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湘西:官三代 沈从文 的 三段情 五)游荡

&

&

&

游荡

&

&

船到常德,沈从文上岸寻找取名“平安”的小客栈 —— 客栈老板和自己大舅相熟。刚到客栈,即遇到大舅之子、表哥黄玉书。沈从文得知表哥从常德师范学校毕业后,随大舅跑过北京、天津等大地方,现回到常德等待机会。听闻沈从文说及离家的原因和去北方的打算,黄玉书说:“老弟,这点点事有什么要紧!想开点,车到山前自有路。要去北京?莫急,先陪我在这里住一阵子,实在不行,明年我和你一同去。路太远,麻烦事多,两人同去也好互相照应。”听表哥说得有理,沈从文便随他在客栈住下。两人名为等机会找事做,实为本地人所说的“打流”。每天除了在客栈吃饭、睡觉,便是到常德大街小巷、河边码头各处闲逛。

常德是一座中等城市,湖南著名的码头,沅水从城南流过,下注洞庭,上贯川、黔,扼住湘西的咽喉,为各种货物上行下放的中转集散地。延长千里的沅水流域及上游十多条支流,十多个县出产的桐油、药材、牛皮、猪鬃、烟草、水银、五倍子、生漆、鸦片烟,从这里经洞庭远往长沙、武汉、上海;东南沿海所产鱿鱼、海带、淮盐、花纱、布匹、煤油、药品、白糖等轻工业产品及日用消费品,也经这里远往湘西及川、黔边境吸收消化。这作成了常德商品经济的发达。

店老板有个养女,1 6 岁,长得又白又胖,常找借口上楼,故作娇态地要黄玉书剪点鞋面、围裙花样。离开时,总要悄悄留下一包寸金糖或芙蓉酥,黄玉书照收不误。他一面吃芙蓉酥,一面笑那女子长得像一团“发糕”。每次将旁人支走后,黄玉书便对沈从文长嘘一口气,说道:“老弟,风声不大好,这地方可不比巴黎,我听熟人说,巴黎的艺术家,不管做什么事都不碍事。有些人欠了 2 0 年房饭帐,到后来索性作了房东丈夫、女婿,日子过得满好。我们在这里攀亲戚倒有机会,只是我不大欢喜吃‘发糕’,正如我不欢喜从军一样。我们真是英雄秦琼落了难,黄骠马也卖不成!”旋又模仿私塾先生拈卦吟诗神气,抑扬顿挫地哼道:“风雪满天下,知己能几人?”

期间,沈从文写信给母亲,信中充满自责和忏悔。母亲回信:……已作过了的错事,没有不可饶恕的道理。你自己好好地做事,我们就放心了。

读到母亲的信,沈从文想像着母亲为自己不争气伤心落泪的样子,便独自跑到城墙上哭。其实,母亲对这事看得很开 —— 事情已经作了,埋怨责备毫无用处,很有点“破甑不顾”味道。只是担心沈从文凡事当真的“乡下人”脾气,将来还有被城里“聪明人”耍弄的时候。

同时传来消息:沈从文离开芷江不久,那位唤起他心中恋情的女子,出发到外面读书时,在船上被土匪抢去作了押寨夫人。听到这消息,沈从文怅然若有所失。便仿照失意墨客样子,在客栈墙壁上,题写了两句唐人传奇小说上的诗:“佳人已属沙叱利,义士今无古押衙”,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后来,那女子被一位黔军团长花重金赎去。团长不久又被枪毙。不如是出于看破了红尘,还是走投无路,女子终于进芷江洋教堂作了一名修女,去伺奉冥冥中的天主了。

