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号“城哥”,他曾纵横江湖数十年,后“弃恶从善”得以善终


蔡金涂,绰号“城哥”,与“蚊哥”许海青、“通天教主”郑秉遑齐名,名列台湾三大黑道教父之首。1914年,他出生于台北大桥头一户贫困人家。在日本人统治下,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城哥早年靠以卖米乳为生,因此也被唤作“米乳城”。后来,他开始浪迹江湖,因个性豪爽、处事公正,颇有杜月笙之风,所以赢得了“台湾杜月笙”的名声,名声传遍南北二路。

1945年,台湾胜利光复后,城哥因在民间具有很高的声望,当选为第一届台北市议员,从此身跨黑白两道。台湾最早的地下帮会出现于清代未期,主要是青帮和红帮。日本人占领台湾后,曾对这些组织进行过整肃,大多数帮会被迫解散,少量留下来为日本特务所用,用来对付台湾人民。当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这些帮会亦被当局逐一取缔。

国民政府垮台后,大批党政军民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对台湾各方面都带来极大冲击。台湾黑社会由此开始发展,涌现出了竹联帮、四海帮等新的帮派,各帮派之间争相扩充地盘,势力逐渐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台湾本土帮会深受挤压。1960年,城哥以左右本土黑社会的力量,雄心勃勃号召全省各地角头大哥联合,欲在台北开设香堂、广纳门徒,扩大其领导的帮会组织。


然而,城哥与各地角头老大的频繁接触,引起当局密切注意,此举触犯了政府大忌。于是,当年他被借口逮捕,被送往外岛管训一年。一年的牢狱经历,带给城哥很多反思,他出狱后决定淡出江湖,全力介入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捐款赈灾。此外,他积极主持台北民间社团“共乐轩”,大力发扬北管戏曲文化,使同治年间创立的这个民间团体再度兴盛起来。

进入六七十年代,随着台湾经济情况好转,社会逐渐对外开放,文化娱乐业普遍兴起,黑社会组织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在城哥时代,帮会兄弟们讲义气,重伦理,不偷、不抢、不贩毒,像城哥等教父级大哥因其个人魅力受道上兄弟敬重。但随着时代变迁,兄弟早已变质,有钱就是大哥,义气只是混黑道的幌子而已。城哥虽然退出江湖,但黑白两道有纠纷时,多有人找城哥来仲裁调解。

1988年3月23日,城哥病逝,享年74岁。葬礼现场,朝野各政党要员,全台南北二路本省挂外省、挂重量级知名大哥几乎到齐,日本山口组也派出代表参加,场面蔚然壮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