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長得太大又不好吃,就只能去餵豬

你見過近500斤的南瓜嗎?你見過大小几乎相當於一條小豬的巨人南瓜嗎?

還別說,這樣的南瓜真的有。

瀘州市江陽區礦場街道遊灣社區的農場主,最近幾多歡喜幾多愁。

因為他們家有這樣一隻大南瓜,他們家的大棚長40多米寬8米,但是這個大棚內只有一個超大型的主角,那就是大棚中央的大南瓜。

南瓜長得太大又不好吃,就只能去餵豬

周圍村子裡的農民,種了一輩子的莊稼,但是他們從來就沒有看到過這樣大的南瓜。

有人說南瓜有兩三百斤,有人說有四五百斤,在過去兩三個月,周圍村民都排著隊去看大南瓜,這裡幾乎成了周邊的旅遊景點。

南瓜長得太大又不好吃,就只能去餵豬

據農業專家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嚴澤生說,這種南瓜叫著巨人南瓜,是經過多倍體育種培育出來的。種子很貴了,據說一粒種子就要300多。

四五個人試著抬起來都沒有抬動,南瓜呈淺黃色,表面光滑,其連接瓜上的藤子都有成人的小臂般粗細。

農場裡的負責人說,大南瓜準備過兩天摘掉,因為太多人來看南瓜,南瓜藤被人踩踏過多,已經枯了,南瓜最近也沒怎麼長大。

而且這個南瓜經過農場的員工試吃,口感相當淡,這個長得太大,又不好吃的南瓜,會被作為豬飼料處理掉。

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很突出但是又不是特別有用,那就只有去餵豬

韓非子當中,韓非對那些有名望,但又不願意為君主所利用的人才,有過類似的論述。

要麼耐著性子,給予禮遇,以便吸引其他人才來為自己效力,要麼就偷偷痛下殺手,就好像秦王對韓非本人所做的那樣。

南瓜長得太大又不好吃,就只能去餵豬

方法一:不能用則養,總之是至少讓他不能被別人所用。

賢明或者有知名度的人,不願意為你所用,怎麼辦?

平民百姓遇到這樣的事情,就好像生意談不攏一樣,算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生意不成仁義在。

但君主不一樣,君主不能簡單地意氣用事或者就這麼算了。因為他是君王,所以,他不能夠給別人一個印象,給其他大臣一個可以學習的壞榜樣。不能給敵人以可趁之機。

哪怕是不能給自己正向的幫助,至少不能夠讓他成為敵人的幫手,給自己以反向的傷害。

三國的時候,徐庶到了曹營,終身不出一策,但曹操也是甘心一輩子給他一個副廳級的待遇,把他養著。

為什麼呢?他只說養著就不會為別人去出主意,不會害到自己。

《丁萬明評說之縱橫捭闔》裡面講到了魏文侯和段幹木的故事。

魏文侯是春秋戰國時期知名的國王,他有獨到的徵集和使用人才的技巧。

魏文侯就遇到了這樣一位很有影響的賢人段幹木,他怎麼處理?

段幹木,複姓段幹,名木,是子夏的學生,是魏國初期的名士。

“有文有行”,“懷君子之道”,名重一時。但他“守道不仕”,不願意為官。

對這樣的人才,為何他能哪怕僅僅只是為了維護自己求賢若渴的形象,也自然會擺出一副求賢的樣子。請他出山。

段幹木不願意做官,魏文侯就去拜訪他,每一回都吃了閉門羹。

有一次,文侯搞突然襲擊,沒有預先打招呼,直接上門求教,段幹木聽說魏文侯來了,不僅不見,還直接從後院翻牆跑了。

這麼怠慢國君,要換一般君主,早就火冒三丈了。魏文侯卻絲毫沒有生氣。他怎麼做的?

上一講我們講魏文侯禮賢下士的時候曾說到一句話:“每過段幹木之廬必式。”(《資治通鑑》卷一)

“式”通“軾”,“軾”的本意指馬車上座位前面的一段橫木,相當於今天汽車裡的“安全帶”。但它在古代還有另外一種用途:坐車的人坐在車上行禮時就站起來,手扶著前面的橫木,這就是坐車時所能行的禮儀。今天在日本還能經常看到司機抱著方向盤頷首致禮,頗有中國古禮之風。

魏文侯外出,只要經過段幹木居住的地方,他便伏在車的橫木上向段幹木居住的地方行禮,以示敬意。

車伕感到納悶說:“段幹木不過一介草民,您這樣做不是破格用禮了嗎?”

