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题: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原题: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上回“省亲”一场大戏过后,也该轻松一下筋骨才是。可作者却是丝毫不给喘息机会,可谓好戏连台,越唱越起劲儿。

开头交代贾妃回宫,龙颜甚悦。对应富察氏回宫见乾隆。又提凤姐(富察氏)如何如何“忙”,宝玉(弘皙)如何如何“闲”,暗示江山易主,弘皙被搁置。东府珍大爷(乾隆)请过去看戏,临行前宝玉(弘皙)交待将“贾妃赐出糖蒸酥酪”留与袭人之笔,亦对应曹王妃不在府中(被“禁管”)。曹妃若在,就没有给袭人的理儿。

真情之一:“美人轴”即雍正秘密册立弘皙为储君的诏书

首先交代故事背景:“东府珍大爷来请过去看戏”。是何戏文呢?“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而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

作者用“谁想”二字道出戏名,看官不可忽视。再分析戏名,应该暗合前文借试才写劫持雍正。劫持皇帝有那么容易?来看对雍正遭劫前“出门”的补充交代:“先是进去和尤氏和丫鬟姬妾说笑了一回(将宝玉定位雍正),便出二门来。尤氏等仍料他出来看戏,遂也不曾照管。贾珍、贾琏、薛蟠等只顾猜枚行令,百般作乐,也不理论,纵一时不见他在座,只道在里边去了,故也不问。至于跟宝玉的小厮们(必有之笔),那年纪大些的,知宝玉这一来了,必是晚间才散,因此偷空也有去会赌的,也有往亲友家去吃年茶的,更有或嫖或饮的,都私散了,到晚间再来。那些小的,都钻进戏房里瞧热闹去了。”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看看吧!雍正身边只有那些早被买通的“众清客”。

看官注意,下面再出现的宝玉,作者用“宝玉见一个人没有”来暗示宝玉已然幻身,时空隧道再次开启。为什么这么说?想呀!皇帝身边怎么会一个人都没有呢!分明是此宝玉非彼宝玉了。

于是,作者先交代“美人轴”:宝玉去小书房看美人轴,恰见其小厮茗烟“偷看”,宝玉竟然是“跺脚道:‘还不快跑!’”,后“又赶出去叫道:‘你别怕,我是不告诉人的。’”什么意思?一番游戏笔墨后,道出“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不断头卍字的花样,所以他的名字叫作卍儿”。

可以断定,这宝玉(弘历)与茗烟(傅恒)就是两个偷取密诏的贼。作者不过是用了狡猾之笔罢了,不然怎么可以写宝玉做贼呀!回顾试才劫持雍正一回,再结合宝玉 (雍正)大醉绛芸轩一回,刺客们在弄死雍正前,必须先办好两件事:第一件,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那份传位密诏取来,强迫雍正改写立弘历为储君,然后把立弘历密诏送回去;第二件,强迫雍正说出圆明园寝宫秘藏的那份传位密诏藏在何处,取来改写后再藏回。那么,此处就是隐写主仆二人“偷取”圆明园内传位密诏,应该是雍正向刺客们交代了诏书密藏地点。

看官注意,此处交代一笔“看了半日”。暗示此刻雍正已经遭劫一天半了。然后,“贼主仆”二人一段“黑话”对白,交代“偷取”密诏后仍回到劫持雍正之所在“花袭人”家。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真情之二:花袭人家即劫持雍正现场

茗烟(傅恒):“若他们知道了,说我引着二爷胡走,要打我呢?”宝玉(弘历):“有我呢。”茗烟听说,拉了马,二人从后门就走了。幸而袭人家不远,不过一半里路程,展眼已到门前。

茗烟为何怕他们知道?当然是做贼心虚。看官注意,这个袭人家竟然不远,仅一半里路程。看过后文袭人回家探母之文吧!可见此袭人非彼袭人。

来看这袭人家都集聚了些什么人:第一个是花自芳出来迎接。顺伏线回捋秦可卿送殡官客有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第二个是袭人之母接了袭人与几个外甥女。什么外甥女?分明是一群马家刺客。

