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持續賦能 新業態異軍突起

“文化+”持續賦能 新業態異軍突起

2013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展示10週年攝影牆。

“文化+”持續賦能 新業態異軍突起

2017年,剛剛落成不久的南方影視中心迎來了“功夫電影周”。

“文化+”持續賦能 新業態異軍突起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舉行2018年全國“兩會”記者出發儀式。

“文化+”持續賦能 新業態異軍突起

2004年,首屆深圳文博會大芬分會場開幕,大芬村千人現場作畫。

“文化+”持續賦能 新業態異軍突起

1980年初,全國首家音樂茶座——廣州東方賓館翠園宮音樂茶座誕生。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數字出版產值佔全國的20%,動漫業產值佔全國三成,遊戲業收入佔全國七成,網絡音樂產值佔全國近八成……在文化產業的多個領域,廣東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在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上,由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汕尾等21個地級市組成的廣東文化產業軍團,秀出了約佔全國1/7文化產業總量、連續15年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的廣東文化產業答卷。

回望過去40年,因得改革開放之先機,廣東文化產業起步較早,隨著產業實力的不斷壯大,外向型發展也實現了新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通過健全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壯大文化市場主體、推動跨界融合和推進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類新興文化業態異軍突起。如今,廣東文化產業已經走出了一條重創意、造品牌、促融合的“質量型內涵式”發展新路。

好消息還在不斷傳來。10月16日,隨著廣東廣播電視臺綜藝頻道4K超高清頻道的正式開播,廣東有望率先成為全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創新高地。新的征程,新的起點。展望未來,廣東正砥礪奮進,以更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人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以文化業態的融合、創新,提升中國文化在國際競爭中的傳播力、影響力,努力奏響中國文化產業時代發展的強音。

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不久前,伴隨全國首個省級電視4K超高清頻道在廣東的落地,廣東綜藝4K超高清正式開啟了完整的4K頻道運營。這意味著,頻道儲備的近1500小時全4K節目將以首播時長4小時、6次滾動播出的形式全天候超高清播出。

近兩年,廣東加快發展4K超高清電視應用與產業,“廣東4K電視節目創作中心”和“廣東4K電影創作中心”相繼成立,以加快4K內容創作生產。今年上半年,廣東4K電視產量猛增,約佔全國一半,截至8月,全省可提供4K節目時長已達10086小時。

“推動4K電視網絡應用與產業發展,這是廣東深化廣電媒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信息網絡技術和消費升級,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群眾獲得感的一項重要舉措。”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白潔說。

4K超高清視頻不僅對拉動廣東工業經濟增長的效果顯著,其產業集聚的背後更是上千億級的市場。據統計,到2020年,4K電視網絡應用與產業發展有望帶動全省相關產業實現產值6000億元以上。

回望過去,不論是1980年代的燦爛輝煌,還是1990年代初的市場低迷,影視“粵軍”一向敢為人先、踏實前行,而包容務實的觀眾和政府部門更讓廣東電影市場具備了龐大的產業規模和受眾基礎:從1993年的《蔣築英》開始,主旋律電影在廣東首次通過營銷走向市場;上世紀,廣州市一宮影城成為全國第一家超大銀幕影城;進入新世紀以來,廣東電影人更是推動廣東成為全國最大票倉,48條商業院線中,有24條在廣東經營。

2017年,廣東電影票房收入為79.98億元,佔全國總票房收入的14.30%,連續16年蟬聯全國榜首。“廣東電影產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和廣東省經濟大省的地位相匹配。”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會長陳長兵說。然而,在上揚的消費曲線背後,卻隱藏著創作缺位的危機——“不缺受眾群,但缺少本土好作品”一度成為廣東從“影視大省”向“影視強省”邁進的絆腳石。

這一問題也得到了相關管理部門和整個文化界的重視。近年來,廣東先後出臺多項政策,累計投入9810萬元獎勵重點製片基地、重點電影作品、電影技術研發等方面,吸引產業資本聚焦廣東,落戶佛山的南方影視中心目前也在加速建設,它的出現無疑為廣東的影視產業發展帶來更大的可為空間。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粵產電影《南哥》不僅入圍專場展映,更與美國一家公司簽約全球發行。業內人士認為,這部講述中國扶貧模範人物故事的電影能在國際上獲得青睞,為“粵產”電影走向世界積累了成功經驗。

