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全國試點」,一向低調的康佳供應鏈金融爲何一鳴驚人?

作為國內消費電子行業產業創新升級的標杆,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入選國家商務部發布的“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名單,與其同時入選的還有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等269家企業。這標誌著從2016年末開始的業務轉型升級不僅使得康佳自身的企業業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成為創新標杆。

據記者瞭解到,此次推出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是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等國家8部門按照相關要求,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從各城市和企業申報方案中審核評出的。

作為以消費電子產品製造業起家的康佳集團,曾經是中國家電行業的一面旗幟。但是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單一依靠電子製造產業已經很難繼續維持行業地位。為此,康佳集團從2016年開始啟動了有史以來最深層次的轉型升級。其中康佳集團依靠自身在消費電子製造產業上的強大供應鏈優勢,橫向拓展了供應鏈金融業務,並於當年成立了供應鏈金融事業部。這一業務目前已經成為康佳在企業整體轉型升級中衍生出的重要盈利板塊,同時也反向促進了康佳的消費電子製造主業,形成了協同發展的良性格局。

從康佳對於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探索來看,我們看到了康佳對於彩電主業的“不忘初心”,但同時也顯示出“康佳離不開彩電但也不能全依靠彩電”的創新和轉型升級思路。這種思路來源於康佳的內因和外因。從內因來看,曾經是全國彩電第一品牌的康佳,具有的30多年彩電製造業積澱本身就是可以深入挖掘的強大優勢。對此,康佳集團董事局主席劉鳳喜和總裁周彬也多次強調“康佳的彩電主業不能放鬆”。因此康佳具備依靠彩電產業順勢而為橫向縱向拓展產業鏈條、實現多產業聯動協同發展的基礎。而從外部因素看,當前彩電行業本身處於平緩期,前些年高速發展的紅利已經不再,隨著市場需求量的萎縮也形成了全局性的利潤微薄,整個行業都應積極向內向外尋找突破良方。而康佳在包括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探索其實正是依託彩電業務、發展彩電業務的一次成功嘗試。

根據康佳的財務數據顯示,康佳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儘管僅僅建立兩年時間,但規模得以迅速壯大——2016年創立當年,康佳供應鏈金融即實現25億元營收,2017年的收入規模則迅速增至136億元,今年更是確立了260億元的營收目標,業績增速之快受到業界矚目。今年5月份,在康佳集團成立38週年之際,康佳集團總裁周彬對外發布的全新集團戰略中,確立了企業“1個核心定位、2條發展主線、3大發展策略、4個業務群組”的規劃,其中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地位得以更加明確,不僅成為“千億康佳”目標的重要貢獻板塊,同時供應鏈金融事業部也獲得了進入跨越發展階段的更優環境。

根據康佳集團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描繪的發展規劃,未來康佳將把供應鏈金融業務將打造成為結合物聯網技術與供應鏈服務、植根於智慧家居場景下電子產品行業內資源高度整合的供應鏈集成服務企業,利用區塊鏈等IT技術,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提高企業、產業和區域間的協同發展能力,利用康佳集團的製造基礎優勢開拓優質項目,全面覆蓋產業鏈上游採購網絡、中游倉儲流通網絡及下游銷售服務網絡,提供集交易、融資、結算、智能倉儲物流、進出口代理、營銷推廣等工貿一體化的供應鏈集成服務模式,打造供應鏈整合服務平臺,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和協調共享,協同促進康佳旗下產業園、家電、環保等主營業務的發展,為集團戰略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

康佳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探索為傳統制造業的突破打開了一扇門,這種模式有望成為同類企業的一種創新樣板,這或許正是康佳供應鏈金融被商務部選入“全國試點”的關鍵所在。就像著名經濟學家賈康對康佳集團新業務探索的點評:“守正出奇”——在以家電為主業的基礎上力圖通過“求變”、“求新”來“出奇”。其實,除了供應鏈金融,康佳對現有多媒體、白電、手機等業務實施的商業模式升級,以及積極拓展具有較高產業吸引力、符合康佳企業屬性且與其他業務板塊具有協同效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康佳“守正出奇”的經典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