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孩子網癮怎麼辦?這10種方式值得一試

青少年孩子網癮怎麼辦?這10種方式值得一試

現在社會網絡化的趨勢明顯,有很多小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已經接觸到了互聯網和手機,而小孩子的好奇心及剋制能力又沒有特別之處,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染上了網癮,在解決這個的時候,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可以嘗試從以下方式入手,便於讓孩子從網癮中走出來。

1.要注意談話的環境

一般來說,不要去網癮孩子的家裡,特別是不要進孩子自己的房裡、臥室裡去做溝通工作。很多青少年最討厭成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或其他試圖“改變”他的人進他的房裡。因為,那裡是他自由而神聖的小天下,他在其中有安全感、隱私感。如果你貿然入侵,很可能使他反感,那談話的效果就很難保證。

為了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我把自己的家佈置得比較大方溫馨,即使是在報告會的臺上或辦公室裡,我都會要求擺放花、盆栽植物、電視機、碟機甚至鋼琴等,儘量給孩子一種柔和的親切感,以幫助他們放鬆心態。要切忌某些辦公場合或門診室的那種使人感覺怪怪的冰冷生硬,那是極不利於孩子的心情的。

有時,我還會在談話進程中,結合適當的環節,彈彈鋼琴、唱首歌,也請孩子唱,有時播放DVD或自己製作的有關MTV,使心靈溝通的氣氛更為融洽、輕鬆、感人、深化。這往往讓孩子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那見面前的緊張、先入為主的反感,常常因此而消失泰半。特別是在報告會或講座開始的時候,當我自彈自唱一首歌后,臺下原來無精打采或心情煩躁的青少年們,情緒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觀,有的還和著節奏拍手。這也是為什麼在隨後的互動中,不但從沒有冷過場,而且還有孩子與其父母一起上臺和我作現場溝通的原因。

2.注意自己的衣著言行細節

不要搞錯,我當然不會是要大家做謹小慎微的人。主要是因為這些網癮青少年們曾經倍遭批評,四處受“敵”,已經成為驚弓之鳥了。一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馬上就會劍拔弩張地時刻準備反擊。這時,我們必須謹慎地注意一些可能引起他們反感刺激的小地方。

在穿著上,要大方得體,樸實無華。不必奇裝異服、花枝招展地過於引人注目,刺激眼球。在言語上,一定要詞語得當,時而和風細雨,時而義正詞嚴;但不要捏腔拿調地時而高談闊論,時而嗲聲嗲氣地令人肉麻,使其噁心。在舉止上,既要有適度的肢體語言,又可做一定的親切接觸;但要避免誇張的裝模作樣,也不可過分的拉拉扯扯,免得招人討厭。如果只因一些小事,導致孩子不願和你繼續談下去,那就不好了。

只要我們在以上各方面略加註意,這些細小問題應是不難解決的,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些原本不該出現的障礙。

3.一定要保護孩子的隱私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西方十分強調的隱私權概念對中國孩子的影響是很深的。因為,在長期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倫理,是一直處於統治地位的。做父母的要孩子如何,孩子就得如何,這在過去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因此,現在在所謂隱私權的問題上,兩代人之間的鴻溝是相當深的。孩子們對這一點是相當“感冒”的,而且他們往往在這一點上也是正確的。

就因為此,我們不但絕不能強迫孩子回答我們的問題,而且在談話一開始,就應該把話說在前頭,要明確表示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在回答或不回答任何問題的決定上,孩子有完全的自由。雖然我總是事先慎重聲明孩子有自己的隱私權,但讓我甚為感動的是,孩子們的確都是非常講道理的。在所有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一個孩子故意以此為由,拒絕回答我的問題。

4. 談話要聊天似的人性化

千萬不要教訓式地談話,當代青少年們極其反感那種傳統的、以上對下的、教訓式的官腔指令或長上說教。如果那樣的話,他們要麼沉默以對,要麼敷衍幾句;或者針鋒相對地反著來,或者以歪就歪地胡扯。他們才不怕氣死你,他們就是想讓你下不來臺,還要叫你竹籃打水一場空。總而言之,你休想叫他們輕易地乖乖“就範”。

