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真|物業保安70歲

觀點地產網 身軀早不如年輕的時候挺拔,藏藍色的帽簷也已遮不住白髮。

他告訴我們,今年68了,在九龍城住宅區當保安,還可以再幹兩年。

已經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但他說,趁著身體還硬朗,更希望幫子女減輕下負擔。

兩年前,香港保安及護衛業管理委員會,將乙類保安人員許可證(B牌)的年齡上限由65歲提高至70歲。這一舉措,不僅讓一些有繼續工作意願的體健長者提供了就業機會,更讓不少香港開發商稍鬆一口氣。

將保安員退休期延長實屬無奈之舉。

一方面,是香港面臨的人口急劇老齡化;另一方面,部分職位空缺屢創新高,早已出現“有位無人做”的情況,物業保安就相當“難請人”。

香港人力劫

香港政府統計處10月19日發佈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顯示,2018年7月-9月就業不足率由6月-8月的1.1%上升至1.2%。

就業人數而言,總就業人數由6-8月388.24萬人,下降至7-9月387.46萬人,減少約7800人;同期的總勞動人口亦由399.98萬人下降至399.24萬人,減少約7400人。

與此同時,就業不足人數也在增加,由6-8月的4.55萬人,上升至7-9月的4.73萬人,增加約1800人。

但若按年比較以撇除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多個主要行業的失業情況均見改善。其中,住宿服務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和資訊及通訊業的失業率跌幅尤其顯著。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自然流失,是就業人數減少其中一個因素。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曾預計,由於人口老齡化,香港勞動力在2018年達到365萬的頂峰後,就會進入一個長期下跌的時期,到2064年將萎縮至315萬。而在人力方面缺乏彈性,會在較大程度上阻礙香港經濟發展。

據瞭解,人手不足的問題,在物業行業尤其顯著。“穩sales比較難,各個盤都缺人,唔好講幾多人工啊,請都請唔到。每年起甘多樓,總要有人來管。”

延長保安員的退休年限是其中一個舉措。“再唔諗辦法,估計過多兩年仲可能延長到75歲。到80歲都有可能,但這唔系一個好辦法。”

香港地產行政師協會會長馮國雄稱,年輕人少了和年輕人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是導致香港物業行業人手不足的兩大原因。

當然,對於中、下層勞工不足的難題,輸入外地勞工的建議也曾被考慮。但在眾多爭議下,也未被真正落實。

前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曾公開分享星洲的經驗。他指出,一旦決定輸入外勞,必須清楚界定輸入哪一類勞工,政府也需向本地勞工提供補貼和資助,確保外勞不會“搶他們飯碗”。

馮國雄直言,與其請不到人,不如減少管理費。可以藉助科技的力量,降低物業管理對保安員的依賴程度。但顯而易見的是,應用科技在物業管理中的應用,內地早走在了香港前面。

香港物業困頓

多年前,內地物業剛起步,香港物業是它們仿效的對象。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專業公司——深圳物業管理公司正式成立。

那是香港物業管理走在世界前沿的時代。內地對物業管理的認識卻很模糊,不知如何對小區進行綜合管理。

於是,深圳選擇率先從香港引入物業管理,引進香港的專業化、市場化管理經驗,那是內地物業管理邁出的第一步。

多年後的今天,是另一番光景。內地物業公司扎堆港交所上市,成了香港資本市場的新寵,他們在物業管理上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最讓港人豔羨的,莫過於應用科技的使用,門禁系統、人臉識別的存在就極大解放了人力。

再者是AI智能,內地大的物業管理公司基本上會有自己開發的一套軟件,用於與業主的溝通。像是萬科物業的睿服務、彩生活的彩之雲,繳費、維修確認等環節通過一部小小的手機就能夠完成。

在這方面,香港的循規蹈矩顯得有些固執,溝通採用的是貼公告等最傳統的方式,繳費用支票,甚至是現金。

對香港來說,改變繁重的物業管理方式不僅是減少人力成本的要求,同時也是解決人手不足這一難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馮國雄稱,未來香港的物業管理一定會學習內地先進的技術和經驗,變得更加智能化。

事實上,兩地截然不同的計費方式也是發展迥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香港,物業管理採取酬金制,這是一種實報實銷,結餘或不足由業主享有或承擔,物業公司只收取酬金的計費方式。

酬金制下的物業管理企業,並不用考慮多元化經營,收取酬金就可以“安穩度日”。但這也通常導致“思考惰性”,不利於刺激企業進行管理方式創新,節約成本。

而對於業主來說,減少人工成本的需求顯得更為迫切。有市場人士稱,現在年年都在加管理費,保安、清潔、維修、綠化年年都加價。

“山竹之後,保險費今年估計要加7%-8%,這個費用很大,業主的承受能力一定跟不上的。這時候,會考慮不如減少些人手,大堂不帶保安行不行?這些都會考慮的。”

在內地,物業管理則多采取包乾制,由業主向物業管理公司支付固定物業服務費用,盈餘或虧損由物業管理公司享有或承擔。

在這種制度的倒逼下,物業公司會採取一系列創收和增收的方法。小到大堂內的廣告,大到作為一個服務平臺獲取報酬。

以剛在港交所上市的新城物管公司新城悅為例,通過為新交付的業主和裝修設計單位、建材單位以及軟裝單位提供一個互相溝通的平臺,一年可以達到千萬體量。

此外,內地物管公司也會想方設法地利用科技的手段來儘可能地縮減成本。

也有不同的聲音存在,內地物管公司通過多元化業務增加收入,這種方式就往往不被港人認同。他們認為,內地物業“什麼都做”不適合香港,兩地在制度和文化上存在差異,香港的物業更適合往專業性的方向發展。

步調一致的是,他們都承認,香港的物業管理在智能化等方面,是該向內地學習了。

在他們的想象中,香港是可以成為一個不需要70歲保安,甚至不需要保安的地方。

本文源自觀點地產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