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和李志都唱过的《送别》到底魔力何在

朴树和李志都唱过的《送别》到底魔力何在

李叔同是谁?弘一法师又是谁?在没听过《送别》这首歌之前我其实并不知道他是谁,挺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喜欢一首歌的话,你会了解这首歌是谁写的词,又是谁做的曲,以及这首歌歌背后的故事,以及其他人听到这首歌的感受。

于是就搜到了李叔同和弘一法师,果真是个传奇人物,看的人唏嘘不已(如果有小伙伴不知道的可以自行百度)。

个人觉得童声版的送别最有感觉,可能小时候听到过,可能先入为主的缘故。听过朴树唱过的版本,很有自己的风格,还看多他在一次录制《送别》现场失控大哭,也令人感概不以,这是要多深刻的体会才动情不已。逼哥的版本也很耐听,一本正经的样子,有点不习惯。

下面来看看网友都是怎么说的(童声版):

@好吃不过韭菜饺

还是李叔同的词写的好,第一次知道这首歌的时候还是小时候读语文课文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片段的时候,那时还在想我毕业时会不会也唱这首歌,结果转眼我都大二了

@米乔说放下我的锅包肉

这首歌听了很多版本,但第一个音就能落泪的 除了口琴的纯音乐版,就只有这个清亮的童音。一辈子,会遇见那么多人。有些人刻骨铭心,仿佛命中注定;有些人只是萍水相逢,后会无期。生命是一场接一场的离别。过了长亭,还有短亭,出了阳关,还是阳关。然而短暂的光阴里,谢谢你来过。

@少年臆想症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大头虾和儿滴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孔颜呀

今天杨绛先生走了,没有她独自追忆我们仨,只剩我们追忆他们仨。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开往安河桥北

每每听到这首歌就想落泪,那一夜我们一起喝醉,一起走过那些年岁月的宿舍兄弟们,你们还好吗?

@shen_坐看花开花败

小时候早上七点,广播就会响起送别这首曲子,因为是’’芳草‘’牙膏的广告来整点报时。一晃竟然15年过去了,在录音机旁看报纸的爷爷,忙着做早饭的奶奶都不在了。时间好快,甚至有点可怕,心里有点酸涩。来不及告别,童年也好,少年也罢,都已不在。能告别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告别,因为可能没有下一次

@深水芦苇管

身在国外~感触颇深

@也寻

小时候看不懂朱自清的背影 看不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觉得自己终究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如今听着一首歌也会蓦然垂首 读过龙应台的 目送 看过寻梦环游记 才觉得没有什么比平平淡淡 认认真真 珍惜当下更好了 偶尔梦回时分也会回忆起 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人 那些事 嘴角仍留微笑 真好

那再来看看逼哥版本的评论:

@陈知游园惊梦

长亭外,古道边,这首歌,经得起任何时间考验。

@行歌伴酒

高中有个很要好的朋友,他的签名是今宵别梦寒

两年多过去了,他的签名还没改,因为他在高三那年走了

毕业那年暑假,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麻烦了他父母,坐了很久的车到了他安身的地方他妈妈从很远就开始哭,一直到他的坟前,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

又到夹竹桃开花的时候了,我又想起了你,会哥,你好吗

@言青藤

世人知道弘一法师,非因他在佛法上的成就,而是一曲《送别》。二十世纪,能被称为通才的人,除了李叔同先生,谁居其右?张爱玲是何等高傲之才女,可她却说,“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从后来的历史演变观察,弘一法师幸去世于抗战,否则,佛门亦非避世之地。

@漂仙儿

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被麻匪绑了”,

@刘四不像

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人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

@UncleTwoo

她唤他:“叔同——”

他回她:“请叫我弘一。”

她强忍着满眶的泪:“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他淡淡地回应:“爱,就是慈悲。” 临别,他调转船头一桨一桨地向湖岸划去,在她眼前渐行渐远。

她突然失控地责问:“先生,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没有回应。她,伤心欲绝……

@沉闷的独唱_

令人难过的是总有一天我们会面对分别,唱起这首歌…

@阳阳很宅

异地婚,刚在火车站送完老婆,这会一个人在候车室听。我爱我老婆。

@VGchan

最近总是想起儿时奶奶家的墙头,还有那群发小儿。好像童年是个长的好像蔓延了千百天的夏季,接连着是个秋风瑟瑟的秋天。然后我就长大了,先是离开了那个老院子,又离开了那个郊区,继而离开那座城市。如今又是个饱含沧桑和回忆的秋天,风冷雨冷,我终于来到儿时幻想的未来之中,却丢失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