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千古 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整个大武侠时代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这是金庸先生曾为自己设计的墓志铭,如今,或许终于要用到了吧……

金庸先生千古 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整个大武侠时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什么是“江湖”,很难翻译得出。贾樟柯拍“江湖”,要加一个“儿女”做注脚,才有勇气说透心中所想;而金庸,他的笔下,就是江湖。

有人问过金老,“人生应如何度过?”他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所以,先生94岁高寿,闹过、恨过、石破天惊过,终于收场,还能顺手结束掉一代人的青春和整个大武侠时代,不枉此生。

金庸先生千古 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整个大武侠时代

【1】

第一次知道金庸,是在奶奶家的夏天,铺着凉席的铁床上,表姐娓娓给我讲了一遍《笑傲江湖》,听到岳不群的名字,心里一冷。

五年级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是上下两本《神雕侠侣》,那似乎才是所有爱情的启蒙,一见杨过误终身啊。

再大一点,一本本看下去。《倚天屠龙记》从图书馆借来的是三联版,心疼小昭,忍不住在插图背面为她写诗。长大后回母校讲座,笑着跟学弟学妹们说可以去找找。

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倔强,懂了《白马啸西风》,“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

“风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那不是一本本书,是江湖儿女,是侠意情深,是家国千秋,是名士的剑,绝世的武功,晨暮白雪,星眸少年。

我不会骑马,力难提刀,走过的地方不多,不过是俗世俗人。

但我心里,有一个江湖。

送别先生,山高水长,幸而得见,终而不见。

【2】

文化名人史航曾说过一段话,不读金庸武侠的人做了什么错事都可以被原谅,因为不读金庸武侠已经是相当不幸福的事情了。

当年在天涯论坛,有人发帖说自己还从来没读过金庸,下面最高赞的一条留言,“好羡慕你啊,这世界上还能有那么美好的事情在等着你。”

金庸先生千古 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整个大武侠时代

【3】

微博常有人发起投票,觉得自己是金庸小说里的谁。

某大V发文表示:“为什么你都觉得自己像金庸小说里这个那个人物?不是乔峰就是黄药师,不是黄蓉就是阿紫……我就觉得自己就像某个可以随便被这些人物杀掉的老百姓,比如周星驰饰演的宋兵乙……”

瞿秋白说过:“济贫自有飞仙剑,尔且安心做奴才。”那是针对他同时代的剑仙小说说的,那些小说确实没有把普通人当一回事。瞿秋白是一代雄才,但他到底没有读过金庸。生于今世,读过金庸,读过《射雕》,就该记得华山绝顶论剑时,洪七公细数自己杀过的二百三十一人,都是大奸大恶之徒,至今没有一个后悔。

你当然可以认为自己生在金庸笔下的时代就是送死的宋兵乙,可我觉得我们也可能是被郭靖黄蓉保卫了二十多年同时也在协力守城的襄阳百姓,或者一时血热就追随红花会而去的江湖卖解女子、五湖门掌门桑飞虹。

“四海烽烟繁绿鬓,十年干戈误苍生。”这是金庸在第二部小说《碧血剑》结尾的最痛一句结语。他不希望他的读者在旧时代就是被人草菅的人命,不是他的读者,他也不会这样希望。大逃港时代,他为大陆偷渡过去的逃港者直言求助,被左派报纸围攻,那就是他在守他的襄阳城

金庸先生千古 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整个大武侠时代

【4】

关于金庸够不够资格参与诺贝尔文学奖评选:

金庸的作品有历史,有现实,有文化,有想象,有人物,有世界。他把一种文学类型推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无论是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是对人性的洞察,金庸比某些已获或未获诺奖的作家强多了。

​有人说金庸的语言太没有文学性,难道某获奖作品中的“哥,你操我吧”比金庸作品更有文学性?有人说金庸不够深刻,难道某获奖作品中那种知识分子到边疆野林医治心灵创伤的老套主题就深刻?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总是给理想主义的作品,侠骨柔情难道不是苦难人间理想的闪光?

说金庸缺乏文学性的人可能不知道,所谓文学性,最根本就在于想象。从想象力的角度,金庸的文学性太牛X了。而且他的想象力具有体系性,最终搭建起一个另类的可能世界:江湖。这种体系性的想象在中国文学中是罕见的。

【5】

接上条,恰好说一说“文学性”的几条私家定理。

1. 可重读性

2.不可改编性

3. 不可翻译性

4.不可模仿性

5. 正面人物的生动性

金庸的小说经得起反复读,这就与其他通俗作品区别开来。金庸的作品影视改编都争议很大,说明有一种独特的“语言性/文学性”难以翻译成视觉形象。金庸小说翻译很少。金庸把中国文化融合进武功的能力无人能及,他的韵味深长的白话也无人能模仿,所以后来的武侠作家,学金庸的很少,只有孙晓和凤歌有点像。但模仿古龙风格的人就多了,当然也仅得古龙的皮毛,形似而已。文学作品中,最困难的是塑造高大全的正面英雄,基本上都会很假很boring,如姚雪垠笔下金光闪闪的李自成,就远不如牛逼闪闪的张献忠。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金庸笔下的萧峰,绝对完美,绝对生动,绝对感人。这说明金庸很了不起。

金庸先生千古 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整个大武侠时代

【6】

是一个通俗小说作家,但是他在通俗小说的框架下,已经把内容几乎做到了极致。他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国最会讲故事的人。学院派作家也许会对他有点歧视,觉得他写的终究是通俗小说。可是,会写学院派小说的人,会写先锋性戏剧的人,中国一抓一大把。可是再过一百年,中国也未必能有第二个像金庸这么会讲故事的人。

仅从这一点,他就是伟大的。

而且他是有寄托的人。他的书里有他的寄托,有他的情怀。王朔说他是四大俗,说就是一些无聊的人打来打去。那是胡说。王朔根本没有读明白金庸的书。

金庸的小说有对这个世界的认真思考。他有对这个世界的梦想,但也呼吸到这个世界的悲凉,体验到了这个世界的残酷。然后,他把梦想、悲凉和残酷都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张可久有一首曲子里说:“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在金庸的书里,你总能听到读书人的这一声长叹。​​​​

【7】

金庸的企业家“粉丝”中,最推崇他的大概就是马云了。

深受金庸小说影响的马云不仅自称“风清扬”,也给阿里巴巴烙上了武侠文化。不仅有十八罗汉,阿里公司的很多地方命名也出自金庸的小说。

马云曾回忆,有一年冬天得知金庸在墨尔本过年,特意飞过去和他见面。看到金庸家里的书房摆满了各种书,出于好奇便问:“这些书你都看过吗?”金庸说没有。马云听后心里还大喜,“感觉和我一样,买些书只是放在架子上而已。”

但交谈时,他发现金庸从一战到二战居然都门儿清,还指出哪个书架上有哪本书讲了这些。

2013年马云又去看了金庸,只见近90岁的金庸坐在躺椅上,手里还捧着一套明史,“读书越多的人越觉得读书不够啊!”

金庸先生千古 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整个大武侠时代

他落笔,江湖轰然而出

他转身,江湖余波未了

他日江湖相逢

再当杯酒言欢

《神雕侠侣》的结尾,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就此别过,金庸先生。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到各大手机应用平台下载涨知识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