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故事」駱家院子


「旬陽故事」駱家院子


關口泥溝駱家院子

駱家院子,位於關口鎮泥溝村四組,村主幹道路繞院而過。坐南朝北,由門樓、照壁及廳房、廂房、正房等二十餘間房屋組成,系駱氏十四世後人駱明玉及十五世後人建造,佔地一畝有餘,屬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築。

「旬陽故事」駱家院子


駱家院子遠景

院子大門朝向泥溝上河,寓意財源廣進,兩側有“獅子口萬卷書”形垛頭。門樓外側左萬卷書上載劉克莊《鶯梭》“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似錦,多少工夫織得成”形容花開似錦的美好春光。右萬卷書上載“立朝剛地動山搖,誦聖賢錦心繡口。到群倫眾稱英豪,讀書人志氣清高”。門花五面雕花精緻,正面雕神鹿、仙鶴,四周雲雷紋相圍,四面分別雕蝙蝠、蝴蝶、芭蕉扇、如意等圖案,寓意出生安全,吉祥如意。內左萬卷書上載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內右萬卷書上繪劉海打柴、姜子牙釣魚的圖畫,書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然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旬陽故事」駱家院子


駱家院子門樓

照壁上圖案精美,色彩鮮豔,絕大部分已在文革時期用石灰覆蓋。一進院廂房門上原書“山青水秀”字跡明顯,大理石門礅,雕刻風格各不相同,石門礅分別雕刻的鹿回頭、祥鶴踩荷,表示“六合同春”的涵義。二進院廳房門礅雕刻雖被毀壞,但浮雕麒麟仍然可見。廂房大門兩側有一對圈形窗戶,鏤空雕刻蝙蝠從天而降、如意等圖案,寓意“福從天降”,廂房裡側兩邊各四扇窗戶,呈現一碼三箭圖案,象徵吉祥、力量和安全。廳房西牆頭萬卷書上彩繪雙鳳朝陽、狀元祭塔、武松打虎圖畫活靈活現。雖歷經百年洗禮精美圖案依然色彩絢麗,惟妙惟肖。中堂原有四扇屏風,往日主人只在屏前待客,只有在特別重要的客人到訪才打開四扇屏。

「旬陽故事」駱家院子


駱家院子廂房右“福窗”

位於四合院西側有座古建築,屬駱氏十五世駱遇祿的後人建造,兩側廂房莊基、門樓已建成,後因故沒能完工,房頂屋瓦損毀嚴重,已用彩鋼替換,但建築風格依舊,墊放大柱的四隻柱礎石如鋼鑄一般規整。房頭詩句甚為講究,左側萬卷書上載司馬光的《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東側萬卷書上載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旬陽故事」駱家院子


駱家院子照壁

據考證,旬陽縣駱家大院的主人均是公子駱之後人,明朝初期自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入關中,再由關中遷入陝南,分為雙河支系和泥溝支系,泥溝支系始祖駱氏十二世駱丕成住臨潼區馬額鎮駱家村,十四世駱明玉生於嘉慶八年臘月,成年後為避戰亂,於西安府臨潼縣馬額鎮駱家村(今西安市臨潼區馬額鎮穆寨街道辦南坡村)遷入旬陽泥溝經商定居二百餘年,繁衍至今九代,歷經艱辛,族群不斷擴大,成為當地旺族。最早的碑文記載:駱明玉本西安府臨潼縣馬額鎮駱村人,生於嘉慶八年臘月,初以貿易微業遷居洵陽漢水之泥溝……其艱辛境遇莫卜,其亨通積數十年之,只因苦經營而上,以繼箕裘下,以開堂構由是而家道卜,其小康焉,享年六十七歲……

「旬陽故事」駱家院子


原《駱氏宗譜》已被消毀,近年新續的《駱氏家譜》制定駱氏家族族規十二條: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重祭祀,修墳塋,重敬賢,慎婚配,禁非為,正人倫,遵輩派,勤求知,誠實業。梳理駱氏家訓六條:讀書明理,尊老敬賢,和睦友善,忠孝並舉,勤勞節儉,勵志自強。家規家訓已成為駱氏族人傳承祖德、立身處世、成就大業的精神支柱和家族文化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