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 邊釁不停 遺留的匈奴之患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攀登的過程。當有些人滿足於一些小小的成績而沾沾自喜時,有些人已經馬不停蹄地繼續前行,攀登新的高峰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個道理,或許有些人還沒有兩千年前的劉徹更明白。

泰山封禪前後,劉徹便已經做好了新徵程的準備。當下,劉徹心中最大的未竟的問題,仍舊是匈奴。

雖然自公元前119年以後,匈奴被衛青、霍去病打得遠遁漠北苦寒之地,漢朝和匈奴雙方為了恢復元氣,在兩國問題上都選擇了休戰結好的方式。但事實證明,匈奴實在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公元前110年劉徹第一次封禪泰山前,曾巡至漢朝北部邊境的朔方郡,在那兒舉辦了一場閱兵典禮以示兵威,同時派遣了一位使者勸匈奴向漢臣服,而結果是匈奴的烏維單于一怒之下將漢使郭吉扣留了下來。

此後,劉徹更是被烏維單于狠狠涮了一把。

劉徹先後曾派遣多位使者到匈奴洽談和議之事,烏維單于一會說要派遣自己的太子到漢朝去、與漢和親,一會又說自己想要親自拜訪漢天子、結為兄弟,哄騙劉徹專門在長安為他修築了府邸,最後卻沒有一條能夠兌現,委實狡猾得很。

後來,匈奴派去漢朝的一個使者因病不治而亡,劉徹特意讓使者路充國攜帶千金護送其喪,烏維單于怎麼做的呢?他認定了是漢朝殺害了他的使者,二話不說又將路充國等人扣留了下來。

西漢時期 邊釁不停 遺留的匈奴之患

劉徹也才算真正意識到,與匈奴和談,倒不如說成是“空談”,武力才是硬道理!

隨著烏維單于一點點撕下了面具,開始不斷製造邊釁,漢朝與匈奴自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決戰後的和議也就此中斷!

而劉徹則派遣郭昌和趙破奴兩位將軍在邊境屯兵,加強了防備。劉徹為何不直接發兵開戰?

因為還不是時候。這段時間內,劉徹一直忙於南越、西南夷、西域之事,無暇北顧。且漢朝因為連年的征戰,確實損耗良多,此時先加強防備即可。

沒過幾年,烏維單于去世了,繼位的是他的兒子詹師廬,因為年少,也被稱為兒單于。兒單于在位期間,匈奴朝著更西北的方向遷徙了,也算是一種示弱。且兒單于繼位不久,就給漢朝演示了好一齣大戲!

這一年,匈奴國內因為大雪導致牲畜多飢寒而死,但兒單于不修政治也罷,還喜怒無常,好殺戮,擾得匈奴國內人心惶惶,匈奴的左大都尉便決定造反。左大都尉特意給劉徹修書一封,說:若漢朝相助,他就立刻行動,推翻兒單于後便會率匈奴臣服漢朝。

西漢時期 邊釁不停 遺留的匈奴之患

劉徹心想,若能利用匈奴內部矛盾解決了匈奴問題,豈不更好?於是,劉徹則派遣了公孫敖在塞外築受降城,在此駐兵以接應左大都尉。

但受降城建成之後,劉徹仍覺得受降城與匈奴距離較遠,又派遣了趙破奴率兩萬騎兵出塞,逼近匈奴地界,準備隨時出兵相助。

就在此時,事態卻發生了急轉直下的變化。

先是左大都尉造反之事被洩露,左大都尉被殺,然後是兒單于帶著八萬的兵馬直接迎戰趙破奴的兩萬漢軍,對趙破奴緊追不捨。

趙破奴自知不敵,趕忙逃往公孫敖所築的受降城,逃到距離受降城還有四百里的時候,漢軍可以說是勝利在望了,因為逃跑的一路上漢軍還捕獲了上千的匈奴士兵,此行雖沒能成功推翻了兒單于,但漢軍並沒有損失。

趁士兵歇息,鬆了一口氣的趙破奴便獨自一人出去尋找水源了。

這下就不妙了。

西漢時期 邊釁不停 遺留的匈奴之患

因為兒單于就像是聞著血味的狼,半點沒放鬆對他們的追擊,待看見孤身一人的趙破奴時,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其拿下。失去了主將的趙破奴部隊亦全軍覆沒!

然而,這一回漢朝遭遇這麼大的損失與奇恥大辱,在滿朝文武力爭要發兵懲治匈奴時,劉徹仍然沒有發兵。

大家就不理解了?當今皇上不是一向主張對匈主戰的嗎?何時變得這麼忍讓了?

其實,劉徹不是忍讓,還是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時機未到。

趙破奴全軍覆沒的同時,漢朝派遣李廣利討伐西域大宛國的軍隊也出師不利,是攻打大宛還是攻打匈奴,劉徹與群臣有不一樣的見解。

大宛之戰,是漢朝示兵威於西域的關鍵一戰,若漢朝敗,西域諸國都將輕視漢朝,甚至與匈奴的關係更加緊密,若漢朝勝,張騫的“斬匈奴右臂”計劃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攻打匈奴、從而收服西域?因為大宛和匈奴,大宛顯然是更好攻克的目標。

公元前101年,李廣利二次出征大宛,漢軍終於戰勝而歸。接下來,便輪到匈奴了。

但是,就在劉徹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徹底收拾匈奴這個目標時,匈奴這邊卻突然生了變故,讓漢朝想要發兵的動作戛然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