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的读者和矛盾、老舍、巴金的读者数量差距有多大?

QQ131123


喜欢读什么人的作品,这和个人的喜好,性格有绝大关系。象我就从来没有读过金庸先生的任何作品,对于金庸先生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也没有丝毫的性趣。知道金庸先生的"大名",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先生的大作《射雕英雄传》被改编为电视剧后,听别人讲起的。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吧,爱什么就注意什么,相反,不爱什么也从不注意什么,直至现在对于先生的其它作品,甚止先生的生平都一无所知。

而对于茅盾,老舍及巴金的作品,却钟爱有加。除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收入中小学课本里的外,其它象《茅盾全集十卷本》,老舍的《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及《雾》,《雨》,《电》激流三部曲等,不但读过,而且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书至今还躺在我的书架中。(说起这些书的来历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文革中,我的一位叔父在供销社工作,他给我说废品收购站回收了很多旧书,让我搜集了很多课本及废纸,一斤换一斤,我的藏书大多来源于此)。所以,在文革的十年中,我利用阴雨天,及一切闲暇时间,读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书……(扯远了)。

纵观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来,我发现绝大多数青少年都很喜欢武打小说,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在农村出现了十门九锁,万人空巷的地步。象我这样钟情于茅盾,老舍及巴金作品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说金庸先生的作品读者是远远大于后者的。



秦一农夫


读金庸的人的数量要比读巴金老舍的人多得多,这是肯定没有疑问的。我读巴金老舍还是三十年前的事,巴金三部曲,老舍的大部分著作都读过。这两位的著作大部分都是解放前写的(老舍先生的龙须沟茶馆除外)。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口语话。巴金先生作品呼吁自由提倡人性解放,结局往往很沉重。这两位的作品时代性较强,对于现在读者,尤其是年轻人可能觉得过时了,读的人不太多了。我自己读过一遍之后也没有再次阅读的意愿。华罗庚曾说过。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金庸小说更是其中的最高层次的作品。其实把金庸小说看作是单纯的武侠小说有点贬低了金庸小说。金庸小说对于人物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描写远远地超越一般的武侠小说。所以金庸小说读者范围极广,遍布海内外,年龄下至十五六岁,上到八九十岁,都有他的粉丝。我六十多岁了,自三十多年前接触到金庸小说,就一发不可收拾,到现在金庸全集读了不下十六七遍了。能让我读两遍以上的小说很少很少,金庸是个例外。读了金庸,梁羽生古龙之类的根本入不了法眼。


QiE1295697300


平心而论,这个真的是主流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别。并且真的平心而论,金大侠的读者要多得多得多。但是,多有多的普渡,少有少的优培,其实不好通论。

首先需要说一说主流文学,因为这个方向的同侪,会有优势心态。其实以华夏文明几千年的过程,所谓主流文学,根本没有几个真正一流的大家!因为,人类文明无外经济、文化和政治三个大略范畴,而政治秩序作为形态方向,和经济文化是不同的性质,因为它是文明的提纲,直接决定着社会经济及其文化生活的发展机会。比如帝国集权和松散联邦的不同形态下,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相去太远。那么春秋时候,就是松散联邦,可以参照欧洲文明的文化过程,而自从秦帝国开始,焚书坑儒的气质,从来没有断根啊!所以,能够正常存在正常发挥的文学,其中需要斟酌需要变态的角度,只有作者自己清楚啊。遥想太史公的高度,可是有代价来的。鲁迅先生的标杆,就不用解释了吧。那么别的人,套进公式则一目了然矣。

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这样的宏观提纲之下,更不要高估广大底层群众的营养吸收条件!那么这个时候,金大侠的意义,真的有普度众生的功劳啊……


会想者袁


不好意思没看过这类书籍


质疑大师


写的时代、方向、故事都有很大差距。我本人是90后,所以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类型的。老舍的没有读过。巴金的家、春、秋。看过,但是不评论了。


星巴克和


数量不知道,可身边读金庸的都是提不起来的。是真话,勿喷。


德语英言


喜欢的自然喜欢,不喜欢的自然不喜欢,纠结个啥!


A西域青木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读者的对象群不一样。


艾溪仔


读金庸的不一定课外读矛盾、老舍,巴金(课文不算)。读矛盾、老舍、巴金书的人,也很有可能读金庸。


孙文东7


作品类型不一样,但艺术成就上比肩,都是大师巨匠级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