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进博会 中国向世界释放哪些信号?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李晓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中国国内经济现下行压力之际,官方将借此次博览会释放哪些信号,备受关注。

维护自由贸易

当前,贸易紧张局势仍未缓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给正回暖的世界经济重新蒙上阴影。维护开放、自由的经贸体系,呼声越发高涨。

世贸组织(WTO)总干事阿泽维多警告称,日益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可能造成重大经济影响,危及所有国家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日前也发布报告将2018 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7%。IMF 总裁拉加德直言,贸易壁垒正在变成新现实,这不仅损害贸易活动本身,还会损害投资与制造业。

此前,中国高层已在不同场合多次发声力挺自由贸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在此次博览会上进一步明确支持自由贸易,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态度。

“只有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经济全球化才能健康发展。”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杨长湧称,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为经济全球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中国扩大开放的良好意愿已受到全球企业的欢迎。据中方统计,目前已有来自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 多家企业确定参展,其中包括近180 家美国企业。

除举办国家展和企业商业展外,此次进博会期间还将举办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和不少相关配套活动,邀请国际组织负责人、全球商界领袖、知名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国际经贸发展的前沿和焦点议题,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智慧。

深化改革开放

今年三季度,中国GDP 同比增速已降至6.5%,接近官方年初设定的年度增长目标。在国内经济放缓,下行压力加大之际,高层料将借此次博览会明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决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东艳称,以深化结构性改革,而不是短期对冲政策来应对内外环境之变,才能真正提振市场信心,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杨长湧表示,扩大中高端供给,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中国国内货物、人才、技术、服务等要素结构尚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通过举办进博会扩大进口引进优质资源,将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此外,进口国外优质商品和服务,也有利于发挥“鲶鱼效应”,倒逼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促相关产业更好创新升级。

此次博览会不仅包括货物贸易,也涉及服务贸易和投资。此外,将有5000 多种进口商品首次亮相中国市场,其中不乏高品质商品。

如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所言,进博会是“镜子”和“标杆”,能够反映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和不足,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