跨界融合 “文化+”成產業發展新引擎

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來自江西的陳小姐一家在深圳華僑城集團旗下的錦繡中華·民俗村體驗了一次濃濃的草原文化風情。作為一家文化旅遊集團,華僑城近年來以“文化+旅遊+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模式,加速全國佈局。今年國慶節期間,華僑城旗下旅遊企業累計接待遊客近60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華僑城僅是無數正在尋求“文化+”跨界發展的廣東文化企業的一個代表。2017年,廣東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增加值達505億元,增長35%以上,湧現了騰訊、UC、YY等行業巨頭,全國APP總榜安裝量前三名微信、QQ、酷狗音樂均為廣東企業。

近年來,廣東大力推動文化產業與製造、信息服務、教育、體育等融合發展,動漫、網絡遊戲、網絡音樂等新興文化業態異軍突起,成為了廣東文化產業的新引擎。全省文化企業積極創新生產、傳播方式,提高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物聯網、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也開始嶄露頭角。珠江鋼琴、珠江燈光、銳豐音響科技、浩洋電子、勵豐文化……一大批傳統文化企業正插上科技的翅膀,成為行業的“領頭雁”。

廣東是音樂產業的先行者。上世紀80年代,廣州音樂茶座的出現,不僅唱響了廣東內地流行音樂的先聲,也是中國文化產業誕生的一個里程碑。2017年,廣東省網絡音樂總體市場規模為95億元,已佔全國市場規模的79.2%。

如今,在互聯網時代的知識產權護航下,科技創新和融合正在引領廣東音樂企業的生產力發展,酷狗音樂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早在2015年,酷狗就在全國落成了首家產業基地,由此打響音樂孵化基地佈局的“第一槍”。最近,酷狗又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為“音樂智造”爭了口氣。擁有超過40萬首專業伴奏和1700萬首正版歌曲的超級K歌機,充分發揮了酷狗在音樂版權方面的優勢,讓不少市民體驗到“嗨唱”感覺,玩不釋手。

正是這些洋溢著創意與活力的動作,加速著企業在文化與科技、互聯網的跨界融合,它們賦能各類文化新業態,也推動著“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邁進。

集群發展 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實質啟動之年,眾多“國字號”節展在廣東的落戶,讓廣東的文化產業一方面實現了“全產業鏈”的縱向對接和規模化發展,另一方面也推動了中國文化產品以更優美的姿態走向市場、走向世界。

文博會誕生於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同樣,文博會也成了中國文化產業對外開放最為重要的窗口和平臺。回望首屆文博會,國外參展商為數不多。14年過去了,五大洲42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家海外機構參展商來了,眾多中國的傳統文化產業在這裡重獲生機,那些“養在深閨人不識”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了邁向產業化、國際化的契機。

儘管今天的文博會已經不再突出強調成交量,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曲線與文博會不斷攀高的成交量數字一直是比翼齊飛的。在參展商眼裡,“點石成金”的傳奇隨時有可能在這裡發生。

目前,廣東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約佔全國四成。廣東文化貿易出口市場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大批國家級重點文化出口企業和文化品牌正通過中國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中國(中山)國際遊戲遊藝博覽交易會、中國(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等落戶廣東的“國字號”節展輸送到世界各地。

除了引進重量級的行業節展,廣東也在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示範基地,創新開展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認定工作。通過“築巢引鳳”、改善營商環境、有機結合等新方式,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取得了規模效應。

目前,廣東總收入過百億元的園區和基地有3家,過十億元的已有9家。今年8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聯盟在深圳的成立,無疑又給泛珠區域文化產業的集群發展增添了一股強勁的合力。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聯盟一方面聚合社會資源,推動文化產業鏈各個環節互相賦能,另一方面將為大灣區城市經濟文化發展方式轉變獻計獻策,推動灣區城市文化事業發展。”聯盟副秘書長彭建林希望,未來聯盟能被打造成集城市文化發展戰略諮詢服務、文化項目投融資、文化地產配套建設、文化商業化運營項目推廣等領域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國文化向全球展示、推廣提供服務。

眼下,廣東文化產業已展現出其在經濟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發展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可以有更大作為的潛力。進入新徵程,廣東應繼續爭當全國文化產業龍頭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與興盛的最佳平臺,這也是獻給改革開放40週年最好的禮物。

