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現狀與痛點

區塊鏈所處的階段相當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互聯網技術所處的階段,普及區塊鏈技術仍任重道遠。


區塊鏈現狀與痛點


“國家的統計數字,中國擁有的、稱得上是工程師級別的區塊鏈人才僅1372人,但國內現在所有區塊鏈鏈數(包括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已超過5000條。”9月22日,在廣州舉辦的一個區塊鏈論壇上,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原黨組副書記、廣東省戰略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唐善新指出,在資本和區塊鏈自媒體的炒作以及利益驅動下,中國的區塊鏈技術出現太多魚目混珠情況,90%的區塊鏈項目不可靠,這一領域需要大力度去偽存真肅整。

2016年底,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寫到“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深度學習、區塊鏈、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術驅動網絡空間從人人互聯向萬物互聯演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將無處不在”,這是區塊鏈第一次被寫進國家規劃中。

目前,80%的區塊鏈技術已應用在金融領域,支付、資產數據化、智能證券、清算結算以及客戶識別。今年6月,港版支付寶上線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前文提到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是一個資產數據化的案例,但推行起來仍有難度,很多大企業並不願意將自己的信息上鍊。

平臺也要防範企業從一開始就提供造假數據。對此,區塊鏈目前只能假設上鍊的信息是真的,後續產生的信息可以通過多點交叉驗證真偽。

除了金融領域,需要確認歸屬、數據溯源的行業也嘗試用區塊鏈解決痛點,例如數字音樂、數字圖書、數字視頻的版權確認,公益捐款的跟蹤,農產品及藥品的流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