作者在此一通暗示:“还有谁跟来?”“别人都不知道,就我们两个。”袭人听了复又惊慌。“这还了得,倘或碰见了人……”全是做贼心虚。

这袭人究竟是谁?作者用一连串亲昵动作,暗示其是弘历王妃富察氏。什么自己的手炉、自己的茶杯等都给宝玉用。这些都是只有夫妻才可共用之物,作者用来暗示这个袭人绝非丫鬟身份。同时,也表现出富察氏内心欢喜之情眼见就快大功告成了。

再看这宝玉:穿着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雕裘排穗褂。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作者怕看官误解下文摘玉真情,先将此宝玉真身定位宝亲王弘历,非被劫持的雍正。然后,表述袭人:一面又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玉摘了下来,向他姊妹们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稀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稀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

什么东西?雍正元年八月所写册立弘皙为储君的密诏。说明什么?雍正已经被逼无奈,告诉马家刺客藏密诏地点,刚主仆二贼偷看的“美人轴”,即是向大家展示的通灵玉。

传看了一遍,仍与宝玉挂好。

(时空转换)又命他哥哥去或雇一乘小轿,或雇一辆小车,送宝玉回去。花自芳道:“有我送去,骑马也不妨了。”袭人道:“不为不妨,为的是碰见人。”

来时做贼心虚,怎么回去还怕见人?这就是作者狡猾之笔!因为这个要送回去的宝玉,才是真正丢了“命根子”的宝玉雍正。看官若问,此时雍正死了吗?究竟怎么死法?因作者将真故事大卸八块,分散隐藏,至此尚未交代。之前有“大醉绛芸轩”之文,有对应传位密诏情节,却无具体死法。个中真情,待解读两宴大观园时,再作详细介绍。

“不可告诉人,连你也有不是。”把弑君杀父说成“不是”,凤姐(富察氏)口气。见花、茗二人牵马跟随,来至宁府街,茗烟命住轿,向花自芳道:“需等我同二爷(此二爷指弘历)还到东府里混一混,才好过去的,不然人家就疑惑了。”怕谁疑惑?弘皙以及老太后曹氏、皇后李氏等。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宝玉(弘历)笑说:“倒难为你了。”于是仍进后门来。

难为花自芳什么?不单是在此坐等,还要注意轿中那个半死不活的雍正。

真情之三:甄宝玉(弘皙王妃曹氏)被禁管

在“路谒北静王”一回,写宝玉进“农庄”,真情即弘皙王妃曹氏被禁管。此处写“却说宝玉自出了门,他房中这些丫鬟们都越性恣意的玩笑,也有赶围棋的,也有掷骰摸牌的,磕了一地瓜子……”用丫鬟们的行为,表达主人不在家。又用老嬷嬷吃碗里“酥酪”,呼应前文给袭人留的“糖蒸酥酪”,表述老嬷嬷“又气又愧”。老嬷嬷因何生气?因主人曹王妃被禁管,老嬷嬷“已是告老解事出去的了”。

真情之四:良宵花解语

少时(作者惯用狡猾之笔,时空隧道开启),宝玉回来命人去接袭人,可见这宝玉已然幻了真身。因此,这袭人也不可能再是那“摘玉”的袭人。这里的宝玉与袭人该是谁呢?答案是肯定的:宝玉(甄宝玉)与她的陪嫁丫鬟“珍珠”(这袭人真实名姓无考,故用原名)。对应回目,正是这主仆二人在“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究竟从二人话语中可以解出何等真情来呢?“我只想风干栗子吃,你替我剥栗子,我去铺床。”这是袭人对宝玉所言。二人谁是主?谁是仆?是主仆不分了吗?当然。二人虽为主仆,已然形同姊妹。袭人原在贾母处为婢女,后来送了宝玉,这个宝玉也就是甄宝玉(曹寅嫡孙女)。如今都长大成人,二人关系更加非同一般。今问题出现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天经地义。主人要出嫁,袭人是否做陪嫁女?