凡事虽有表哥挡着,黄玉书又生性豁达,凡事放得开,能苦中作乐。沈从文却感到心里不安,这样下去怎么办?五个月后,沈从文催表哥想法找事做。那时,离常德 9 0 里的桃源县,驻有一支湘西地方军队。是当年陈渠珍指挥的靖国联军一部分,贺龙担任一个支队的司令。和贺龙拜过把兄弟的向英生,也是凤凰人,与沈、黄家都有交情,此时正带着妻子住在常德春申君墓旁的一个大旅馆里。向英生曾留学日本,一身抱负,思想进步,一心想改革。与三教九流皆有来往。在沈从文催促下,表兄弟两人便去找向英生,请他代为介绍,到桃源去找事做。向英生十分热情地写了介绍信,要二人去找贺龙。没想一见面就谈妥,贺龙爽快地答应让黄玉书作 1 3 块钱一月的参谋,沈从文当 9 块钱一月的差遣,让他们回常德收拾一下就来上任。送客时,贺龙还客气地对两人说:“码头小,容不下大船。只要不嫌弃,留下总可以吃吃大锅饭。”

可是,没等二人上任,一件新鲜事来到他们中间,把他们继续拴在了常德。

那时,沈从文的七舅母在常德一所女子学校教书,表兄弟二人一道看望她时,得她介绍,认识了在同一学校任教员的杨光蕙。这位杨小姐是凤凰人,家住离城 4 5 里的得胜营,在桃源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和黄玉书一样,学的是音乐美术。两人既是同道,一见面就有了交谈的兴趣。加上黄玉书平时性情洒脱,一事不做,整天能自我陶醉唱歌;人又年轻,一对大眼睛乌黑发亮,虎虎有生气;擅长作通草画,一件作品送什么“巴拿马赛会,”还得过铜牌奖。见面不久,两人就相互钟情,心里燃起爱情之火。那所学校离沈从文所住的客栈 3 里路。从此,黄玉书几乎每天都要拉沈从文作陪,到学校去见杨小姐。遇有熟人来客栈相访或是下雨,黄玉书未能去时,杨小姐必托校役带一封信来,说有要事相商。到那里后,黄玉书和杨小姐坐在学校礼堂的一架大风琴旁,一面弹琴,一面聊天。沈从文就站在礼堂外面替两人观风。一见到校长走来,就赶紧通知他们。因此,校长一到礼堂门口,里面的琴声就忽然高了起来。校长见此情景,便非常和气地笑笑:

“你们弹琴弹得真不错!”

校长说的究竟是并不知情的应酬话,还是语含双关,用“弹琴”作“谈情”的谐音,一时难得分明。可两个当事人却相互会意,脸上讪讪起了红晕。

另外说一句:校长姓蒋,有个女儿,叫蒋冰之 —— 后来以“丁玲”笔名著称于世。

回到客栈,黄玉书便忙不迭地给沈从文作揖,要他代笔给杨小姐写信,沈从文照例推辞不过。黄玉书自己却躺在床上,一面哼着曲子,一面闭目温习与杨小姐见面时的情形。信写好后,沈从文从头念给他听。黄玉书听他念完,一面摇摇翘起的大拇指,一面连声夸奖:“老弟,妙!妙!措辞得体,合适,有分寸,不卑不亢,真可以登报!”

接着,黄玉书叫来茶房,要他将信给杨小姐送去。茶房却借口有事走不开,婉言推辞了。无奈,只好再由沈从文代劳,替两人传书送柬。就这样,替黄玉书前后写了 3 0 多次信,跑了 3 0 多个来回。有几次,杨小姐还和沈从文谈起,这信写得如何如何好,看不出,黄玉书真有点文才。沈从文听了,心里好笑却不敢笑,又不知如何作答,只得含含糊糊敷衍过去。回到客栈里,沈从文向黄玉书说起这事,黄玉书一面哈哈大笑,一面说:

“老弟,你看,我不是说可以登报了吗?”

1923 年,黄与杨小姐在常德结婚。可惜的是,他们的情书没有保留下来,不然,该是他们送给孩子多好的见面礼!

