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昨天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推送到手機時,小夏是不信的,因為幾乎每一年金庸先生都會「被去世」。

金庸先生年事已高,再加上患病後十多年深居簡出的生活,使得老爺子「被去世」了許多次。而每次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都會出來闢謠,證明自己的朋友尚在人世。所以當消息傳來時,小夏依舊在等倪匡先生打臉媒體。

但這次,鋪天蓋地的消息告訴我,金庸先生這次真的走了。也許昨天就是華山論劍的日子,古龍、梁羽生、黃易這些武俠大師恭候多時,金庸只是去和他們煮酒論道了。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微博上曾經金庸武俠劇的主角們紛紛悼念,朋友圈裡也開始了刷屏式的崩潰轉載。這一次,小夏突然覺得那些刷屏緬懷的人裡,沒一個人是矯情的。

畢竟,那是用一個個故事親自定義了人們對於江湖的暢想,用一段段傳奇陪伴幾代人成長的金庸啊。

早些時候古龍去世,喬奇為他寫「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今朝金庸去世,溫瑞安為他手書哀悼「天下無雙,不朽若夢,金庸笑傲,武俠巔峰。」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小夏看著這幾個字發呆了好久,然後又想,其實金庸先生這輩子早就為自己寫好了輓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哪裡還有能壓過這十四個字的輓聯呢?

這14部小說,即使你不曾逐字逐句的品讀過原著,也一定看過書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那些承載著英雄美人的恩怨江湖,也同樣填滿了無數人倉皇的少年時代。

金庸式愛情

武俠世界裡的男女情愛,連分手都帶著一襲果決英氣。所以對於看金庸小說長大的小夏來說,初看入迷,是因為老爺子筆下的故事裡永遠有抓人心肺的感情。

金庸所有小說的故事主線都基於愛情,然後再填充以江湖或武俠。(小夏甚至覺得金庸寫愛情遠比他表兄徐志摩、表外甥女瓊瑤寫得好……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在金庸筆下,愛情是這樣的:

趙敏說:我偏要勉強。

喬峰說:千秋萬代,四海列國,就只有一個阿朱。

穆念慈說: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有了他便是有了他。

丁典說:那天晚上,我在凌府外的石板上坐了一夜。

他寫郭靖黃蓉一正一邪,相守多年的從容;寫令狐沖攜手任盈盈笑傲江湖的膽魄;寫韋小寶和七個老婆之間的嬉笑打鬧;寫喬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許約……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相信我,沒有人不喜歡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也沒有人不被英雄美女的纏綿悱惻所吸引。

在很多人心裡,1995年版神鵰也成為迄今為止最經典的金庸武俠劇之一。進一步說,楊過這個角色簡直就為古天樂量身定製的。

年少輕狂,桀驁不馴,唇紅齒白的古天樂也成了眾多少女心中的夢。(誰敢說這是平平無奇古天樂,我就打誰!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難能可貴的是,除了主線,金庸連配角的感情線都安排的曲折委婉,明明白白。

拿《神鵰俠侶》來說,在寫出楊過和小龍女衝破禮教束縛、守候十六年的愛情之後,金庸還能寫出痴情女子郭襄。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風陵渡口的初相遇,三枚金針的江湖冒險,十六歲絢爛的煙花造就了郭襄一生的追尋。

她在《神鵰俠侶》裡幻想自己是「大龍女」,感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到了《倚天屠龍記》裡,郭襄走遍天下也尋不到楊過。後來在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出家為尼,開創了峨嵋一派。但就是這樣一個出生於武俠世家、千般寵愛在身的襄兒卻給自己的親傳弟子取名為「風陵師太」,以紀念少年時在風陵渡口和楊過的相遇。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人間有情,情比天大。

所以金庸小說中最出彩的人物,毫無例外的都是痴情種,郭襄如此,李莫愁如此,黃藥師如此,段譽如此,個個如此。

除了纏綿悱惻的愛情,金庸先生更絕的是取名功底,小說中的角色,不止是取之有典,念來好聽,更蘊含了角色的悲喜。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看《倚天屠龍記》時很多人被周芷若的名字驚豔,後來金庸先生解釋說,芷和若都是花草,而且花期極短,只開一夜。你看這個名字像不像周芷若美麗但轉瞬即逝的一生?

