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鹽湖區精準發力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鹽湖區結合當地特色,制定相應的人才計劃,實現人才育得起、引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是搭建實用平臺,把人才“育起來”。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人才信息收集工作,收集農村實用拔尖人才、優秀社會工作人才、運城籍在外工作高層人才等七大類共8477人。加大培育力度,依託“河東大講堂”和區委黨校,邀請農業專家教授對各類人才進行農業專題培訓。今年以來,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21期,培訓農村實用人才、鄉土人才共1500餘人次,同時組織人員赴壽光、榆林等農業發達地區進行延伸培訓。

二是圍繞振興目標,把人才“召回來”。根據全域旅遊、雙季槐產業發展等項目需求,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技能人才、退休幹部職工等,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包村包項目、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在北京、長三角等河東籍成功人士密集區域及經濟發達區域,舉辦招商引智懇談會,鼓勵在外人員回村投資興業;開展鄉村振興“高端人才行動”,成立了3個院士工作站,並邀請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張志明等9名當前全國範圍內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專業人才作為鄉村振興“鹽湖智庫”成員,為幸福鹽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突出以人為本,把人才“留下來”。建立了在外人員個人信息、回鄉創業服務需求和關心關愛服務“三本臺賬”,幫助在外人員解決社會保障、子女上學和勞資糾紛等問題。在外出人員較多的村、社區設立留守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滿足老人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讓在外人員無後顧之憂,同時推薦回村創業的企業家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兼任所在村“兩委”主幹。整體上突出人文關懷,真正讓在外人才想回、能回、願回,回來後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出自己作為河東子弟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