魏文侯答說:“段幹木是一位賢者,我聽說讓我和他換個個兒他都不願意。這樣的人,我經過他的住所怎麼敢不禮敬呢?段幹木因有德行而彰顯尊榮,我因佔有土地而取得顯貴。段幹木的財富是大義,我的財富就是點錢。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這正是我應該學習、尊敬的人!”(“地不如德,財不如義。”《新序·雜事五》)

但,司機看不懂,其實魏文侯這樣做完全是戲精,他這樣做,其實完全只是一個表演,一種行為藝術,一種在大眾之下表演的公關策略,花費不大,但是,對外宣傳的效果卻非常的好,也就是,實際上魏文侯是自己在給自己當公關總監,這樣的公關水平,確實是類似於滴滴這樣的企業應該學習的。

然後,魏文侯送給段幹木百萬錢的俸祿——不願意為官我也給你俸祿。送了錢,還要時不時去慰問請教。

當然,其實這也是一種給自己的秀,你想想,一個硬鼓翹皮的所以賢士,給老公都不會當,當然也有可能無功不受祿,有極大的概率,他是不會收的,但是收或者不收,其實效果是差不多的,大家看到的是魏文侯送了,他有這樣的一個動作,有這樣一個行為,至於說對方收不收。,能不能會說的,只是會說他送了,而不會管後者收沒有。

魏文侯的行動有什麼後果?後果有三個。

一是手下的官員吃醋了,不願意了,心理陰影面積過大。

魏文侯好不容易能登堂入室見到段木幹了,每次見到段幹木,都規規矩矩站在那裡請教,站累了也不敢歇息;

他給段式的,是一個求之不得的外聘諮詢公司顧問待遇。

等到他接見手下的重臣翟璜等人時,卻是大大咧咧坐在那裡和他談話。

翟璜等重臣就不高興。心說,我們給你累死累活賣命,你還這樣對待,段幹木什麼也沒幹,你卻那麼高看他,這算怎麼回事嘛!

魏文侯就對他說:段幹木,給人家官人家不做,給人家俸祿人家也推三阻四不受用;

說白了,就是我們在求另人,人力資源部招聘人家,人家沒有進來,請人家做顧問,人家還不收顧問費。

如今,你想做官我讓你做到了相國,想掙高工資則給了你上卿的待遇;你既已經接受了我的獎賞,還要指責我禮數不到,這也太強人所難了吧?

一席話說得翟璜啞口無言。(“段幹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汝欲官則相至,欲祿則上卿;既受吾賞,又責吾禮,毋乃難乎?”《說苑·尊賢》)

既然在魏氏集團內部,享受高管的相關待遇。就不要唧唧歪歪亂攀比。你不知道董事長在發人力資源總監的脾氣,不得不自己出去秀,表演得象是真的要把非常的禮遇給非常的人才似的,你心裡拎不清,不知道這是秀嗎?還攀比個什麼勁?!魏文侯如果是蔣校長,得說涼西皮的了。

其實蠻簡單,也就是,你都是我們家的執行總經理了,董事長還不能批評你一下,還不能吼你一下?

二是國內老百姓的反應是收穫的重大的廣告效應。

“國人皆喜”。老百姓一看國君如此尊重賢人,爭相傳頌。

還編了一首歌謠:“吾君好正,段幹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幹木之隆。”我們經常講一個詞:風清氣正,什麼叫風清氣正?這就是。

我靠,這就相當於是鹿晗等等在做代言啊。也像是韓三平拍三部大業,明星來演,還不是點到誰的名,就高高興興的來。某種程度上,被點名本身就是一種榮耀,一種承認。

三是鄰國的反應。

過了沒多久,秦國準備攻打魏國。

秦君的手下司馬唐進諫說:“段幹木是賢人,如今魏國對他禮敬有加。普天之下沒有不知道的,對如此重視人才的國家用兵,不大合適吧?”

秦君認為他分析得有道理,於是按兵不動,放棄了攻打魏國的計劃。

秦國和魏國在整個戰國時期都是宿敵,秦國這個時候放棄攻打魏國,也許有多方面的考慮,但魏文侯尊賢重能的仁君美名廣為傳播,各國君主無一能比,秦國非常忌憚,這倒是毋庸置疑的。後世有人就評價說,“文侯可謂善用兵矣”,這不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嗎?

其實在這個博弈當中,魏文侯付出了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資本。

方法二:不能用則殺。

其實在博弈的過程當中,有時候是要看到力量對比的。

在大家都看得到的情況下,在不方便對你執行滅絕的情況下,君王會對不能用的賢士給予一定的禮遇。

但是如果君王本身就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他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可備用,有替代候選人的情況下。

就比方說,韓非寫了很多王者攻略,然後,秦王就用他的攻略來把他給殺了。

因為不用他,還有他的同學李斯可以用。不用他,並且把他放回韓國,他有可能危害自己。

所以他就像那一個不好吃的南瓜一樣,就被拿去餵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