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秋分|秋风送爽,秋分重养

节气养生 · 秋分|秋风送爽,秋分重养

秋分,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其意有二:一则,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平分了秋季;二则,此时一天的昼夜大致均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有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在古人看来雷鸣是因为阳气盛,秋分之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打雷渐少。二候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由于天气渐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是由于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而且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河流与湖泊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日渐干涸。

精神养生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一片花木凋零之象,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的情绪,导致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因此,该时节需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以顺应秋天平容之气。

节气养生 · 秋分|秋风送爽,秋分重养

起居养生

为顺应秋分后自然界阴盛阳衰的变化,应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夜越深,寒气越重,更易入侵体内,引起咳嗽、腰腿疼痛等疾病。衣着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节气养生 · 秋分|秋风送爽,秋分重养

运动养生

秋令时节,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调养肺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步行、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耗损阳气。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在太阳升起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结束。

节气养生 · 秋分|秋风送爽,秋分重养

饮食养生

秋分的“燥”与白露的“燥”不同,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则是“温燥”。“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这类甘润且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但也不可吃得过多,以免造成肠胃积滞。也可以选择沙参、麦冬、桑叶等益阴的中药代茶饮用。秋季是蟹黄肥厚、虾肉甜美的时节,享受美食之时,还应切记蟹黄、虾卵的胆固醇含量高,患有高脂血症的人建议浅尝即可,千万不要过量。

节气养生 · 秋分|秋风送爽,秋分重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要适量,不可太过。忌无病进补,既徒增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进补应分清虚实,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文 | 黄莹

供稿 | 第二临床医学院

审核 | 刘华东

图片 | 来自网络

听杏仁们讲述南中医的故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