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所谓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快要结束的时候,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上山下 乡运动最早从1955年开始,当时60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遥远的黑龙江省去垦荒。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8月30日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欢送仪式上把“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旗授予这批青年知识分子。政府极力鼓励当时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把邢燕子等人做为典型榜样在青年人中大力宣传。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末期,红卫兵运动的时候。1968年12月,毛泽东作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从此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年、1967 年、1968 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锻炼。“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1/10的城市人口转移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少有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所有家庭都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上山下乡的目的地很多,包括云南、贵州、湖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政府指定“知识青年”劳动居住的地方,通常是偏远地区或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县。这个做法很快就成了既定政策。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在当时,有一部分青年是“满怀热情”地投人到这场运动中的,所谓“满怀豪情下村”,“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与其在城市的美好生活相比较,知青们普遍认为在农村生活很艰苦,他们在贫穷的农村地区当然无法继续接受正规的知识教育,也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他们和当地农民的关系也不怎么融洽。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不在“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分是到乡村“插队落户”,但还有一小部分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他们的生存状况与“插队知青”有很大差别。“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各个地方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有一大批“知青”到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屯垦”。“生产建设兵团”虽有“屯垦”的功能,但与正规军队不同,它同时具有安排城市失业青年就业和备战的目的。1968 年底,中苏关系恶化,毛泽东向全国下达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等系列关于备战的指示。许多城市里开始修建防空洞,沿海地区不少军工企业纷纷向西迁移。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各地成立 了以“知青”为主要成员 的大量“生产建设兵团”。从1969年初到1970 年,原有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急剧扩大规模,同时新组建了内蒙古、兰州、广州、江苏、安徽、福建、云南、浙江、山东、湖北共10个“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西藏、江西、广西的3个农基师,加上50年代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共有12个“生产建设兵团”及3个农基师。

你知道“上山下乡”运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