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父輩精神 勇闖創新之路——訪市勞動模範、水礦集團機制分公司副總工程師楊坤

繼承父輩精神 勇闖創新之路——訪市勞動模範、水礦集團機制分公司副總工程師楊坤

楊坤(左)正在指導技術人員具體施工方案。


1971年,楊坤的父親放棄了省直機關工作,主動要求到六十四工程處,參與“三線建設”。1974年出生的楊坤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三線建設的“後備軍”。

從土城礦到化處礦,楊坤一家隨著父親工作場所的變遷四處遷徙。

“住的是‘乾打壘’,吃的是包穀飯,有時候一連一個星期吃洋芋,冬天吃菜更是困難,飯裡經常‘油水’都難見到……”生活極其艱苦,是幼小的楊坤對礦區最深刻的印象。“哪一頓能吃上‘油拌飯’或者‘醬油拌飯’,我都能高興好長時間。”楊坤說。

直到改革開放春風吹拂,礦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84年,楊坤一家住進了筒子樓。“住上了樓房,吃飯按照供應配給,我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楊坤說。

同一時間,礦區掀起了建設高潮。那羅寨煤礦、大灣煤礦、二塘電廠,父親四處“轉戰”,楊坤也在慢慢長大。

1992年,楊坤考取了貴州工業大學,讓他的父親備感欣慰。

楊坤的父親是1965年“文革”前考取的最後一批大學生,從重慶大學出來的他對於孩子的教育頗為重視。“父親說,多虧改革開放恢復高考,我才有機會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1996年9月,楊坤學成畢業後被分配到當時的水城礦務局機電總廠擔任技術員。“那時候,煤礦機械化水平還很落後,皮帶運輸都還沒有得到普及,運輸基本上還是靠礦車,效率很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很大。”楊坤回憶說。

從工作到現在,楊坤先後主持設計了被譽為“貴州第一架”的ZY3400/12/28C綜採支架和8類適應六盤水及貴州本地煤礦生產所需綜採、綜放液壓支架。他還主持設計了水礦乃至貴州地區運量最大、角度最大、功率最大、長度最長等不同類型帶式輸送機。其中,部分項目攻關被列為六盤水市2012年市重點項目工程和貴州省工業重大攻關項目。

多年來,水礦集團機械製造分公司(原水城礦務局機電總廠)共獲得國家新型實用專利共12項,發明專利2項,其中楊坤參與的就有10項。而他帶領的創新團隊在2015年獲貴州省總工會、六盤水市總工會授牌的“貴州省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他本人也在2015年被授予六盤水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唯有走創新發展之路。”如今已經是水礦集團機械製造分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的楊坤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