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存报告

北京生存报告

北京的夜

七点整,从单位出来。回头看去,写字楼里还是亮如白昼。

今夜的北京有点冷,风吹透了衣服,让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如果在家乡,这个时候,恐怕晚饭都已经吃过了。而现在,我住的地方还在很远之外。中间隔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与拥挤的人群。

“觉得累了,就回来。不工作,我和你爸养你也没问题”

母亲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我知道,她没有骗我。退休之后,她闲了很多,一个人坐在空荡的房间里看电视的时候,总会牵挂起她唯一的孩子。可是每一次,都被我拒绝了。面子是一回事,毕竟啃老这名头太大,我承受不起。更重要的则是,心有不甘。回去,回那个小县城去,我又可以做些什么呢?工作是有的,教师,公务员或者跑去给父亲帮忙。每一份工作,都会比现在轻松很多。但是,我明白,如果踏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可能今生都不会再有回来的机会。四年的工作经验,研究生的学历,积累的人脉都成为了泡沫,一戳即破。

北京生存报告

银河soho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和母亲出去逛。县城里,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她认识的人。然后,便会有一段很老套的对话。

“这是你儿子啊”

“嗯”

“在哪儿工作呢”

“北京”

“哎呦,了不起”

......

母亲似乎很受用对方的夸赞,总是笑着接受他们所有的赞美。她高兴了,我便也觉得轻松很多。这样的夸奖,在北京可并不常听到。

月初,参加了一个会,在人民大会堂。散会后,和参会的人拍了照片,给母亲传了过去。结果,上个周末回家的时候,亲戚们都知道了我和某位大牛一同开会了,还是在中国最好的会议室里。

诸如此类的情况,清晰地发生在每一个在京外来者的生活里。即使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北京依然是一个颇为神圣的存在。然而,我们这些人却在这里,并不快乐的活着。

红黄蓝的事情没了下文,清退活动也不知道进行得怎样。合理地规划是城市应该采取的措施,我不能说些什么,只是没来由得感到一阵孤单。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不是我们的。这是某个同事看到清退新闻后,发的一句感慨。我所在的部门,基本都是外地人。平日里倒也可以嘻嘻哈哈,悠闲地享受着北京的种种好处,现在却开始慌乱起来。我在的朝阳区,还不在清退之列。同事们的工资也大都很高,不必担忧被扫地出门。可还是凭空多了些,寄人篱下的惆怅。

北京生存报告

北京有最拥堵的地铁,也有最难以忍受的雾霾。西单的大部分衣服都在千元以上,加班到深夜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呢,我们还是会在每个清晨咒骂着,踏上通往公司的地铁。就像沙漠里那胡杨,倔强地活着。

“我不会离开。如果可以,我想一辈子留在这里”

K是我的中学同学,毕业后在西二旗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这一次的清退行动,让他也受到了影响。本想打个电话关心一下,却发现了他留在朋友圈里的动态。我明白,我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他会留下的,即使有很多困难。

刚来北京的时候,心里也是有些慌乱。虽然不必在人才市场费尽气力的寻找能接纳自己的地方,可突然来到了陌生的环境,还是有些惶恐。有时,加班到深夜,很喜欢站在窗前看看外面。接近凌晨,很多地方的灯却都还亮着。我想,那看不清的窗子后面,一定也站了一个漂泊的人吧。

北京的节奏真的很快。记得过去,总不能理解那些搭电梯还要奔跑的人。可是后来,忙起来,自己也开始提着电脑在每一条地铁线的电梯上奔跑了。不来北京,也许永远都不会懂一天的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也许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力。曾经在某段时间里,连续加了三天的班。三天之中,只睡了不到十个小时。那一天,走出公司的时候,感觉迈步都没有力气。

北京生存报告

2016年10月29日摄于中国北京五道口

很多次的,坐在办公桌前,想大吼一句,我真的撑不住了。可是,最后都还是坚持了下来。

我想,如果现在母亲再和我提起那个话题,我的拒绝不会再有一点犹豫。是的,我不喜欢北京。但是,我却不想离开它。孩童时,捏着铅笔在纸上画着稚嫩的字迹,以后要当个很厉害的人。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实现,至少北京有着唯一可以实现这理想的可能。

去年,赵雷在工体有一场演唱会。我去了,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听了成都,南方姑娘,还有理想。

我已不是无悔的那个青年

青春被时光抛弃

已是当父亲的年纪

理想永远都年轻

你让我倔强的反抗着命运

你让我变得苍白

却依然天真的相信

花儿会再次的盛开

......

是该当父亲的年纪了,母亲有时也总会催促着。可是我知道,我想要的也许更多,也许更远。十里河地铁站到了,我该回家了。走出站口,风猛地吹了过来,让我不由得缩了缩脑袋。今年的北京,似乎格外冷呢。

可是,管他呢。反正,花儿会再次盛开的......

北京生存报告

北京国贸夜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