大事記

誕生全國首家音樂茶座 培育流行音樂市場

1980年3月

◎東方賓館的花園餐廳開始出現小規模音樂演出,多是外面的歌手來客場獻唱。1981年,賓館招考了歌手、伴奏,專門成立樂隊,在翠園宮餐廳正式推出音樂茶座,聽眾花錢買上一張票,就可以進來坐在飯桌前聽歌,票價內包括了茶座提供的飲料、小食。

音樂茶座甫一推出,即在那個年代引起轟動:每晚,全市各處的年輕人把前廳擠得水洩不通,走廊上經常加位。之後,全市乃至全國紛紛模仿興建這種娛樂場所。以音樂茶座為基礎,廣州逐漸形成了發展流行音樂的舞臺,湧現大批歌手,廣州的唱片公司給這些歌手錄了專輯,音樂市場被培育起來。

首創主旋律電影營銷 首次嘗試貼片廣告

1993年

◎以我國著名光學科學家為原型拍攝的主旋律電影《蔣築英》準備上映,雖然沒有商業片元素,但時任廣東省電影公司宣傳科副科長的趙軍決心在廣東力推這部感人的影片。看片會結束後,《蔣築英》在全國只賣了40個拷貝,廣東買了2個。恰逢廣東省委組織召開廣東農村工作會議,會上播放了這部影片,大受歡迎。最終,通過電影公司的商業化操作,《蔣築英》走向市場並取得成功,從此以後,主旋律電影也有了“電影營銷”的概念。

1998年

◎廣東省電影公司首次舉辦貼片廣告公開招標會,用距離正片最近的“倒一”位,吸引公司競標,最後由一家BP機公司以30萬元高價獲得。當年,《泰坦尼克號》全國票房為3.6億元,而廣東的總票房就超過3000萬元。同年,廣州市一宮影院成為全國第一家超大銀幕影院,大約兩年後,全國各地多家影院才開始進行影廳改造。

設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2003年

◎廣州首開國內先河,舉辦了首屆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紀錄片國際研討會和中外優秀紀錄片展播活動,後更名“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併成為當時國內唯一具備紀錄片投融資、交易功能的國家級專業平臺。

如今,歷經15載發展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是中國紀錄片產業脈動風向標,作為國際八大紀錄片專業節展之一,現已與30多個國際上著名紀錄片專業電影節與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是國際紀錄片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國家將紀錄片定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文化戰略之一,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連續兩屆獲得由中宣部、商務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頒發的“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

舉辦深圳文博會 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2004年

◎首屆文博會在深圳舉行,70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包括來自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2家企業,展覽總面積達43130平方米,7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中合同成交額和意向成交額達到356.9億元人民幣。首屆文博會也被評為“2004年中國文化十件大事”之一。發展到2010年第六屆文博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首次實現政府組團“滿堂紅”。

有著“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盛譽的深圳文博會也一直緊跟時代步伐,按照國家的發展戰略,不斷創新、闊步前行。

設全國首家全媒體集團 推動媒體轉型融合發展

2016年

◎廣東省組建了全國首家全媒體集團——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發展“媒體、數據、交易”三大核心業務,打造實力和傳播力、影響力強大的財經媒體集團與金融資訊綜合服務商。

近年來,廣東又相繼組建3支百億元量級的廣東省新媒體產業基金、廣東南方媒體融合發展投資基金和全媒體文化產業基金以及總規模50億元的珠影越秀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等,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圖表:彭靂

■數讀

●2012—2016年,廣東的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706.5億元、3011億元、3552.3億元、3648.8億元、4256.6億元,佔GDP比重分別為4.74%、4.84%、5.24%、5.01%、5.26%。

●2017年,全省演出市場收入約51.3億元,約佔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的10%,全省演藝設備行業總產值238億元,出口總額46億元,佔據全國70%的市場份額。

●2017年,國產動畫前10名中,以第一齣品方為準,廣東出品了5部,其中《熊出沒之奇幻空間》更是創造了5.2億元的春節檔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目前,全國動畫從業人員約6萬人,廣東佔了其中的1/3。

●2017年,全國玩具企業出口額1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共有5000多家,其中廣東企業超過四成,全球動漫衍生品中超過一半是“廣東製造”。

●2017年,廣東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為437.6億美元,其中,文化產品出口420.4億美元,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66.94億美元,同比增長28.5%。

●截至2017年,全省建設有200多個文化創意園區,入園企業2萬多家。

●目前,廣東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2.1萬家,從業人員350多萬,先後有25家企業被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有多家企業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

●南方日報記者 周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