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交:从QQ空间的“说说”到微信“朋友圈”

我们的社交:从QQ空间的“说说”到微信“朋友圈”

自从有了微信之后,我已经好久不用QQ跟朋友聊天了。

我的第一个QQ号也就是我现在一直在用的,是高考过后我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送给我的。那时的我不会电脑,对于电脑的了解仅限于开机关机和用电脑玩扫雷的小游戏,仅此而已。从小我又一心只知道学习,网吧是从来不敢去的,觉得对不起父母,所以,高考过后,考上了大学,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也可以无愧于父母,自然就可以接触一下我一直向往的电脑了,我以前对电脑一无所知时,总是做梦都会梦到自己有了一台电脑,并且能用电脑飞快的打字。

朋友给我的那个QQ号还是另外一个男生给她的,她又给了我,我一直用到现在。那时一有了属于自己的QQ号,认识的同学朋友是一定要加上的,跟同学们在QQ上聊天,聊的很起劲。那时我还比较喜欢加陌生人为好友,查找好友的筛选条件一定是跟我同龄的男生,有陌生人加我,那也是一定会同意的。所以,那时我的QQ好友,认识的不认识的可是长长的一大串。

现在,别人想要加我要等我同意才行,陌生人加我我是不会加的,我也不会再主动搜索陌生人去加好友了,更不会跟陌生人聊天了。曾经那个坐在图书馆机房电脑前跟陌生人谈人生谈爱情谈理想的小女孩也永远定格在20岁的那个夏天了。

那时我们用QQ聊天,用说说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想哪个朋友了,就去她/他的空间看看,看看他们的说说,看看他们的日志,看看他们的相册,看看他们的留言板,并留下来过的痕迹。

如果你现在再去翻翻老朋友的QQ空间,你会看到好几年前的某一天ta留下的一句话,ta上传的一张照片,那时的ta是那样年轻,跟现在一点都不一样。有的同学因为好久没有联系,当你想去ta的空间看看时,结果却弹出一个你没有权限访问的对话框,留下你对着一小方屏幕无限唏嘘。

后来,智能手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app出现了,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吸引,去QQ空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当微信出现的时候,QQ空间仿佛已经变得无人问津了,它被冷落了,我们现在关注的更多的是朋友圈。

每天刷朋友圈成为了一种常态,我想,很少有人保持了每天刷QQ空间的记录吧。

我们在朋友圈里分享我们的生活,分享我们去过的地方,分享我们吃过的美食,看过的美景,我们给别人的朋友圈评论,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但却很少主动找微信上的一个好友聊天。友谊的维持在朋友圈里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点个赞就可以了。

我并没有刻意不去看QQ空间,不用QQ空间发表说说,只是自从有了微信以后,生活的重心好像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微信这边,我的朋友,都存在于微信里。让我意识到这一点也是我写这篇文字的动机是因为我最近的这份工作,为了方便大家传送文件,公司的主要群是在QQ上建立的。当我知道新公司竟然用QQ群来沟通工作时,“老派”这个词竟然闯进了我的脑海,偶尔在QQ群上聊天,竟然还有些不习惯。

一个小小的社交软件竟能如此改变一个人的习惯,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当我在使用了很久微信以后,刷了好久微信朋友圈以后,再去看QQ空间,仿佛在看很久远的人和事,QQ里的好友都是好久以前的同事朋友,都已经许久没有联系,我也没有删除。

以前,对于好久不联系的人或者不太相熟的同事我都会一一删除,当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对于过去,我无所回忆,竟能从那一个个好友的名字中去寻求过去的蛛丝马迹时,我便不再删除好友了,那一个个好友的名字,都会让我回想起过去的某个时刻,某个片段。

微信朋友圈记录了你精彩纷呈的成年世界,QQ说说有你青涩稚嫩的青春年华。

对于过去的时光,对于曾经跟自己有过交集的人,到底应该如何记忆?有多少种办法可以留下与他们有关的回忆呢?这个答案又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