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昨天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推送到手机时,小夏是不信的,因为几乎每一年金庸先生都会「被去世」。

金庸先生年事已高,再加上患病后十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使得老爷子「被去世」了许多次。而每次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都会出来辟谣,证明自己的朋友尚在人世。所以当消息传来时,小夏依旧在等倪匡先生打脸媒体。

但这次,铺天盖地的消息告诉我,金庸先生这次真的走了。也许昨天就是华山论剑的日子,古龙、梁羽生、黄易这些武侠大师恭候多时,金庸只是去和他们煮酒论道了。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微博上曾经金庸武侠剧的主角们纷纷悼念,朋友圈里也开始了刷屏式的崩溃转载。这一次,小夏突然觉得那些刷屏缅怀的人里,没一个人是矫情的。

毕竟,那是用一个个故事亲自定义了人们对于江湖的畅想,用一段段传奇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金庸啊。

早些时候古龙去世,乔奇为他写「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今朝金庸去世,温瑞安为他手书哀悼「天下无双,不朽若梦,金庸笑傲,武侠巅峰。」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小夏看着这几个字发呆了好久,然后又想,其实金庸先生这辈子早就为自己写好了挽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哪里还有能压过这十四个字的挽联呢?

这14部小说,即使你不曾逐字逐句的品读过原著,也一定看过书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那些承载着英雄美人的恩怨江湖,也同样填满了无数人仓皇的少年时代。

金庸式爱情

武侠世界里的男女情爱,连分手都带着一袭果决英气。所以对于看金庸小说长大的小夏来说,初看入迷,是因为老爷子笔下的故事里永远有抓人心肺的感情。

金庸所有小说的故事主线都基于爱情,然后再填充以江湖或武侠。(小夏甚至觉得金庸写爱情远比他表兄徐志摩、表外甥女琼瑶写得好……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在金庸笔下,爱情是这样的:

赵敏说:我偏要勉强。

乔峰说:千秋万代,四海列国,就只有一个阿朱。

穆念慈说:他是王爷也好,是乞儿也好,我心中有了他便是有了他。

丁典说:那天晚上,我在凌府外的石板上坐了一夜。

他写郭靖黄蓉一正一邪,相守多年的从容;写令狐冲携手任盈盈笑傲江湖的胆魄;写韦小宝和七个老婆之间的嬉笑打闹;写乔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许约……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相信我,没有人不喜欢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也没有人不被英雄美女的缠绵悱恻所吸引。

在很多人心里,1995年版神雕也成为迄今为止最经典的金庸武侠剧之一。进一步说,杨过这个角色简直就为古天乐量身定制的。

年少轻狂,桀骜不驯,唇红齿白的古天乐也成了众多少女心中的梦。(谁敢说这是平平无奇古天乐,我就打谁!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难能可贵的是,除了主线,金庸连配角的感情线都安排的曲折委婉,明明白白。

拿《神雕侠侣》来说,在写出杨过和小龙女冲破礼教束缚、守候十六年的爱情之后,金庸还能写出痴情女子郭襄。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风陵渡口的初相遇,三枚金针的江湖冒险,十六岁绚烂的烟花造就了郭襄一生的追寻。

她在《神雕侠侣》里幻想自己是「大龙女」,感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到了《倚天屠龙记》里,郭襄走遍天下也寻不到杨过。后来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开创了峨嵋一派。但就是这样一个出生于武侠世家、千般宠爱在身的襄儿却给自己的亲传弟子取名为「风陵师太」,以纪念少年时在风陵渡口和杨过的相遇。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人间有情,情比天大。

所以金庸小说中最出彩的人物,毫无例外的都是痴情种,郭襄如此,李莫愁如此,黄药师如此,段誉如此,个个如此。

除了缠绵悱恻的爱情,金庸先生更绝的是取名功底,小说中的角色,不止是取之有典,念来好听,更蕴含了角色的悲喜。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看《倚天屠龙记》时很多人被周芷若的名字惊艳,后来金庸先生解释说,芷和若都是花草,而且花期极短,只开一夜。你看这个名字像不像周芷若美丽但转瞬即逝的一生?

