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當區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

乌当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

這幾日,在烏當區水田鎮三江村,一幅熱鬧的豐收景象。在貴陽烏當綠源心怡專業合作社的大棚內,數名村民在採摘香菇,倉庫裡堆滿的香菇即將發往蔬菜批發市場。

乌当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

三江村村民在採摘香菇

“村裡的香菇豐收了,我們也有活可做,現在每天一早就來合作社摘香菇,再也不用跑到外面去找零活幹,每天有100元的收入。”低收入困難戶曾加濤高興地說,“不僅如此,到年底我們還有分紅,大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合作社報賬員張躍娟也忙得不可開交。每賣出一批香菇,張躍娟就在記賬本上統計好銷售收入。“自10月初開始出菇以來,現在已經賣出10000多斤,銷售收入近20000元。照這個趨勢,合作社今年的收入肯定差不了。”張躍娟說。

乌当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

今年3月

三江村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農村“三變”改革,把傳統農業種植調整為食用菌產業和蔬菜種植產業。

為形成產業規模優勢,三江村成立綠源心怡專業合作社,完善產業管理、銷售及運營監督,在獲得較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解決了勞動力就業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就業問題。

“我們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低收入家庭’的運作模式,帶動農戶以土地或現金入股加入合作社。”三江村村支書湯忠秀說,“同時,我們積極主動協調幫扶單位,為全村31戶低收入困難家庭每戶爭取到3000元資金投入合作社,成為合作社社員。”

綠源心怡專業合作社

打造食用菌種植基地,主要示範種植黑木耳、香菇、羊肚菌、大頭菇等菌種,計劃種植面積200畝。其中,一期計劃投入資金40萬元,示範種植50畝,搭建食用菌大棚3000平方米。目前,該合作社已帶動村民36戶入股,其中低收入困難家庭16戶,解決困難家庭就業356人次。

“合作社成立後,我們首先實施了黑木耳種植項目,建成6畝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共種植了42000棒黑木耳,產出3萬多斤,實現收入8萬元,這是我們合作社的第一桶金。”湯忠秀說,自此以後,三江村的產業開始“多點開花”。

今年4月

綠源心怡專業合作社實施蔬菜種植項目,先後種植小白菜、香菜、菠菜等,收入近萬元;

今年10月

綠源心怡專業合作社實施香菇種植項目,花費7.5萬元購買菌棒,僅一週便開始出菇,出菇週期長達4個月;

……

“最近,我們還跟劍河珍源生態有限公司達成種植150畝大球蓋菇的合作,這個項目由公司提供菌種、底料、技術以及銷售,合作社提供土地和人力,分成按公司40%、合作社60%來算,預計每畝能產出近1000斤,最高收入3萬元。”湯忠秀說。

乌当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

通過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三江村曾經的包穀地和荒地,如今煥發出新活力,產生更大經濟效益,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來,烏當區圍繞“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要求,牢牢把握“八要素”,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系統謀劃、全局考慮,結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省大健康產業發展引領示範區建設和世界旅遊名城重要景區景點打造等重大戰略,大力推進以精品水果、特色蔬菜、生態茶葉、中藥材、生態家禽等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成調整種植面積70838.4畝,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來源丨貴陽日報

烏當區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

歡迎掃碼 關注我們

黔中秘境 生態烏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