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俠,咱們就此別過

金庸大俠,咱們就此別過

據香港《明報》報道,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因病在香港養和醫院辭世,享年94歲。

金庸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後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

根據公開資料,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家世系浙江海寧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世代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孫查揆的後裔,金庸有7個兄弟姐們,他在家中排行老二。

查家曾家世顯赫,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金庸喚徐志摩為表哥,但他並不喜歡徐志摩,因此他的作品中諸多負心薄倖的“表哥”形象。金庸的姑父為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表姐為錢學森的夫人蔣英,臺灣知名女作家瓊瑤則是他的表外甥女,著名的古建築“糾偏大師”曹時中是金庸的妹夫,已過世的北京德雲社演員張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親叔伯兄弟。

家裡後生變故,1948年,金庸因去香港工作逃過一劫。

金庸一生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小說作品,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開始到70年代初近20年間,留下了《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鴛鴦刀》《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等長篇小說,這些小說的首個字連起來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大俠,咱們就此別過

另外,他還有一篇短篇小說《越女劍》。

他的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漫畫等形式流傳至今,併成就了一批如今知名的演員,同時他擁有像馬雲這樣的頭號忠實粉絲。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公司每個人都有一個花名,這些名字多取自金庸武俠小說,比如馬雲自己的花名就取自《笑傲江湖》裡的風清揚。

據稱,金庸寫小說,純屬意外。

金庸於1948年畢業後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

1953年,太極拳掌門吳公儀與白鶴拳師父陳剋夫大師打擂比武,由於香港法律禁止武師之間決鬥,遂移師澳門舉行。想不到香港竟有數萬人乘船過海,日夜觀戰,盛況空前。香港各報都予以大版報道,風行一時。

《新晚報》由此獲得啟發,便在副刊上開闢武俠小說連載專欄,約請能編能寫的副刊編輯陳文統、查良鏞出陣,陳文統以筆名梁羽生寫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並大獲成功。

同年,查良鏞架不住《新晚報》總編輯羅孚的勸,便以筆名金庸開始寫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結果一炮打響,《新晚報》一時間洛陽紙貴,銷路倍增。梁羽生、金庸亦因此聲名大噪。

《新晚報》之外,他又開始在《商報》連載《碧血劍》,之後是《射鵰英雄傳》,從此家喻戶曉。

金庸繼承了古典武俠技擊小說的寫作傳統,又在現代的閱讀氛圍中進行了技法與思想革命,開創了“新派武俠”的風格,併成為代表人物。

1957年冬天,金庸辭職離開《大公報》,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同年在《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

但《明報》創刊初期一度虧損嚴重,後來靠在《明報》創刊號連載金庸小說《神鵰俠侶》後開始扭轉;1961年,《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1963年,《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宣佈封筆,之後對其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

過去60多年來,金庸的作品風靡華人世界、經久不衰,從小孩到大人,從男人到女人,其作品真正的老少皆宜,也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金庸出身名門,得以從小博覽群書。金庸小說中人物的名字和武功都能和《道德經》《南華經》《易經》聯繫到一起,而這些主人公身上也凝聚著傳統精神,比如郭靖是儒家大俠、楊過是道家大俠、胡斐是墨家大俠、蕭峰是佛家大俠……

查良鏞出生的時候,查家還擁有3600多畝田地,家中藏書頗豐,查家珍藏著900卷之多的《海寧查氏詩鈔》雕版。他曾經回憶說:“家中藏書很多,我幼時雖看不懂,但找書卻方便;而且不單有古書,也有新書,因為我的伯父、父親、兄長都是大學畢業生。我自小與書為伍,培養出喜歡讀書的基本性格,加上長輩的文化修養好,家裡房產亦豐,生活不愁,家人間的活動也很文雅,閒來多是下棋、看書……”

查良鏞8歲時看到人生中的第一部武俠小說《荒江女俠》,從此不能自拔,《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水滸傳》《三俠五義》小五義》《彭公案》《施公案》等等看得他如痴如醉,這為其後來寫武俠小說埋下了伏筆。