1924 年 8 月 9 日,黄玉书和杨光蕙的第一个孩子在常德出生,起名黄永裕 —— 1946年,沈从文建议以“黄永玉”为笔名。笔名沿用至今。

铁血湘西:官三代 沈从文 的 三段情 五)游荡

保靖

先前,和表哥去桃源见贺龙时,沈从文在那里碰到从陈渠珍保靖总部派来作译电的表弟聂清。眼见表哥和杨小姐打得火热,不想做灯泡的沈从文决定去保靖陈渠珍处碰碰运气。

铁血湘西:官三代 沈从文 的 三段情 五)游荡

陈渠珍

陈渠珍,1882 年生,凤凰人,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1907 年与林伯渠堂哥林修梅投奔川边大臣赵尔丰,任新军 6 5 标队官。其时,英军入侵西藏,陈渠珍上书《西征计划》,得上司赏识,被任为督队官,一面率军抗英,一面镇压西藏土著叛乱。辛亥革命时,陈渠珍率部哗变,挑选湘黔籍官兵 1 1 5 人取道青海返回内地,仅 7 人生还。1912 年回到湘西,督办河道建设,卓有成效;田应诏见才心喜,让他在军中任副参谋长,主办军官训练团,培植个人势力。1917 年升参谋长,兼任第一团团长。护国战争发生,田应诏不理军务,湘西护国联军第一军军长改由陈渠珍担任。1920 年任湘西巡防统领。

铁血湘西:官三代 沈从文 的 三段情 五)游荡

绝世奇书

陈渠珍主持湘西军政后,打着“保靖息民”旗号,锐意整军经武,开办学校、工厂,刺激商业,使湘西一度出现辛亥以后最好的局面。然而对内部却不实行变革,沿袭清代绿营屯田制老例,人民承担赋税极重;对外又不思进取,护国之役,出兵最远不过桃、常,孙中山在广东谋划第一次北伐前,曾派代表与陈渠珍联系,委以“第一师师长”职务。陈渠珍请一次客,送代表两千元路费,委任状却压在被褥底下毫无作用。这时,国内联省自治口号喊得极响,陈渠珍便仿阎锡山在山西做土皇帝办法,以“湘西王”自居。

陈渠珍对于老上司的世侄很是照顾,让沈从文作了自己的文书;过了一段时间,得知沈从文有去北方读书的打算,便让沈从文领三个月的薪水,还鼓励说:“你到那儿去看看,能进什么学校,一年两年可以毕业,这里给你寄钱来。情形不合,你想回来,这里仍然有你吃饭的地方。” 沈从文便拿着陈渠珍写的手谕,到军需处领了 2 7 块钱,独自离开了保靖。

铁血湘西:官三代 沈从文 的 三段情 五)游荡

沈从文在保靖

沈从文终于跨出了对于他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这一步跨出去,开始了他此后无法逆转的生命历程,同时意味着他即将摆脱生命的自在状态,从一般的“乡下人”中间脱蜕而出,汇入“五四”开始的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历史洪流。

离开保靖,沈从文坐船沿沅水而下,去探望此时住在沅陵的父母。大约在 1921 年,沈宗嗣从东北返回湘西,在陈渠珍部作了一名上校军医官。先驻龙潭,不久迁返沅陵。沈从文的母亲和九妹也赶到沅陵,与沈宗嗣同住。这位一心想当将军的提督后裔,终于只能在一个上校虚衔上走完自己生命的后一段路程。到他在凤凰逝去,沈从文再没能同他见面。这次沅陵相会,是沈从文与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几天后,沈从文辞别父母,背起一个小小包袱,从常德乘船,越过八百里洞庭湖,经武汉,到达郑州。因黄河涨水受阻,遂转徐州,经天津,在离开保靖 1 9 天后,到达北京。

走下火车,站在前门广场上,沈从文举目四望,只见川流不息的人群,巍然高耸的前门城楼。

——“北京好大!”

他知道,自己“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