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凶手背后的故事≠犯罪有理

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强奸杀人案最新进展,司机曾经在借贷平台借贷56次,其中最近一个月借款次数就高达31次。

于是很多人觉得现金贷才是凶手。

发掘凶手背后的故事≠犯罪有理

我想很多人搞错了一个逻辑,每个杀人凶手,都有他杀人的理由,但这个理由,从来不能构成脱罪的理由。

数据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率更高。没错。

数据表明,贫富差距扩大会增加犯罪率,没错。

但是能够因为犯罪人员从小饱受欺凌,就对他免罪吗?不能。

犯罪学的研究非常有意义且有必要,通过对于罪犯背后成因的分析,可以有效出台对应性措施或者政策,来降低犯罪率。

但是就某个个体而言,这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他的保护伞。

我又要拿出来日剧《gold》里这段话了——

发掘凶手背后的故事≠犯罪有理

就算处在同样的境遇之下,大多数人也并不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发掘凶手背后的故事,发掘犯罪率的成因,这是相关专家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对个体原谅的理由。

人应当为其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

发掘凶手背后的故事≠犯罪有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