于是,话题由宝玉引出:“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宝玉听了赞叹了两声气,袭人又道:“叹什么?我知道你心里的缘故,想是说他那里配红的。”这又从何说起呢?宝玉笑道:“不是不是。那样的不配穿红的,谁还敢穿?我因为见他实在好得很,怎么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袭人冷笑:“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定还要拣‘实在好’的丫头才往你家来?”人家也没说是来当奴才,怎么多起心来?宝玉笑道:“你又多心了。我说往咱家来,必定是奴才不成?说亲戚就使不得?”袭人道:“那也搬配不上。”

上述这段,即所谓“花解语”之一:对前文劫持雍正现场中花袭人身份补充说明既是亲戚,又配穿红。

“花解语”之二:主仆二人相互试探

宝玉道:“你说的话,怎么叫我答言呢,我不过是赞他好,正配生在这深堂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袭人道:“他虽没这造化,倒也是娇生惯养的呢我姨爷姨娘的宝贝。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没错吧!话题终究说到出嫁了。书中按表:宝玉听了“出嫁”二字,不禁又嗐了两声,正是不自在。又听袭人道:“只从我来这几年,姐妹们都不得在一处;如今我要回去了,他们又都去了。”这下宝玉听明白了:“怎么,你如今要回去了?”“我今儿听见妈和哥哥商议,叫我再耐烦一年,明年他们上来,就赎我出去的呢。”人家都说明白了,可作者还是让宝玉追问“为什么要赎你”。结果袭人终露实情:“从来没这道理。便是朝廷宫里,也有个定例,或几年一选,几年一入,也没有个长远留下人的理,别说你了。”宝玉想一想果然有理。

于是,写宝玉便变着法儿露出老太太留、太太留等语,但总归是袭人不愿出去。此话怎讲?后面写袭人在家听见要赎他出去,他竟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可见袭人已是人大心大,想留下来做“姨太太”倒是正经。

作者在文后亦批注:“一段情结。脂砚。”如此便为后来“袭人渐入金屋”作伏线。

“花解语”之三:袭人劝宝玉(曹王妃)。

话题由讲述宝玉“毛病儿”开始,进一步泄漏这宝玉真身是曹王妃。袭人劝宝玉道:“咱们素日好处再不用说。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此处真故事背景,应是雍正死后,曹王妃被禁管。因弑君杀父一干人为了“把他俩都绝了”,栽赃陷害曹王妃与雍正暴卒有关,就免不了有审问之类的事情发生。《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便是隐述曹王妃被禁管期间的情形。作者通过袭人劝宝玉,来说明这里所谓的“上学读书”,就类似被讯问过堂。不然的话,宝玉也不可能对“读书”谈虎色变。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来看袭人劝宝玉(曹王妃):头一件,宝玉:“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行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青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哪里去就去了。”

看官注意,这就是曹王妃最后的结局火化成灰,无坟茔,任凭风吹雨淋,终归汇入大海。此说看至最后方可知晓。作者用袭人劝解其打消轻生之念,来遮掩此番“花解语”。

第二件,袭人:“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叫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而且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取个名字叫作‘禄蠹’。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读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撰出来的。这些话,怎么怨得老爷不生气,不时时打你?叫别人怎么想你?”