我一般和孩子溝通都是聊天式的,把他們當做客人或朋友,不經意地、好像沒有特定目標的開始交流。所謂“交”,就是起碼兩者的互交,即要雙向或多向地互動,各個方面都願意談心裡話;所謂“流”,就是水流、流動,即是要順其自然,使整個談話流暢而無冷場。

一開始,當然是我或志願者為主動方,但是話題或話頭一定要溫和自然,流水無痕。不要使對方覺得你好像是心懷叵測、居心不良地設圈套問話,那樣,他就會冷眼以對,金口難開;如果你的話頭像是在乾巴枯澀地沒話找話,那也會讓他目視他方,懶得搭理,這就會使得交流很難深入下去。因此,這些啟動的話題、話頭,要像嘮家常一樣:從問好、哪兒來的(一般不必馬上問對方的姓名等太個人的內容)、來過這兒嗎等小事上入手,用以溝通朋友式的感情,進行人性化的交流,從而逐步調動起他的主動性,這樣下面的話就好談開了。

青少年孩子網癮怎麼辦?這10種方式值得一試

有人會說:“唉,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的確是這樣!我才不想騙誰,無論是誰,要真正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但是,正是因為難,才有更高的價值值得我們去努力;此外,“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真正有決心,應該是可以慢慢做好的。當然,這裡面有些方法和技巧,但也都是可以學的。簡單地講,只要你真正願意下工夫,只要你不急功近利,還有更關鍵的一條:只要學會心態放鬆,真摯自然,那你肯定能最終做好。你看,為什麼不少中國影視作品沒什麼人欣賞?就因為那些東西極其做作,太不自然,他們是在“演”戲,是在裝假,就是在那裡逢場作戲。那為什麼好萊塢的大片佔了世界電影市場的90%以上?別人是在“入戲”,是在“再現”,是在認真自然地假戲真做——自然地把人性的本來面目再現出來,所以能夠感人、打動人。

我們要以此為鑑,只要用自然理性的心態去和網癮孩子聊天、溝通,絕對沒有談不攏、講不通的。這種人性化的自然談心方式能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我們都是人,都是通人性的人。人來自大自然,也必然具有大自然的稟性。只不過是現在反自然、不自然、非自然的東西太多了一些,把青少年們本性自然的素質蒙上了一層灰塵。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用春風化雨的暖流、心靈溝通的清流,把那灰塵輕輕地吹拂、洗滌而去。

5.要和家長、孩子一起談

我認為,上網成癮的問題是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根子是在家長、學校和社會那裡。目前的客觀條件是:我還不可能去跟學校、社會談(當然,我也盡力地做了一些),現在比較現實的就是和家長、孩子一塊兒溝通。其目的不光是疏導孩子,更為重要的是啟發孩子的父母們要與時俱進地提高自身素質,改變過去的不當之處,學會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心、溝通。這樣,在回去以後,親子之間有了新的問題,他們就能自行解決,這才是我們工作的真正目的。

從大量的接觸中,我感到如果只和家長或孩子分別單獨地談,他們各自說的內容往往有較大出入。一般情況下,家長會把孩子的問題說得萬分嚴重,那就像是如果你再不去緊急搭救,孩子馬上就會無可挽回地被毀掉了,其家庭馬上就分崩離析、徹底完蛋了!你能無動於衷嗎?哎喲,趕快乘噴氣式飛機去吧!

但是,我能嗎?

如果只聽孩子的,那可又是另一回事兒了:我怎麼啦?我有什麼屁網癮啊,全都是他們在胡說八道!我有問題?哼,他們才有問題!他們才有心理問題!他們是神經病!

瞧瞧,這雙方出入這麼大,你怎麼辦?

此外,還有孩子的父母兩人之間不統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不相讓、互補合作。有時母親拉著孩子上臺來談,可做父親的卻不肯加入。結果,雖然當時和孩子及其母親談得還不錯,然而回去以後,那父親依然如故地不做任何改進,孩子的問題還是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作為單親家庭,這方面問題就更加複雜麻煩。

最理想的是能夠都在一起談,以便於大家開誠佈公地當面把話都說清楚,這樣才能真正發現問題、分析實情、找出癥結、解決矛盾。當然,作為主持人、評判者的我或志願者,在這種場合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掌控住場面,以便使整個溝通能順利地進行到底。

6.要讓孩子自己講

還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一起交流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剛開頭時,不少家長喜歡習慣性地代替孩子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有的家長甚至還要先聲明一下:“哎呀,我這孩子特別內向,不愛說話,根本不與人交流,真沒辦法!”接著還要“唉——”地長嘆一聲,才結束對孩子貼標籤式的抱怨。你說做父母的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那孩子還能開朗嗎?

