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黄埔桥梁”引全球精英齐聚广州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广州一直走在前列。本周末,广交会即将闭幕,而作为首届进博会期间“虹桥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的广州分论坛,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以下简称“黄埔论坛”)11月1日拉开帷幕。

本次黄埔论坛的主题为“继续扩大开放,共享经济发展”,将全面展示广东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效。在2日即将举办的论坛第四场全体大会——“到黄埔去——黄埔创新故事会”中,8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企业代表将向全球讲述属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故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逢广州开发区建区34周年。作为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引领风气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的胆识,闯出了一条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本次论坛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举办,赋予了经济开发区的新担当。创新发展的开放高地、全面高层次的营商改革,让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的这片热土,再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地。

构建强大“创新磁场”高端要素驱动高质量发展

日前,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的相继贯通,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环线”业已形成。空间上的打通带来了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从香港、深圳到广州,这条超过100公里长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正在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广东的“创新辐射源”。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湾顶位置、地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心脏地带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为了这条创新走廊上的关键节点。

从全球生物医药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到正在打造广州CBD升级版的广州黄埔鱼珠CBD,从致力于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广州科学城,到中国和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沿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一条条跨国企业、国内翘楚争相落地的产业脉络逐渐清晰。

作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为广东省重点布局的创新区块,正致力构建创新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引力地带”。截至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32家,其中上市高企30家,占广州市的2/3。今年9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表示未来政策、土地、财政及创新资源继续将重点向“双创”倾斜,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去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人才“美玉10条”扶持政策,设立50亿元“黄埔人才基金”,特别重大人才项目最高资助10亿元,支持力度全国领先。

创新的发展正在开花结果。去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560亿元,占广州市的78%;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近40%,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占全市的80%。在即将举办的黄埔论坛中,2万多家科技创新企业也将带着它们的创新产品以“黄埔”之名走向全球。

“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打造营商环境的“黄埔品牌”

创新发展不仅仅需要土地、资本等硬件方面的倾斜,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发展的关键环节。

作为全省唯一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探索是广州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标国际一流,是黄埔的承诺。以此为契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制度性改革创新,开展综合审批改革实验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相分离,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11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打造“承诺制信任审批”“定制式审批”“来了就办、一次搞掂”品牌;在全国率先出台信任筹建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回应企业筹建项目难点和痛点,跑出了“15天审批、60天交地、90天动工”的加速度;在全国首推“秒批”政务服务事项……

同时,该区在全省首创设立政策兑现窗口,建成“一门式受理、限时办结”政策兑现系统,一个部门统筹跟踪全区14个业务部门的51项政策、219项事项,限时34个工作日内完成兑现。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共受理兑现申请9500多件,平均每宗兑现用时不足11个工作日,兑现用时缩短60%以上。

此外,作为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成了集司法、调解、仲裁、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立体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元素最集中的区域。

改革不停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开展自由贸易实验,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改革,加快申报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努力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黄埔论坛的举办,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一次新机遇。以此为桥梁,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展现“黄埔品牌”,是新的使命与担当。借此机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瞄准打造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形成“创新来黄埔、创业到黄埔、创造在黄埔”的浓厚氛围,向全球发出黄埔的邀请。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周甫琦

记者 黄舒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