袭人在劝曹王妃,再接受审问时不要硬顶,好歹应付一下就得。宝玉称:“那原是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今再不敢说了。”此段“花解语”,竟然被一些红学专家曲解为宝玉“反封建”。

第三件,袭人:“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僧道,应指审讯曹王妃之人。同时,僧道亦在对应“一僧一道”和“跛足道人”、“马道婆”等。劝不可“调脂弄粉,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与爱红的毛病”。看待这一问题,只要读者将这宝玉的真身原型视作曹王妃,便可知这是作者在隐露宝玉女儿身。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毛病儿”,而是她平时生活习惯。而那“爱红”的毛病,暗示现今已不再是和硕理亲王王妃了,不再是穿大红衣服的时候了。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花解语”到最后,用宝玉一句:“你在这里长远了,不怕没八人轿你坐。”将话题有转回到当年谈婚论嫁。

再看“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与袭人一通“花解语”后,便“自去黛玉房中看视”。可“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鬟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说实话,这要是不从背面解读,此情此景确实“荒唐”,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荒唐”。这孤男寡女单独相处成何体统?更荒唐的是宝玉还提出:“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宝玉还“二人对面倒下”呢!

真情却是再合情合理不过了:这宝黛二人是弘皙与其王妃曹氏。作者在宝玉一声“好妹妹”(兄弟姐妹乱叫)处批道:“才住了‘好姐姐’,又闻‘好妹妹’?大约宝玉一日之中,一时之内,此六个字未曾暂离口角。妙!叵是别部书中,写此时之宝玉,一进来便生不轨之心,突萌苟且之念,更有许多贼行鬼状等丑态邪言矣。此却反推唤醒他,毫不在意。所谓‘说不得淫荡’是也。”

二人先是因那“枕头”有一番表现,过后又在“宝玉左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上作起文章:“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胭脂膏子,据上了一点儿。”黛玉便找手帕子替他擦拭了:“你又干这些事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看来宝玉是经常“调脂弄粉”。因我们知道他是曹王妃替身,也就见怪不怪了。若不知真情的话,看官至此是否会将宝玉看作“人妖”呢?

夫妻俩又将话题转到“一股幽香”上。“这香的气味,不是那些香饼子、香球子、香袋子的香。”黛玉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此言指向宝钗的“冷香丸”。我们知道,黛玉与宝钗同为弘皙替身:一个为“病身”;一个为“官身”。书中这一盛一衰两个替身还经常闹“妒忌”,搞得读者摸不清头脑,作者这样设计人物主要是怕泄真。不过,话中“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这是在影射雍正赐丹,清史中有雍正赐大臣丹药的记载。看来那“一股幽香”,应该是“丹药”的气味。弘皙作为首辅军机大臣,日夜忙于辅佐雍正处理国家大事,吃些“丹药”来强身健体,很正常!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先不说这些,书中还在“唱戏”呢!这回二人不仅动嘴,竟动起手来。“宝玉,你再闹,我就恼了!”“你还说这些不说了?”“再不敢了。”口说不敢,却是照样说,且越说越靠谱儿了:“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什么‘暖香’?”“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这都是什么?后面戏文不必再演,人家两口子私房话儿也不必再描补,请读者自想吧!

下面简单说说红楼案中案耗子精偷香芋。

话说老耗子升座议事,明日腊八世上人都吃腊八粥,各处查访山下庙里米豆成仓,果品五种。老耗发令箭各领命去偷: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看偷香芋小耗自报奋勇:“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计谋深远,此去管比你们偷的还巧呢!我不学他们直偷,我直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混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来,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志美貌的一位小姐。


美人轴故事有何特别之处?花袭人身上有何秘密?


通篇分析,此案与“赵姨娘问计马道婆”文中“把他俩都绝了”遥相呼应。前面解读了很多刺客如何劫持雍正之文,此偷香芋案即暗示刺客们如何设计对付弘皙。从各色果品分析,即对应弘皙王妃曹氏喜生双子。也就是说,刺客们选在这个绝佳时机,达到一举“把他俩都绝了”的目的。“他俩”当然是凤姐(雍正)与宝玉(弘皙)。不过,弘皙是相当谨慎的,这一点从其替身宝钗可见一斑。于是,刺客们就把目标选定为弘皙王妃曹氏(女宝玉),在弄死雍正的同时,栽赃陷害弘皙王妃曹氏。

究竟这个“法术无边”的标志美女是谁?又是如何偷取“香芋”的?等解读后文相关情节时再见分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