人如其名,她本可以找到一個敬她愛她,讓她如香草一般被呵護的男子。但漢水舟邊遺落的手帕,終究比不上趙姑娘嬌蠻的三個誓言。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李莫愁被愛人背叛,應了「生離」,梅超風的愛人慘死,是為「死別」。葉二孃和玄慈方丈之間的多年折磨,合了「江湖兒女」的無奈。

這樣愛而不得的感情和蘊含人生轉折的名字,老爺子筆下不知寫了多少,一樁樁都是泣血的篇章。

金庸式親情和友情

除了愛情,金庸先生遠超他人的人生際遇也讓作品中多了很多人世間的情感的刻畫。

1976年,金庸在美國留學的兒子查傳俠為情自殺。痛失愛子的老爺子將舐犢情深和陰陽相隔的痛苦寫進了書裡。

趙敏為了張無忌,選擇和父兄斷絕關係,走時甚至不敢多看父親一眼。而她的父親汝陽王卻轉頭問她「敏敏,你的傷勢如何?身上帶錢了麼?」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無論是汝陽王對趙敏,還是謝遜對張無忌,黃藥師對黃蓉,都是愛得深沉,愛得毫無保留。

至於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曲洋和劉正風,在臨死之前合奏了《笑傲江湖》曲,之後便攜手棄世而去,同赴黃泉。這樣的友情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金庸式家國


如果把金庸的格局框在親情和友情裡,那未免太過狹隘,他的故事裡還有江湖與家國。

因為早年躲避戰禍顛沛流離的緣故,金庸對國家與個人之間的有不可分割的家國情,所以你經常能在書中看見人物和家國的關係。

《神鵰》裡,正直老實的郭靖和聰明絕頂的黃蓉選擇保衛家園,以身殉國。郭家三代盡歿,滿門英烈,只剩郭襄一人。

這恐怕,是金庸筆下家國情最濃烈的一個場景了。(再加上戲外翁姑娘紅顏早逝,多少人嘆惋失去了永遠的蓉兒……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年少有夢,也曾想像書中人物一般仗劍天涯,遭遇一段紅塵往事,觥籌交錯間談江湖快意。所以每當小夏看到書中這些想要憑一己之力,一派之力,拯救天下蒼生的人們,就總是會熱淚盈眶,因為這些人,承載著我們的大俠夢。

所以今朝金庸離世,郭靖黃蓉用命守護的襄陽城為他點亮了城牆,祝先生好走。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通過書,通過多部改編的影視劇,金庸先生帶著我們看兒女情長,手把手的教會我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道理,更讓我們自己去體會人生況味,世間悲喜。

於是在他的影響下,一個又一個長大的少年,躺在他的故事中做著武俠夢,暢想自己是遨遊江湖的此間少年。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但最近兩個月巨星們的接連隕落,讓大家開始感慨「大師們的離開結束了一個時代」。但小夏想說,我們真的沒必要同一個時代告別。

生老病死是世間常態,有新生兒的誕生,就會有老面孔離去。金庸先生的逝世,並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我們關於江湖的記憶還在,大家對金庸先生的珍視還在,那些經典作品也依舊熠熠生輝,它會帶給一代又一代江湖兒女,生生不息的溫暖和對抗這個世間的勇氣。


不是告別金庸的時代,是有幸見證大師的時代


彆氣餒,也別沮喪。一代又一代大師們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他們的時代並沒有終結。他們把親手締造的世界和燦爛的時代留了下來,留給我們去創造新的印記。

我們有幸參與了大師的時代,見證過他們輝煌,現在亦有責任面向未來,創造出新的天地。

最後,小夏拿《神鵰俠侶》中的一句話來和金庸先生道別,也拿這句話來給予大家締造美好的勇氣。

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江湖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