為了孩子,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我都會立即嚴肅地批評那心直口快的“好”家長:“你怎麼可以這樣,就是因為你們一直以來什麼都替孩子做、代孩子說,才造成他現在這個樣子。你們不但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愛法、做法,還要給孩子貼標籤,這對他有任何好處嗎?只能更害了他!以後不能再這樣了。”

7.要注意隨時發現孩子的優缺點

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青少年也絕不例外。家長們似乎也都應該明瞭這個道理,但是,一到我面前,他們就滔滔不絕地痛訴孩子的錯、孩子的壞,那真是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從家裡到學校、從說話到做事,完全的一無是處、徹底的不通人情。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告訴他們:“孩子小的時候,你們那樣的百般寵愛;到如今,你們又這樣的萬般否定,這叫孩子怎麼能夠健康成長呢?對解決孩子的問題有半點益處嗎?”說真的,就是因為家長們的許多極端做法,才使得孩子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青少年孩子網癮怎麼辦?這10種方式值得一試

我們不能重複他們的錯誤,必須客觀而準確的評價每一個孩子。既然是上網成了癮,那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月甚至一年之功,通常都在兩年左右或之上。在這數百上千個日子裡,這些青少年肯定是遭受過“千錘百煉”的批評、訓斥,還有那“槍林彈雨”的責罵、痛打,早已是遍體鱗傷了。他們裡外的傷痛需要補養康復,他們疲憊的身心亟須甘霖雨露。因此,在溝通的每個環節中,要仔細地發掘孩子們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以適度的讚許,無論是對有一般問題的孩子,還是對已在犯罪邊緣打滾的青少年,這樣做都會對他們起到非常正面的效果。

不過,表揚歸表揚,批評也是不可少的。要注意發現並賞識網癮孩子的長處,但絕不要討好似地一味亂誇。所謂“大拇指教育”,是簡單片面而不可能科學奏效的。特別是在看見孩子對其父母不禮貌或惡言相向時,我們一定要及時地制止,嚴肅地指正,絕不能因為怕影響“效果”而姑息放任。不然,那自欺欺人的縱容必定會養癰遺患、種下惡果。

8.談話中不主動提網絡問題

看過中央電視臺有關我幫孩子戒網癮的節目,或現場見過我如何與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溝通後,很多人甚至還有被帶來讓我戒除網癮的孩子,常常感覺奇怪地問我:“你不是要幫助戒網癮嗎?怎麼你好像從不主動提這個問題,但最後還是把它解決了呢?”

箇中原因有三:

其一,俗話說:別“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些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們,早已是無數次地被人們指責為網癮少年、網蟲、網痴,患有網絡成癮綜合徵等等,他們早就對這方面的敏感話題厭惡透了。你再一見他就問:“哎,你怎麼能上網成癮呢?”他立馬笑呵呵地感謝你:“你看你,一下就給我提了個醒。謝謝啦,拜拜。”這可能嗎?相反!他要麼就反感地不理你了,要麼就起身離你而去,哪還談得上什麼繼續溝通。

其二,常言道:“斬草必先除根。”例如,當醫生要切除病人的惡性腫瘤時,是不能首先拿刀直接去割那個癌腫的。因為,那樣非但不能刀至病除,還會導致癌細胞的擴散。若要手術成功,必得先從儘可能離癌腫遠的地方下刀,“遙遙地”圍著那腫塊割一圈兒。為什麼?就是為了把那癌塊連根割掉,才有可能根治這個癌症。

同樣的道理,青少年們上網成癮,絕不是你直接去教訓他們:網癮是多麼多麼的不好,沉迷其中會如何如何的糟糕,他們就即刻幡然醒悟,改邪歸正。我們需要事先理性地分析他們上網成癮的種種原因,從根源上將其成因加以解決,才能真正徹底地手到病除,幫助他們把網癮戒除掉。

