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大名魚,作爲中國人你都未必吃過!

鱸魚原產於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海岸線。中國渤海近岸地區以至廈門均產此魚,進入內陸水系者以松江為最著名。松江鱸魚原來並不少見,在20世紀50年代 ,秋季汛期時,捕獲量可達萬斤。松江上點年紀的人可能都嘗過四鰓鱸。但是現在卻屬於瀕危動物。

中國3大名魚,作為中國人你都未必吃過!

瀕危原因是過度捕獵,洄游被切斷,環境汙染 。魚類的棲息地在一些地區,特別是中國沿海的河口退化。城市快速發展,過度捕撈造成的汙染以及修建水壩和堤壩威脅了該地區的物種。該地區的水文變化,主要是水壩,因為它們阻止了該魚種在河流系統中的遷移和洄游。

中國3大名魚,作為中國人你都未必吃過!

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與白蝦、白水魚並稱''太湖三寶''。 太湖銀魚形如玉簪,細嫩透明,色澤如銀,故名銀魚。清康熙年間就列為''貢品''。銀魚體形細長而潔白如銀,肉密無刺且滋味鮮美,素有魚類皇后的譽稱。冰鮮銀魚大部分出口,遠銷海外,人稱''魚參''。經過曝曬製成的銀魚乾,色、香、味,形經久不變。銀魚可烹製成各種名菜佳餚,如銀魚炒蛋、幹炸銀魚、銀魚煮湯、銀魚丸銀魚春捲、銀魚餛飩等,都是別具風味的湖鮮美食。

中國3大名魚,作為中國人你都未必吃過!

鰣魚是鹹水、淡水兩棲的魚類。其肉質細嫩鮮美,脂肪豐富,並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為我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據查,20世紀70年代,長江鰣魚年產量曾達75萬公斤,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也常捕到鰣魚。但此後由於水利建設切斷了鰣魚的產卵和索餌洄游通道,加上捕撈過度和水域環境汙染,鰣魚天然資源急劇減少。目前長江流域鰣魚年產量僅500公斤左右,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鰣魚資源幾乎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