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除了假评论,还犯了哪些错误?

“旅游之前,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

如今,这句世界杯期间最鬼畜的广告语之一,科技君终于找到了最高票回答——“因为上面搬(chao)运(xi)了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的点评。”


马蜂窝除了假评论,还犯了哪些错误?


没错,说的就是马蜂窝近日以来被密集曝光的大量负面消息,爆料者用一个又一个“实锤”捅破了马蜂窝的漂亮假面,发现里面没有蜂蜜,只有鸡毛遍地。

点评、攻略与游记大型注水现场

爆料首先第一个攻击的,是马蜂窝点评造假。

爆料人文章引用了一家数据团队的数据分析结果,声称马蜂窝的2100万条用户评论中有1800万条是从携程、美团等竞品网站抄袭而来。他们在马蜂窝发现了7454个抄袭账号,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根据马蜂窝首页显示,平台拥有2100万条“真实点评”,不知被这么一清洗过后还剩多少真实在其中挣扎?科技君感叹,这恐怕又是一则劣币驱良币的故事。


马蜂窝除了假评论,还犯了哪些错误?


讲到这里,许多网友还是抱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认为马蜂窝的“灵魂”是由各种游客创作的游记与攻略,但第二天爆料人就彻底“撕开”了马蜂窝这层保护色。

爆料文章称,虽然马蜂窝为了防止商家营销,明确规定游记中不能添加联系方式,但在抓取了493487位用户的1579178篇游记后却发现,7%的游记成功保留了联系方式,成了有营销嫌疑的游记,且这7%的游记竟然平均被“顶”次数是普通游记的364%。


马蜂窝除了假评论,还犯了哪些错误?


根据爆料人提供的完整版报告,按照马蜂窝现行平台机制,一个用户每天只能对一篇游记或一条问答“顶”一次,而“顶”的次数则会提升该条目的展示顺序,这意味着,被“顶”次数排名靠前的游记和回答可能会被再次点击、回复、收藏。“尤其是今年夏天,部分相关回答达到了每日几万‘顶’的频率,意味着利益方至少控制了数万个马蜂窝马甲。”报告称。

也就是说,一个看似简单的路人游客推荐与攻略,都有可能潜藏着水军精密操纵的套路,他们只给你看想给你看的,不想给你看的,就倾注大量差评混淆视听,然后逐步引导游客去到他们推荐的餐厅或者酒店——大家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马蜂窝“认错”,诚意遭质疑?

针对上述几项质疑,马蜂窝很快做出了声明,它们正面承认了“部分数据造假”,看上去是挺真情实感的,但很快又被踢爆这则声明“避重就轻”。

马蜂窝在声明说辩称“(虚假)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同时“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对此,爆料人在第三波回应里diss道,一个虚假点评仅几十个字,而马蜂窝真正占数据量大的是以图片居多的游记,动辄比点评大几万倍,现在马蜂窝以点评占据数据的容量小来狡辩,明显不通。


马蜂窝除了假评论,还犯了哪些错误?


第二,用账号数量少来说事,更是不能深挖,“虚假账号在用户中占比不多,但是它贡献了高达85%的点评啊!”爆料人称。

目前,马蜂窝已将被爆料人提及的抄袭账号屏蔽,抄袭点评也被全部删除。


马蜂窝除了假评论,还犯了哪些错误?


假数据的确为马蜂窝提供了一轮虚假的繁华,其最重要的数据资产成了一团泡沫,假数据事件发酵后,用户对马蜂窝的口碑也是急转直下,就算背后有可观的真实点评与攻略数据,在这样的负面之前,也变成了马蜂窝手上不具有公信力的盾牌。

这次的负面的确给了马蜂窝不小的打击,据说或影响其3亿美元的融资,这次事件又刚好发生在马蜂窝重大融资前夕,无论最终质疑是否属实,可能都已经对马蜂窝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