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和李志都唱過的《送別》到底魔力何在

朴樹和李志都唱過的《送別》到底魔力何在

李叔同是誰?弘一法師又是誰?在沒聽過《送別》這首歌之前我其實並不知道他是誰,挺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喜歡一首歌的話,你會了解這首歌是誰寫的詞,又是誰做的曲,以及這首歌歌背後的故事,以及其他人聽到這首歌的感受。

於是就搜到了李叔同和弘一法師,果真是個傳奇人物,看的人唏噓不已(如果有小夥伴不知道的可以自行百度)。

個人覺得童聲版的送別最有感覺,可能小時候聽到過,可能先入為主的緣故。聽過朴樹唱過的版本,很有自己的風格,還看多他在一次錄製《送別》現場失控大哭,也令人感概不以,這是要多深刻的體會才動情不已。逼哥的版本也很耐聽,一本正經的樣子,有點不習慣。

下面來看看網友都是怎麼說的(童聲版):

@好吃不過韭菜餃

還是李叔同的詞寫的好,第一次知道這首歌的時候還是小時候讀語文課文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片段的時候,那時還在想我畢業時會不會也唱這首歌,結果轉眼我都大二了

@米喬說放下我的鍋包肉

這首歌聽了很多版本,但第一個音就能落淚的 除了口琴的純音樂版,就只有這個清亮的童音。一輩子,會遇見那麼多人。有些人刻骨銘心,彷彿命中註定;有些人只是萍水相逢,後會無期。生命是一場接一場的離別。過了長亭,還有短亭,出了陽關,還是陽關。然而短暫的光陰裡,謝謝你來過。

@少年臆想症

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唸著: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大頭蝦和兒滴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孔顏呀

今天楊絳先生走了,沒有她獨自追憶我們仨,只剩我們追憶他們仨。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開往安河橋北

每每聽到這首歌就想落淚,那一夜我們一起喝醉,一起走過那些年歲月的宿舍兄弟們,你們還好嗎?

@shen_坐看花開花敗

小時候早上七點,廣播就會響起送別這首曲子,因為是’’芳草‘’牙膏的廣告來整點報時。一晃竟然15年過去了,在錄音機旁看報紙的爺爺,忙著做早飯的奶奶都不在了。時間好快,甚至有點可怕,心裡有點酸澀。來不及告別,童年也好,少年也罷,都已不在。能告別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告別,因為可能沒有下一次

@深水蘆葦管

身在國外~感觸頗深

@也尋

小時候看不懂朱自清的背影 看不懂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覺得自己終究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 如今聽著一首歌也會驀然垂首 讀過龍應臺的 目送 看過尋夢環遊記 才覺得沒有什麼比平平淡淡 認認真真 珍惜當下更好了 偶爾夢迴時分也會回憶起 曾經經歷過的那些人 那些事 嘴角仍留微笑 真好

那再來看看逼哥版本的評論:

@陳知遊園驚夢

長亭外,古道邊,這首歌,經得起任何時間考驗。

@行歌伴酒

高中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他的簽名是今宵別夢寒

兩年多過去了,他的簽名還沒改,因為他在高三那年走了

畢業那年暑假,我和一個朋友去看他,麻煩了他父母,坐了很久的車到了他安身的地方他媽媽從很遠就開始哭,一直到他的墳前,我的眼淚也止不住了

又到夾竹桃開花的時候了,我又想起了你,會哥,你好嗎

@言青藤

世人知道弘一法師,非因他在佛法上的成就,而是一曲《送別》。二十世紀,能被稱為通才的人,除了李叔同先生,誰居其右?張愛玲是何等高傲之才女,可她卻說,“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謙卑”。從後來的歷史演變觀察,弘一法師幸去世於抗戰,否則,佛門亦非避世之地。

@漂仙兒

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唱著歌,就被麻匪綁了”,

@劉四不像

1918年的春天,一個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尋遍了杭州的廟宇,最終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廟裡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丈夫把手錶交給妻子作為離別紀念,安慰她說,“你有技術,回日本去不會失業”。岸邊的人望著漸漸遠去的小船失聲痛哭,船上的人連頭也沒有再回過一次。

@UncleTwoo

她喚他:“叔同——”

他回她:“請叫我弘一。”

她強忍著滿眶的淚:“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他淡淡地回應:“愛,就是慈悲。” 臨別,他調轉船頭一槳一槳地向湖岸劃去,在她眼前漸行漸遠。

她突然失控地責問:“先生,你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

沒有回應。她,傷心欲絕……

@沉悶的獨唱_

令人難過的是總有一天我們會面對分別,唱起這首歌…

@陽陽很宅

異地婚,剛在火車站送完老婆,這會一個人在候車室聽。我愛我老婆。

@VGchan

最近總是想起兒時奶奶家的牆頭,還有那群發小兒。好像童年是個長的好像蔓延了千百天的夏季,接連著是個秋風瑟瑟的秋天。然後我就長大了,先是離開了那個老院子,又離開了那個郊區,繼而離開那座城市。如今又是個飽含滄桑和回憶的秋天,風冷雨冷,我終於來到兒時幻想的未來之中,卻丟失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