雖然是著名的小說家,但金庸一開始是想成為外交官。據記載,1950年,當時其父查樞卿被作為“反動地主”批鬥,身在香港的他向《大公報》辭職,滿懷著做外交官的希望,隻身北上來到北京。然而,在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和人事的刁難下,對進入外交部工作的事不再樂觀,於是返回香港,回到《大公報》做國際電訊翻譯和編輯。

他的作品常被認為以史為鑑,將傳奇與歷史融為一體,具有濃重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色彩。但金庸拒絕承認他在小說中映射現實和政治,金庸被認為是“馬基亞維裡型的知識分子”。

金庸曾言:“少做工夫,多嘆世界。”

生性自由、喜歡獨來獨往的金庸自認為是一個個人主義者:“所謂個人主義,是相對於集權主義或國家主義而言。在某些政治制度中,當權者假借國家的名義,宣稱為了國家或公眾的利益,肆行侵犯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他們認為國家高於一切,個人必須為國家而犧牲。所謂國家高於一切,就是政府高於一切,也就是掌握政權之人高於一切,生殺予奪,為所欲為。個人主義者某種意義上,其實便等於是人權主義,也就是民權主義。”

金庸的“政治現實主義”使得他在臺灣、大陸、香港和港英等多方政治勢力的博奕中得到大家認可。

他曾三次北上,會見過鄧小平、胡耀邦等許多中國最高層領導人。1981年,因其在香港的顯赫聲望,金庸獲邀前往北京去見鄧小平,鄧請金庸一家吃了一頓私人晚餐,並自稱也是金庸的書迷。同年,英女皇授予他OBE勳銜。撒切爾夫人首度訪華,金庸獲得了單獨會晤撒切爾夫人的機會。

有人評價他的小說——

“金庸寫小說,從來不是單純地營造武俠世界,而是將個人的政治抱負、現實觀察都融入其中,小說之格局就很大、內涵就很深。可以從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人性的等各種角度來解讀和闡發,如同魯迅說讀《紅樓夢》一樣,不同的人讀出的東西就會不同,道學家會看到淫,美食家會看到菜譜,文學家會看到文采。”


儘管金庸否認在小說中映射政治和現實,但他在晚年一次接受採訪時還是承認了。刊登在《紐約客》上的一篇《金庸的江湖傳奇與政治寓言》中說“我詢問他作品的政治蘊意,他出人意料地承認了”,並且“金庸承認他後幾部小說的確是若干事件的寓言。”

在逐漸淡出商界政界之後,金庸開始進入學界,擔任職務、發表演講或深造學習,足跡遍佈劍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涉及歷史、文化等人文領域。

同時,金庸的作品裡還經常飽含他對愛情的嚮往。

金庸一生結過三次婚,他在一次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說:“我的婚姻不理想,我離了好多次婚。”在紙上“笑傲江湖”的背後,他的婚姻曾兩次破裂,心愛的兒子在美國自殺。

但他還有一次暗戀更讓人掛念。

當時30出頭的金庸遇見了大明星夏夢,心動不已,為了能常常見到夏夢,他去了夏夢所在的長城影視公司做編劇。並以筆名“林歡”在短短3年時間先後創作了《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只為博得夏夢的歡心。


金庸大俠,咱們就此別過


但當時夏夢已經名花有主,嫁作他人婦。所以他的這段暗戀註定悲苦,不久後,他便黯然神傷地離開了夏夢,並懷著失戀的痛苦完成了武俠名著《神鵰俠侶》。

因此有人認為,《神鵰俠侶》中“小龍女”就是現實中的夏夢,她寄託了金庸對理想愛情的渴望和期待,金庸曾感慨:“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據悉,他許多作品中的女主角都有夏夢的影子,“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可能是金庸一輩子的遺憾,如今都隨風而去。

巧合的是,兩年前的今天,2016年10月30日,夏夢去世,享年83歲,今天是夏夢逝世兩週年。

金庸大俠,咱們就此別過

“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參考:

1.金庸的江湖傳奇與政治寓言,紐約客;

2.新派武俠小說一代宗師金庸逝世,鳳凰網文化;

3.金庸:除了寫小說,我還能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