其三,古人云:應“避實就虛”。這就是教導我們,在與敵人作戰的時候,不要先去攻打對方兵力最強大之處,而是應該先找到敵方最虛弱之點,儘早地先下手為強,就有可能最終獲勝。偉人的以農村包圍城市,並最後取得全國的解放,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當然不是把我們的下一代比做敵人,而是把這個網癮之害當成中華民族的禍害。在幫助孩子們解決此問題時,也要運用“避實就虛”的策略。因為,這些青少年已經把那些不健康的網絡遊戲、上網聊天等,當做是他們最重要的寶貝。這就是當前他們的“實”處,你不能馬上去強攻的,不然,你極有可能碰得頭破血流。

那麼,什麼是這些孩子的“虛”處呢?那當然是他們目前最討厭的“東東”囉:首當其衝的就是他們最不感興趣的學習啦、他們最討厭的父母啦、他們最不喜歡聽的大道理啦等等。我們先從這些方面入手,一步一步出其不意地攻進去,最後就能手到擒來,馬到成功。

9.一直保持心理平衡

很可能,我們隨時會碰到硬釘子或軟皮筋,十分的難纏難磨,百般的難攻難破;有時會在某一個問題上,就是一下子給梗住了,或一下子找不到突破口。彼時,你還可能正不巧有點筋疲力盡了,或者似乎有些江郎才盡了。哎呀,這怎麼辦,不好下臺,也不好交差了。

不管怎樣,千萬要拋棄那些急功近利、患得患失的錯誤想法。要深信“兩軍相逢勇者勝”。只要你能勇敢地堅持下去,學會保持自我心理平衡,一方面不急不躁,一方面沉著應戰,隨時尋機進攻。什麼叫失敗——放棄就是失敗。只要你能堅忍地絕不放棄,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你!

記得我最“慘烈”的一次戰鬥是在天津,那是2004年的11月初,我第一次去那裡作挽救上網成癮者行動。天津《今晚報》的範主任帶我去見了一個網癮的確很嚴重的孩子,這本來不太符合我的工作方法,即一般不去對方那裡。

但是,因為在我去之前,他們就已經對這個案例作了數天的連續報道,在未徵得我的意見的情況下,就已經做好了安排,我也就只好勉為其難,雖然有一點違心,但我還是沒說什麼就去了。反正左右也算是個新的挑戰吧,也沒什麼可擔憂的。

這一去呀——哦呵,從上午到晚上,除了上衛生間的時間以外,或單獨與那孩子談,或跟他母親個別講,或與孩子及其母親一起交流,或與其父母商量,或只向他父親瞭解情況,或與其三人一起溝通等等,一起吃飯時也沒停止——連續談了整整11個小時。

其實,與那孩子見面後,還不到一個小時,他就認同我了——在其後的十來個小時中,我主要是想解決他母親的問題——她一直未能配合好。因此,溝通進程卡在那第二個認同上,就這麼停在那兒了。即令如此,那孩子卻從未表示要離我而去的念頭,後來還與我照相留念。

不管如何,我始終保持我的心理平衡。所以,雖然那孩子在此期間曾與他母親鬧得不可開交,但當他一轉向我,就又平靜下來。

其後,英高特李主任在談到那個孩子的變化時,我既感到一絲欣慰,又覺得還有必要再努力一把,因而表示希望有機會能再與那孩子繼續溝通——我從沒想過放棄任何一個與我接觸過的孩子,只要條件允許,我都會一直跟蹤下去的。當然,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來做這整個前期及後續的工作,那一切就會更好了!

10.一定要用哲學的基本原理作指導

這最後一點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哲學是我最主要的武器,是我制勝的終極法寶。這從上面所有的字裡行間中,可以說是在在皆是,不難發現。此外,緊接著下面馬上有從另一個角度的專述,其具體內容這裡就不再多講。

之所以我要把這一點在此著重提出來,是因為必須強調以讓大家知道,我這前面的“九大訣竅”,都是以哲理為基礎的。並切切希望志願者們在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時,不要說些大而空的道理,但要堅持應用哲學原理來指導心靈溝通,這樣你們就一定能夠幫助一個又一個網癮青少年擺脫困境,走向成功。

這些“訣竅”都相互關聯,且不可截然分開;它們是層層推進、互為依託的;它們是相互交融、交叉、交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