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你了

媽媽,我想你了

01.

一個春日傍晚,暴雨如注,由於線路老化,幾個雷電過後,教室的電燈徹底不亮了。

一剎間昏暗無比。沒法講課,我只得點了蠟燭,叫學生們坐在位置上不要看書,傷眼睛。我讀古詩,讀童話故事給他們聽。同時,心裡擔心著,這麼大的雨,孩子們怎麼回家啊!

到了放學時間,雨還沒停,已經有幾個家長守在門口等著接孩子回家了。再過一會兒,祖父母輩們也來了。我送走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卻唯獨等不來那個叫劉波的女孩的家長。她低著頭,搓著衣角,怯懦的開口:“爺爺腿不好,奶奶在家做飯呢。我還是自己回家吧。”

我知道她家的情況,父親在外地開卡車,母親在市裡照顧生病的弟弟。她各科成績優秀,也從不抱怨,臉上總掛著笑。

我心裡把她歸為“爭氣的孩子”。只是此刻,她看起來格外柔弱可憐。我把雨傘和斗笠給她,又把我的外套給她披上。她羞怯的臉都紅了,我彎下腰抱抱她,覺得那外套下的軀體盈盈不經一握,瘦的叫人心疼。

小姑娘悄悄的把臉貼近我的脖子,小聲說:“老師,你這個衣服有一股媽媽的味道,我能叫你一聲媽媽嗎?”

我答不出話來,因為喉嚨已經被心裡湧起的酸澀給哽住了,只用力點頭。

“媽媽,我好想你啊!你快回來吧!”這麼小的聲音,這麼微弱的呼喊,卻打在我的鼓膜,敲在我的心上。像一枚重錘,又似一聲驚雷。我拉著她的手:“走吧,老師送你回家。”

02.

沒錯,我是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我所教的這個年級的孩子,80%都是留守兒童。

這五年來,我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大學畢業生,到如今,變成了一個講課風趣,讓人尊重的老教師。走在路上,總有人叫我:“張老師!上家吃飯去吧!我們家秀兒可喜歡你啦!”

按理說,我該高興,該欣慰,該自豪。但是,這五年來,我的心卻沒有一刻真正開懷的,我的精神,是沒有一刻放鬆下來的。整個年級的96名孩子,牽動了我的一顰一笑,也羈絆了我的心我的魂。

如今,我用顫抖的筆,蘸著我的淚,來寫這些他們的故事。僅僅是想讓大家知道,同一片藍天下,還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遠離家鄉,在外打工,只有春節才回家團聚。他們被叫做“留守兒童。”

他們雖然可以衣蔽體,食可果腹,內心卻貧瘠到荒涼。他們習慣承擔,習慣忍受,卻沒有機會,像同齡的孩子那樣,在父母的膝前撒一撒嬌。

我怕他們柔弱的肩頭下,能扛起生活的重擔,卻扛不起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怕他們稚嫩的眼睛裡,能看到山間的美景,卻無法領略人世間的溫情。我怕他們的內心中,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卻滄桑沉重,無法相信單純的樂觀。

03.

整個中國,留守兒童的數字高達902萬,這意味著,全國2-3億的家庭,都處於一年甚至更久時間才能團聚的狀態。

這些孩子們,從小被託付給祖父母,外祖父們,小小年紀就已經可以幫忙做家務了。砍柴煮飯,下河撈魚,養豬餵羊。他們“能幹”的外表下面,是疲憊不堪的軀體。

沒有父母的教導,老一輩人的教育觀念也就僅限於吃飽穿暖,不讓他們闖禍。所以,他們就像一顆小樹苗,迎著陽光長大了,可是,沒人去關注,樹苗是不是長歪了,葉子有沒有被蟲蛀?

作為教師,我在不止一次的家訪中,問爺爺奶奶們,“你們家孩子呀,最近上課總是走神,他有沒有什麼異常啊?”,得到的回答是:“能吃能喝,能跑能跳,也沒生病,小孩子哪有啥異常!”

一個人在幼年時期,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可是對於這些孩子們,本來應該引導他們,幫助他們的父母,卻缺失了。

這樣的遺憾,是他們未來一生都沒有辦法彌補的。因此,這樣的孩子們,長大後普遍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價值感和幸福感。

04.

我剛做教師的時候,佈置過一篇作文,叫做“我的願望”。

孩子們交上來的作業中,有幾個讓我特別吃驚。一個孩子的願望是“一年能過兩個春節,我媽就能回來看我兩次!”

一個孩子的願望是:“快點長大,快點賺錢,這樣就能和父母在一起了。”還有一個孩子的願望是:“我想生病,生一場大病,這樣我爸媽就能陪在我身邊,不走了。”

從這些稚嫩的文字背後,我看到,是深深的孤獨,是濃濃的渴望。

從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睛裡,我看得到信任.從那一雙雙揮舞的小手中,我看得到希望;從那一個個稚嫩的肩膀上,我看得到責任。

我總是想要給他們更多,可是我知道,憑著我一個人的力量,很難。

所以我多想呼籲大家,幫幫他們吧!讓中國這近一千萬的留守兒童,能夠得到多一點心靈的關懷,得到父母多一點溫暖的擁抱,得到社會多一點溫情的駐足。給他們一個單純快樂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