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98841
但今天打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因為恰巧看到了這段《八法五步太極拳》的演示視頻,這才知道原來這是體育部門又創編的一套普及形式的太極拳套路,於是專門去看了一下,有所瞭解,於是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回答的是,這套拳究竟怎麼樣,我的回答是不怎麼樣。正如套路介紹也說,這是一套更加簡單更為普及形式的太極拳入門套路,那麼既然是入門級的,要說多麼出色可能也有點吹毛求疵的感覺,但是我依然覺得實在不怎麼樣,甚至非常不客氣的說,這套拳的推廣,甚至不能說是入門,簡直可以算作誤入歧途。
也許我的見解十分偏頗,但的確是我個人的真心感覺。
我個人理解,如果說要想太極拳能夠“入門”,最起碼要首先明白太極拳的核心本質上面的理念。這個並不單純的指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技擊含義,攻防原則,變化規律等等,如果沒有這些,純粹是動作的單純做出樣子,那麼其實就是純粹的太極操了。
事實上以前普及推廣太極拳的很多套路,例如簡化二十四式,四十八式,還包括競賽套路,各種官方推廣以及專業套路,這些都是太極操。所不同的就是難度逐漸加深的運動體操罷了。這些都是把太極拳一步步轉成現在耳熟能詳的太極操的直接原因。
當然我不會反對太極拳的推廣和普及,以及這些太極操對鍛鍊身體方面的作用。然而我覺得,假如是打算學習太極拳是把太極拳作為一套真正的“拳”來看待的話,就一定要遵循太極拳本身的特點,尤其是作為拳的特點。否則就不應該也沒有資格打著拳的旗號了。
說到這裡,把這套所謂的八法五步太極拳大概說一下,實際上也挺簡單的,主要套路是按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的順序循環做八個式的動作,然後首先是原地,之後加上前進,後退,左右中間獨立步的步法。這樣形成了太極八法加上五方,也就是平常說的太極十三勢。而且這其中還包括了正架和反架的左右手變化。總的來說,是一套太極拳基本動作的單式綜合練習。
這個編排思路平心而論出發點是不錯的。這點不得不承認。然而好的出發點未必能夠有好的實際效果。當然我覺得的效果評價是基於之前談及的太極拳作為拳的本質而言的。當做太極操的入門級我覺得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入不了“拳”這個門。
也許會有人提出質疑,因為現代的武術搏擊理念當中,單式聯繫甚至要比套路練習更加直接有效。比如拳擊上面的單純的直拳擺拳勾拳練習,而組合拳就相當於一段簡單套路,當然在傳統武術上面看也跟單式練習差不多是一個層次。那麼這樣的單式練習不也是很有效嗎?
然而從我個人的理解程度而言,這種把八種“勁”拆開成為單式然後組合編排的太極拳套路,如果說面對的是太極拳的初學者而言,是極其不合適的,甚至可以說,是絕對的往歧路上面引導。當然如果是為了練太極操的話無可厚非。
為什麼會讓我有這樣的感觸?實際上不妨再說一下,傳統的太極拳在學習過程當中,其實也同樣做單式練習的,而且也甚至有同樣的掤式,捋式等等單獨所謂“式”的練習,然而這種練習和現在說的八大五式太極拳,看似類似,卻有本質上面的不同。
首先,不管是單式練習還是說單獨的“勁”式練習,針對的絕不是初學者。如果說要進行這種拆分的學習方式,最起碼是在整套傳統套路完全教完,需要進行校正拳架的時候才會去進行單式練習的。而太極八法的單獨練習,會更加往後才會涉及,起碼是在推手練習之後。
這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原則。那就是所謂太極八法五步的“十三勢”實際上特別需要讓真正學習太極“拳”的初學者牢記,明白,甚至是深入骨髓的理解的核心是,這些說是十三勢,但這是一個整體,絕不可能孤立拆分。否則就根本不是太極拳。
可以把十三勢比喻成人的五臟六腑,只有器官完整成一個整體才是一個完好的人。少了任何一個器官人恐怕就會死。太極拳也一樣。
實際上如果深刻理解傳統太極拳每一個招式的要領和核心技擊含義後,會理解任何一個招式都會完全蘊含著太極十三勢在其中的,只是不同的招式有所側重突顯表現的其中某一勢或者某幾勢在外而已。但絕對不可能是少了其中任何其一。這在太極拳用太極這個概念作為核心也正是這個意義。太極包含的八卦,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少了任何其一,那就不再是太極了。不同的卦象可以單獨研究,但運用太極的理念就一定是整體起卦推演,同樣在太極拳範疇也是一樣的道理。
