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我有一個「樹懶」孩子

還記得《瘋狂動物城》裡的那隻樹懶嗎?那隻名字叫“閃電”的樹懶,一分鐘說不完三個字,連笑也是慢鏡頭一樣的“哈~哈~哈”,他差點“逼瘋”兔朱迪警官,我們也跟著兔朱迪暗暗著急,希望樹懶先生加快速度。

看電影,只是短短的一兩個小時。

崩潰!我有一個“樹懶”孩子

電影《瘋狂動物城》

如果家裡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不崩潰才怪。

【鏡頭一】“寶貝快起床,來不及了,媽媽給你削個水果,你自己穿衣服!”媽媽說完,急匆匆進廚房削水果。水果端出來,再看孩子,還在床上躺著呢。媽媽再叫,“趕緊起來,來不及了,媽媽幫你穿衣服。”孩子被媽媽拽起來,懶洋洋地伸胳膊伸腿給媽媽,一不小心,媽媽的手指甲颳了孩子的脖子,孩子瞬間大哭,媽媽也跟著崩潰了......

【鏡頭二】媽媽下班到家,看到孩子在玩遊戲,問:“今天的作業做了嗎?”答:“沒呢。”媽媽:“趕緊做作業!”過了一會兒,媽媽忙完家務,再看孩子,寶貝兒趴在桌子上,邊寫邊擦,一個小時過去了,一頁紙還沒有寫完。媽媽大吼:“能不能不用橡皮擦來擦去了?想好了再寫行不行?”孩子一聲不吭,在媽媽的眼光逼視下,寫得更慢了。

【鏡頭三】餐桌上,爸爸:“兒子快吃,得出發了。”兒子慢吞吞地嚼著。媽媽:“吃飽了嗎?”兒子:“沒吃飽呢。”爸爸:“快點兒。”兒子用力嚼著,但一口飯吃了好久,就是不見嚥下去。爸爸不停看錶,兒子懂事地看著爸爸,說:“爸爸,我不吃了,咱們走吧。”爸爸再問:“吃飽了嗎?”兒子:“沒有。”父親心疼地對兒子說:“兒子,你得快點吃飯,動作這麼慢,在幼兒園也會捱餓,沒等你吃飽,就該收拾碗碟了。”

崩潰!我有一個“樹懶”孩子

接受暴脾氣媽媽的訓斥

怎麼會有“樹懶”孩子呢?

1、暴脾氣媽媽把正常的孩子嚇成了“樹懶”。在一個家庭中,母親的情緒表露是具有瀰漫性的。孩子每天特緊張、特焦慮地回到家,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就發脾氣了,孩子就會畏縮、因為擔心捱罵整天戰戰兢兢,甚至情緒恍惚,導致無法集中精力做事,在家長眼裡就是磨蹭、磨嘰、不專心等等,於是,暴脾氣媽媽更加暴躁,在惡性循環中,孩子的樹懶特質越來越明顯。

2、孩子的專注被錯怪。孩子專心玩積木,家長一會叫孩子吃飯,一會叫孩子喝水,一會叫孩子停下來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可是,人家正沉浸其中,根本沒有聽到大人在說什麼。有的家長就急了,“怎麼叫你你都不吭氣是吧?裝聾作啞是吧?”有一個學者曾經講過,“人快無情”,我們整天在催催催中過日子,把很多美好的,需要用心體會的東西可能都錯過了。

3、我不想做這件事!

有一個媽媽說她的女兒在三、四歲的時候,表現特別明顯,叫她她聽不見,這個媽媽就走到她跟前,說:“媽媽叫你,你聽不見,那一會兒你叫我,我也聽不見。”女兒回答:“我在公主的世界裡,聽不到外人喊我。”這個媽媽就說:“我在仙女的世界裡,也聽不到外人喊我。”女兒就馬上說,“大人沒有仙女的世界。”

你看,這個小姑娘就是不想做媽媽讓她做的事,比如,她正看動畫片,媽媽叫停,寶寶就會聽-不-見!這是不想做媽媽說的事情。

還有一種是不想做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寫作業,閱讀等等,這是學校的要求,但孩子因為不會或者沒興趣,他不想做,於是就各種磨蹭,瞬間從脫兔變樹懶。

