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榨菜大王:他把一塊錢的小生意,做到平均每月進帳1個多億

中國榨菜大王:他把一塊錢的小生意,做到平均每月進賬1個多億

這些年雖然市場環境不太好,什麼行業都似乎好難做。整體消費疲軟,但榨菜、泡菜作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消費品,行業整體仍然保持了較為穩定的發展,並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口進一步向城鎮集中,傳統消費的穩定增長和新的食用方法、功能的挖掘,佐餐開胃小菜市場容量還在進一步增大。

榨菜作為中國傳統的佐餐開胃小菜,已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有這麼一家公司,把一包1元錢的榨菜做到市值155億元,成為當今商界的一匹黑馬。根據涪陵榨菜今年發佈的業績報告數據來看,去年這家公司營業收入為15.2億元,平均下來每月進賬1個多億。目前公司擁有十多條現代化的生產線,以20萬噸的年產能位居行業第一。他們甚至定出新目標是要繼續向調味品、大醬等領域挺進,用5-10年時間實現100億的銷售額。

他們此前還發布過一款叫“沉香”的榨菜,以一盒六百克2200元的售價成為關注焦點,這個價格比一瓶飛天茅臺還貴,被眾多媒體稱為為“天價榨菜”。為什麼榨菜能賣這麼貴?公司對外解釋稱,一盒沉香榨菜的成本很高,除了人工費、技術價值外,主要是貴在包裝上。

中國榨菜大王:他把一塊錢的小生意,做到平均每月進賬1個多億

有業內人士說到:“以前,榨菜被當作一種即食產品。而現在,更多消費者將其作為配菜使用,還走進了高檔餐廳,這使得榨菜的消費人群更大了。”

據資料顯示:涪陵榨菜的歷史超過110年,當年一直為邱家獨家生產經營,後逐漸形成一大行業,歷久不衰。隨著市場發展的需要和人們對榨菜的喜愛,涪陵榨菜得到了較快發展,生產規模、銷售市場日益擴大,影響與日俱增。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當地的榨菜加工廠就超過一百多家。70年代開始對主產品進行改進和深度加工,如生產鹽漬菜頭、小壇和小罐裝的菜絲(片)製成的榨菜罐頭等。

現如今誰能想到,涪陵榨菜集團董事長周斌靠一元一包榨菜能賣出了15個億。他在這些年也被媒體譽為“中國榨菜大王”。要知道當年周斌接手這家小廠的時候,還虧著500多萬。他力排眾議,引進了現代化的出產線,將一包榨菜做好做大建立品牌,不斷開展壯大。

中國榨菜大王:他把一塊錢的小生意,做到平均每月進賬1個多億

而為了解決榨菜包裝問題,周斌全不僅親自帶領公司的班子考察了美國食品、日本醬醃菜、韓國泡菜的工業化流程。並藉助烏江銷售資源、利用烏江品牌、經銷商和銷售團隊,推行惠通產品嫁接式銷售模式,提升產品覆蓋率和銷售量。周斌曾表示,針對南方人、北方人不同的口味需求,公司希望推出不同地域風味的榨菜。

之後集團十三家工廠全部實現工業化。周斌實行聚焦戰略,大刀闊斧精簡產品線,將一百多種產品砍掉80%,留下二十種主力產品。為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近些年來,這家企業不停在多元化發展方面進行嘗試,集齊了榨菜、泡菜這兩大品類。

有媒體分析指出,一包小小的榨菜之所以可以如此的成功,不僅不是“消費降級”,反而是企業通過產品的多元化、高端化,抓住了不同人群“消費升級”的市場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