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回購增持撐不住股價,均勝電子到底怎麼了?

20億回購增持撐不住股價,均勝電子到底怎麼了?

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初至今,A股上市公司共發佈了超過1000個回購預案,其中,已經實施完成的普通回購總金額超過640億元。

今天研究一個A股典型的回購樣本——均勝電子。

2018年5月3日,全球汽車零部件龍頭供應商之一的均勝電子(600699. SH)公告將在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六個月內,以不超過27.50元/股的價格回購不少於6545.45萬股的公司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18億不超過22億元。

20億回購增持撐不住股價,均勝電子到底怎麼了?

今年以來,均勝電子股價跌幅超過28%。在回購公告發布前一個交易日,更是創下了25.29元/股的年內新低。

根據公告,均勝電子此次回購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那麼,公司的成色到底如何?

先從資本動作看起。

公司15.2億回購,實控人2.4億增持

公司回購公告相關截圖如下:

20億回購增持撐不住股價,均勝電子到底怎麼了?

從回購的股份數量和金額來看,均勝電子此次回購方案的成本不算低。最高22億的回購資金約佔到2018一季末公司總資產的5.97%,淨資產的16.21%,約是公司一季度3110.28萬歸母淨利潤的71 倍,是2017全年3.96億歸母淨利潤的5.56倍。

2018年6月13日,公司首次實施回購。截至2018年10月10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數量為5948.0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6.27%,最高成交價27.26元/股,最低成交價22.91元/股,已支付的資金總金額為15.2億元。

事實上,公司資本層面的動作不止是回購。在股份回購的同時,公司的控股股東均勝集團及公司實控人王劍峰還在對公司進行增持。

自2018年5月7日開始,均勝集團及公司實控人多次增持手中股份:

20億回購增持撐不住股價,均勝電子到底怎麼了?

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合計增持了約953萬股公司股份,合計增持金額超過2.4億元。

然而,連續的回購和增持並沒有擋住公司股價的走低。自2018年5月7日實控人年內首次增持至今,公司股價跌幅約達12.5%。

公司的股價下跌,除了受大盤的影響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業績狀況。

車輪併購買出行業巨頭,國外業務佔比超過七成

均勝電子在2017下半年曾因耗資15.88億美元併購陷入產品安全問題的老牌汽車安全系統製造商日本高田公司部分資產而股價大漲。

事實上,自上市以來,均勝電子就走上了持續併購的道路。粗略統計,自2012年3月借殼上市以來,均勝電子先後併購了德國普瑞(Preh)、IMA、Quin、百利得(KSS)、TechniSat DigitalGmbHDaun(TS道恩)、EVAVA 以及日本高田等公司,用於併購的花費已超過200億元。

經過一系列的跨國併購,目前均勝電子擁有汽車安全業務、汽車電子、功能件及總成等三大板塊業。

20億回購增持撐不住股價,均勝電子到底怎麼了?

2018上半年,公司營收226.34億元,歸母淨利潤8.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2.9%和33.39%。其中,汽車零部件業務收入224.55億元。而在公司的汽車零部件業務中,國外業務收入約162.52億元,收入佔比約72.37%。

事實上,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海外收入營收佔比多年來保持在70%左右,海外業務在公司業務經營中占主導地位。根據財報,目前公司主要境外經營地位於德國、美國、日本及墨西哥等國家,主要外幣為美元、歐元及日元等。截止2018年6月30日,以美元及歐元等外幣記賬的貨幣資金和應收賬款分別達到23.74億和63.86億,分別佔到貨幣資金的39.51%和應收賬款的79.63%。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對於以海外收入為主的均勝電子來說,公司一定程度上會因此受益。

但相比有可能發生的匯兌收益潛在利好,市場似乎更在意公司業績上的潛在風險。

併購擴張的另一面:高額商譽,債務承壓

併購是一把雙刃劍。

通過併購均勝電子在汽車產業鏈上迅速擴張,但併購帶來的高額商譽和費用,也使公司的利潤增長承壓。

2016年,均勝電子分別以14.4億、1.02億和60.91億元的現金對價收購TS道恩、EVANA 以及KSS三家公司100%股權。僅這三項交易合計斥資76.33億,形成商譽68.39億。截止2018年6月30日,公司賬面商譽金額達到78.94億元,約佔公司淨資產的44.86%,約是當期歸母淨利潤的9.6倍。

未來,若收購的公司業績不及預測,一旦商譽有所減值,公司利潤增長將承壓。

另一方面,隨著收購手筆越來越大,公司營收規模快速增長,但盈利水平一度出現了下滑。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營收266.06億,同比增長43.41%;歸母淨利潤3.96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4521.02萬元,同比分別下降了12.75%和111.67%。

2018年一季度,公司營收69.85億元,同比增長7.03%,歸母淨利潤僅3110.28萬元,同比下降85.04%。不過,從2018半年報來看,公司在4月完成了對高田公司的整合後,業績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

另一個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持續上升的財務費用。2018上半年,公司的財務費用總額約4.27億,同比增長76.01%。其中利息支出4.36億,同比增長57.97%。

2018年6月30日,均勝電子公告以5.5億美元出售了子公司均勝安全30.78%的股權。均勝安全系KSS母公司,並擁有高田大部分資產,是均勝電子的核心資產。

大盤走勢疲弱,均勝電子在業務和財務層面的優點很突出,短板也很明顯。客觀的說,儘管以併購方式獲取產業資源在財務上存在一定的壓力,但從產業鏈佈局上看,均勝電子並不算弱。

總額預計超過20億元的回購增持對於當前總市值200億左右的均勝電子而言,是一個相當巨大的金額。弱市之下,這是反轉的信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