人如其名,她本可以找到一个敬她爱她,让她如香草一般被呵护的男子。但汉水舟边遗落的手帕,终究比不上赵姑娘娇蛮的三个誓言。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李莫愁被爱人背叛,应了「生离」,梅超风的爱人惨死,是为「死别」。叶二娘和玄慈方丈之间的多年折磨,合了「江湖儿女」的无奈。

这样爱而不得的感情和蕴含人生转折的名字,老爷子笔下不知写了多少,一桩桩都是泣血的篇章。

金庸式亲情和友情

除了爱情,金庸先生远超他人的人生际遇也让作品中多了很多人世间的情感的刻画。

1976年,金庸在美国留学的儿子查传侠为情自杀。痛失爱子的老爷子将舐犊情深和阴阳相隔的痛苦写进了书里。

赵敏为了张无忌,选择和父兄断绝关系,走时甚至不敢多看父亲一眼。而她的父亲汝阳王却转头问她「敏敏,你的伤势如何?身上带钱了么?」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无论是汝阳王对赵敏,还是谢逊对张无忌,黄药师对黄蓉,都是爱得深沉,爱得毫无保留。

至于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曲洋和刘正风,在临死之前合奏了《笑傲江湖》曲,之后便携手弃世而去,同赴黄泉。这样的友情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金庸式家国


如果把金庸的格局框在亲情和友情里,那未免太过狭隘,他的故事里还有江湖与家国。

因为早年躲避战祸颠沛流离的缘故,金庸对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有不可分割的家国情,所以你经常能在书中看见人物和家国的关系。

《神雕》里,正直老实的郭靖和聪明绝顶的黄蓉选择保卫家园,以身殉国。郭家三代尽殁,满门英烈,只剩郭襄一人。

这恐怕,是金庸笔下家国情最浓烈的一个场景了。(再加上戏外翁姑娘红颜早逝,多少人叹惋失去了永远的蓉儿……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年少有梦,也曾想像书中人物一般仗剑天涯,遭遇一段红尘往事,觥筹交错间谈江湖快意。所以每当小夏看到书中这些想要凭一己之力,一派之力,拯救天下苍生的人们,就总是会热泪盈眶,因为这些人,承载着我们的大侠梦。

所以今朝金庸离世,郭靖黄蓉用命守护的襄阳城为他点亮了城墙,祝先生好走。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通过书,通过多部改编的影视剧,金庸先生带着我们看儿女情长,手把手的教会我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道理,更让我们自己去体会人生况味,世间悲喜。

于是在他的影响下,一个又一个长大的少年,躺在他的故事中做着武侠梦,畅想自己是遨游江湖的此间少年。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但最近两个月巨星们的接连陨落,让大家开始感慨「大师们的离开结束了一个时代」。但小夏想说,我们真的没必要同一个时代告别。

生老病死是世间常态,有新生儿的诞生,就会有老面孔离去。金庸先生的逝世,并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们关于江湖的记忆还在,大家对金庸先生的珍视还在,那些经典作品也依旧熠熠生辉,它会带给一代又一代江湖儿女,生生不息的温暖和对抗这个世间的勇气。


不是告别金庸的时代,是有幸见证大师的时代


别气馁,也别沮丧。一代又一代大师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他们的时代并没有终结。他们把亲手缔造的世界和灿烂的时代留了下来,留给我们去创造新的印记。

我们有幸参与了大师的时代,见证过他们辉煌,现在亦有责任面向未来,创造出新的天地。

最后,小夏拿《神雕侠侣》中的一句话来和金庸先生道别,也拿这句话来给予大家缔造美好的勇气。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江湖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