古人在創編太極拳套路的時候,是特別下了一番苦心的。可以估計推演的是,應該是首先成型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質而且包含所有太極十三勢要領的拳式,也就是練太極拳常說的所謂“母式”。典型的例如懶扎衣,雲手,單鞭,掩手錘,等等。這些母式貫穿在整個傳統太極拳套路當中並且多次重複,就是為了不斷詮釋太極拳十三勢是整體的理念。然而只有母式的話核心拳理的深度夠了,廣度卻欠缺。所以才會再引申衍生其他動作招式,最後,會依據實戰經驗,還有傳統八卦五行陰陽相生相剋等理論,最後排序編排成為傳統的太極拳套路。
這個推斷我本人在其他問答當中也有所提及。目前社會主流的五家太極拳,包括趙堡的一些太極架子,如和氏太極架,忽雷架,小架等等,如果全部比對研究,其組合思路,包括招式轉換動作趨勢,基本都是一致的。有所不同的僅僅只有所謂的武當派太極拳。所以不予評價。
傳統太極拳的套路編排,當中確實有技擊實戰動作的經驗和思維理念在其中,但更加重要的卻並非只針對實戰而編排總結的。它真正的核心其實就是為了詮釋太極拳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太極八法五步十三勢。在這個角度去說,掌握核心思想要比研究怎麼實戰取勝更為重要。這是太極拳的拳理所形成的太極拳區別於其他武術的特點,而如今也是太極拳被質疑不能實戰的原因之一。但沒有辦法,這才是太極拳。
那麼,真的如果要想達到“入門”太極拳而不是太極操的話,首先要理解太極拳的十三勢是整體,接下來其實應該是傳統太極拳整體套路的學習。如果說整體套路都學完會有些覺得繁瑣沒有合適的時間條件,那麼就專門把太極拳那些代表的母式好好學習練習一下也好。但如果說連這個也做不到的話,最低底線的來說,無論學那一氏的太極拳,按照傳統太極拳的要求,學會他們第一式的(原地站立的起式不算)招式也可以算作真的“入門”了。
因為這些第一式的太極拳招式,無一例外的是把所有太極八法五步都涵蓋其中了。通過這唯一一式的學習和徹底掌握,就能夠對太極十三勢是一個整體,並且實戰如何轉化運用的原則會有初步的理解。掌握這些,才算是真的找到門徑所在。
這裡就特別說一下現在最常見的24式太極拳,它第一個起式不是攬雀尾,而是左右野馬分鬃。在我個人看來,這就是純粹為了好看而徹底失去太極拳實戰意義變為太極操的典型例子。這並非說野馬分鬃招式本身沒有實戰意義。而是在太極拳套路編排理念上面而評價的。因為野馬分鬃,公認的技擊含義是體現在挒勁上面,還蘊含了肘法,靠法,按照太極拳的理念,這是四隅手的練法。但太極拳無論那種流派,起始一定是從掤捋擠按四正勁開始的。當然,野馬分鬃的雙手都有向前掤的動作,但既然手出為掤,卻說打法是挒,這個道理是無論如何沒辦法向一個初學者去說明的道理。這也就是為什麼主流的傳統太極拳絕對沒有上來用野馬分鬃作為入門第一式的原因所在。懶扎衣,也有叫做攬雀尾,這樣的招式,動作是掤,技擊意義也在掤,動作為捋,技擊意義也是捋,這才是真正適合初學,也最終會學習到最後的招式核心動作。這其中動一用二的勁勢變化的招式是屬於進階階段的招式,是根本不適合於初學去體會的。
所以說,現在流行常見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和太極拳的核心拳理以及學習思路是從一開始就違背的。這也正是我本人稱之為太極操的理由之一。
那麼說回到現在八法五步太極拳,八種勁用八個動作去演練,五種步也用五個動作去表達,就等於說把本應該是整體的十三勢拆分七零八落,那麼又怎麼可能得到太極拳的“入門”呢?
總結而言,不論是原來創編的太極拳24式,還是現在的八法五步太極拳,在傳統太極拳看來,都是一種揠苗助長的編排形式。看似簡化,實際上把原來太極拳的拳理完全拆散乃至面目全非。好像一個一年級學生上來就讓他去學微積分一樣的道理。最後要麼就是照貓畫虎,要麼就是覺得太極拳就是華而不實故弄玄虛,這都是有其原因的。
以上是本人的有感而發,不知不覺也這麼長的篇幅,不過對錯歡迎討論,卻是本人真實感悟罷了。
劍客浪心2017
用戶太極逍遙客
完全錯誤的做法,八法是太極勁的運用,不是外形比劃式子。這個的編排對初學者決定是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