在小區附近的肯德基門口找到了她。

在回家的路上,老人一邊走一邊說:剛剛看到了一個鄰居,兩人還相互打了招呼。“她就是這樣,寧願讓家人急得跳,也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迷了路。”

【講述三】

猜疑家人偷拿錢

跟鄰居說“家賊難防”

“他說我們偷了他的錢,結果錢在外套裡找到了。”回憶起曾經發生的這一幕,長沙市民趙瑾也非常無奈。去年帶著父親去了一趟醫院,醫生說屬於輕度老年痴呆,“記憶力衰退,強迫症增強。”

雖然父母單獨住在一起,但趙瑾幾乎每天都去看望一下兩位老人。當初買房子時,趙瑾特意選擇距離父母不遠的小區。

有一次,趙瑾剛一進門就聽見兩人在爭吵。母親一邊做飯一邊哭訴,說父親放在家裡的三千塊現金不見了,非得說是她拿了。“就是你拿了,你就想管我的錢。”父親說完之後氣沖沖地出了門。

接下來一個星期,父親在小區散步時跟鄰居唸叨,說“千防萬防,家賊難防。”這讓趙瑾的母親很是難堪,兩人僵持了下來。接下來好幾天,父母相互不搭理,“後來我媽洗衣服時,三千塊錢找到了,就在他的上衣口袋裡。”

“除了記憶力衰退,猜忌心也更嚴重。”趙瑾說,每到晚上睡覺時,兩人剛剛躺下來父親就又起來去推一下房門,看看是不是關嚴實了。有一次凌晨三四點,父親突然叫醒了母親,說家裡有響動,進了賊。找物業、打電話,“敲鑼打鼓搞了一晚上,還驚動了110。”實際上,那一次家裡根本什麼都沒有丟。

“時常就折騰一下,搞得鄰居們意見很大。”對於父親的這些舉動,趙瑾也比較無奈。正如醫生的一句叮囑:你們就把他當作一個病人,不要去跟他計較這些。

(應採訪對象要求,以上人物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