4、我真的是個慢性子。上面講到那個吃飯慢的男孩子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慢性子。他已經盡力了,但就是慢。這個慢,家長一定要理解,也許,這就是你的隱性遺傳基因呢。

崩潰!我有一個“樹懶”孩子

專注在自己世界裡的寶寶

淡定家長的修身大法

1、放棄吼叫。如果你問寶寶,你最不喜歡媽媽什麼樣子,可能很多孩子都會說,媽媽大吼大叫的時候,我最不喜歡。

有一個繪本叫《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講的是一隻企鵝媽媽,早上對小企鵝大吼大叫,小企鵝的腦袋落入宇宙,肚子掉入大海,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中,嘴巴插到了高山上。可憐的小企鵝只剩下兩隻腳,不能喊不能叫,只能拼命地跑......魂飛魄散的小企鵝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最後,企鵝媽媽開著大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寶寶,並從各處把寶寶的身體撿回來,縫合到一起。

可見,企鵝媽媽發火後,肯定也後悔了。與其後悔,不如不吼。

2、家長不是聖人,偶爾發火不自責。人都有缺點,都會有不冷靜的時候,所以作為爸爸或者媽媽不用過分糾結是不是對孩子吼過。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不管是批評他,還是表揚他,都要讓他知道你很愛他。我們還要關注的是,作為接受者,孩子是不是接受這種愛。如果他不接受,我們就要調整自己。

有一個媽媽介紹自己的經歷,這個方法值得借鑑。

有一次我和孩子發脾氣之後,我說:“媽媽跟你說的這件事,你記住了嗎?”

女兒說:“媽媽,其實我沒記住,我只記住你發脾氣的樣子了。”

孩子說得很真實,息:你這樣做沒用!既然沒用,那就儘量少這樣做唄,儘量用一個更好的方式去做。

怎麼更好?

每當我火往上湧的時候,就會說:“你要再這樣,我真的又會發脾氣了,因為我已經快控制不住了。你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呀。”

孩子就會修正她的行為。

3、和寶寶聊聊你的工作。看到這兒,估計很多家長都笑了,幾歲的孩子,懂什麼啊,和他聊工作,基本沒用。

其實,你在和寶寶談的時候,是一個自己整理思路的過程。因為想和說是兩回事,在說的過程中,可以把原來看似沒有線索、很凌亂的東西串起來;講的時候,孩子會不斷問問題,可能這些問題都是你根本沒想過的。成年人覺得天經地義的事情其實未必都是天經地義的。

談工作的過程中,也是和孩子情感交流的過程,讓孩子適當瞭解父母在工作中的困惑、收穫等等,有助於互相理解,互相關懷。

4、三次提醒。孩子的思維沒有成年人那麼快,我們提醒孩子做什麼的時候,要走到孩子面前,確定孩子能聽到我們在和他說話。比如,孩子已經看了20分鐘電視,我們想關掉電視,那就走到他面前,提醒他還有三分鐘,我們就關掉電視了,你心裡做好準備啊。過一會,再告訴孩子,還有一分鐘就要關了,做好準備哦;最後,告訴孩子,現在媽媽要關掉電視了。這個過程中,孩子已經有心理準備了,比直接關掉電視效果好。直接關掉電視的強勢做法是他心裡不接受的,不接受,孩子就會有很多情緒。

5、適當使用時間管理工具。對於慢半拍的孩子,可以給他買一個小鬧鐘,讓寶寶在學習使用鬧鐘的過程中,認識了鐘錶,也有了時間的概念。還可以製作一個小動物掛圖,標註上床睡覺前的5件事,做完一件,讓寶寶寫下用了多長時間,家長可以根據時間的變化鼓勵寶寶。

崩潰!我有一個“樹懶”孩子

時間管理概念

養育寶寶是個慢功夫,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如果遇到一個樹懶孩子,也許,能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放慢腳步,欣賞到這個世界更多的美好。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最美的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